快來看!《柳葉刀》新冠肺炎最新進展!

根據《柳葉刀》剛剛發表的一篇最新文章,題目為《基於國家的緩解措施將如何影響COVID-19疫情的進程?》,對於目前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進行了分析,並給出了一些政策建議。下面由我本人粗略的翻譯了一下,列出了大概內容,供大家參考,如有興趣請直接搜索原文。

(How will country-based mitigation measures influence the course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Volume 395, Issue 10228 Pages 921-1010, e52-e53 (21–27 March 2020))

快來看!《柳葉刀》新冠肺炎最新進展!

文章首先介紹了目前形勢:認為各國政府已經無法將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帶來的死亡和其對經濟的影響最小化。因此,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來緩解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目前COVID-19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流行,許多國家內部有小傳播鏈,而幾個國家之間(如意大利、伊朗、韓國和日本)也存在著大型傳播鏈。而目前,儘可能降低死亡率才是優先級最高的事。

然後作者介紹了在中國目前的情況表明,進行檢疫、保持社交距離和隔離受感染人群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遏制疫情。認為這些成效對於那些病毒剛剛開始傳播的國家是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的。但是相反,也會帶來巨大的潛在經濟影響。

快來看!《柳葉刀》新冠肺炎最新進展!


病毒流行的過程是由一系列關鍵因素決定的,在分析這些關鍵因素時,作者採用了一系列流行病學的專業手段分析了該病毒各方面數據(對分析方法感興趣可閱讀原文,在此不贅述),然後列出了以下未知因素:

第一個未知因素是病死率(CFR)。根據目前的預估來看,covid19的CFR約為0.3%-1%,高於中度流感季節的0.1%。但現在無法做大規模的血清學檢查,所以不能計算,這僅僅只是最好情況的預估值。

第二個未知因素是傳染性是否在症狀出現之前就開始了。由於COVID-19的潛伏期約為5-6天,根據以前對SARS的經驗,在出現症狀後就對患者進行隔離是有效的(SARS傳染高峰發生在第一次症狀出現後的許多天),但這項措施在甲型流感和COVID-19上幾乎無效。

第三個不確定因素是是否存在大量無症狀的COVID-19病例。據估計,大約80%的COVID-19患者有輕度或無症狀的疾病,14%為重症,6%為危重症,這意味著除非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只有很輕微的傳染性,否則僅僅只對有症狀的患者實施隔離措施可能收效甚微。

第四個不確定因素是COVID-19感染期的持續時間。A型流感的感染期通常較短,但根據少數可用的臨床病毒學研究,COVID-19的感染期似乎較長,可能在潛伏期後持續10天或更長時間。一些超級傳播事件的報告是所有傳染病的都會有的一個常規特徵,不應該過度解讀。


分析完關鍵的因素後,文章對比了COVID-19與甲型流感和SARS來研究他們的流行特點,認為:

首先,任何一個特定國家的疫情最初的傳播速度都將比新型a型流感毒株的典型傳播速度要慢。在前期,COVID-19在中國的翻倍時間約為4-5天。

第二,COVID-19的流行可能比季節性A型流感更持久,這經濟可能有潛在的影響。

第三,季節對COVID-19的傳播的影響是未知的。

政府應該根據這些特點採取不同的政策來緩解COVID-19流行。

快來看!《柳葉刀》新冠肺炎最新進展!

圖:COVID-19傳播的模擬圖(請參考原文)


關於疫苗問題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或抗病毒藥物。疫苗的開發工作正在進行中,但關鍵問題不在於能否開發出疫苗,而在於三期臨床試驗將在何處進行,以及該由誰來大規模生產。在中國,COVID-19的病例數量正在迅速下降,但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的地點必須位於該疾病正在傳播的地方。而且大規模生產需要一個或多個大型疫苗製造商接受挑戰,並與正在開發候選疫苗的生物技術公司密切合作。這一過程需要時間,所以,我們可能還需要至少12到18個月才能大規模生產疫苗。


得出的結論:目前剩下的緩解措施是自願隔離以及強制隔離,停止大規模集會,關閉已發現感染的教育機構或工作場所,以及以家庭、城鎮或城市為單位的隔離。

然後文章對於一些措施進行了簡要的解釋,比如關閉學校,儘管目前數據來看,兒童的感染率明顯較低,關閉學校不太可能有效。再比如,避免大規模的人群聚集會可以減少超級傳播事件的數量。增加社交距離可防止有症狀和無症狀病例的傳播,從而使疫情趨於平緩,並將高峰進一步推至未來。還可以為提高救治能力與開發疫苗提供時間等等。

文中還根據不同情況也給出了針對性的意見。

1. 需確認受感染的個人中有多少比例有輕微症狀,這些人是否會自我隔離以及隔離到什麼程度;有症狀的人在出現症狀後多久隔離自己;在出現明顯症狀之前的持續時間與這段時間內疾病的傳染性是什麼關係。

2. 在西方民主國家,個體行為對控制COVID-19的傳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政府行為(老外崇尚自由,認為隔離違反了他們的人權(╯▽╰))。這裡也提到了英國剛剛從“控制措施”轉向了“推遲措施”,其目標是抑制疫情,降低高峰發病率和死亡率。但如果在數月後為了避免嚴重的經濟影響而放鬆措施,可能會在秋季出現進一步的峰值。意大利、韓國、日本和伊朗正處於減緩階段,並嘗試為日益增多的covid19患者提供儘可能好的治療。

3. 縮短從症狀出現到隔離的時間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將減少傳播並可能減緩疫情。症狀前期或無症狀傳播的範圍和持續時間將決定這一戰略的成功與否。

4. 接觸者追蹤在控制傳播的早期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5. 根據來自中國,韓國,意大利和伊朗的數據表明,病死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增加。

6. 據猜測,在北半球國家,人和人之間接觸模式的轉變和逐漸變暖的天氣可能會減緩病毒在夏季的傳播。而來自南半球的數據將有助於評估季節變化對於COVID-19的傳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7. 正在進行的數據收集和流行病學分析是評估緩解策略的影響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關於如何最好地管理COVID-19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的重要部分。


文章的最後,強調了政府的政策和個人的行為是同樣重要的。(就這一點來看,充分體現了我們體制的優越性,以及我們人民的韌性,致敬我們的政府,致敬我們英雄的人民!)

快來看!《柳葉刀》新冠肺炎最新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