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九一八大案紀實》背後的故事:一代儒警武和平

武和平,一個在中國公安史上無法迴避的名字。

武和平是個地地道道的老開封人。1951年,武和平出生在開封一戶普通的市民家庭裡面。武和平自幼聰穎,尤其在文學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從小就寫得一手好文章。當一名作家是他兒時就立下的志願。然而,造化弄人,1968年就當武和平從河南大學附屬中學高中畢業的時候,上山下鄉運動的狂潮席捲了神州大地。他也只得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來到今天的周口市太康縣當了一名知青。

好在是金子到哪裡都發光。三年後的1971年,開封市公安局面向開封籍下鄉知青招警,20歲的武和平因為平日裡優異的表現而順利入選,回城參加工作,成為了一名開封市公安局派出所的一位“片警”。其負責的轄區為勤農街和新華街。以後歷任派出所內勤、分局偵查員。

1977年,國家恢復統一高考,已經參加工作6年的武和平不顧26歲的高齡參加了考試,語文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作文《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被作為範文印刷,卻因數學成績只得20多分而落榜。正當武和平為自己的名落孫山而感到無比懊惱的時候。沒想到是他那篇作文範文卻引起了上級領導的注意,一紙調令將武和平調往市局任宣傳幹事,不久以後,又將其調入開封警校任校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當上了一名老師。教授學生政治經濟學和黨史,這一呆就是三年。期間,武和平參加了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學考試,並且順利畢業,拿到了本科文憑。從某種形式上來講,也算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在為人師表的同時,武和平並沒有忘記自己兒時的作家夢,利用業餘時間筆耕不輟,終於出版了長篇小說《血案疑蹤》,並於1986年被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編成同名電影搬上大熒幕,贏得了“警壇作家”的美譽。

從警校出來,趁著“幹部知識化、年輕化”的春風武和平一路晉升先後出任開封市公安局副局長,政委。局長兼政委,開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及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政委,開封市武警支隊第一政委。


電視劇《九一八大案紀實》背後的故事:一代儒警武和平

電視劇《九一八大案紀實》中武和平本色出演自己


本來武和平作為一名市公安局局長本來和外界沒有什麼聯繫,引來全國矚目的還是得“九一八大案”。1992年9月18日,開封市博物館發生了全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特大盜竊案:按照當時的估價,超過6億元人民幣,共計69件的明清文物珍品被盜。這也是繼“蒙娜麗莎”盜竊案後的世界第二大文物盜竊大案!消息傳來,一時間,全國輿論為之譁然!作為開封市公安局局長,對於本案的偵破工作,武和平自然是責無旁貸。他臨危不亂,沉著冷靜,指揮得當,率領手下的清兵強將,千里追擊,歷經千難萬險,僅僅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就將該案偵破。案犯無一漏網,被盜文物也全部完璧歸趙。

兩年之後的1994年,武和平以當年的真實身份,情景再現的本色出演了電視連續劇《918大案紀實》。隨著該劇在央視一套的熱播,武和平名字開始聲震全國,成為家喻戶曉的警界明星。


電視劇《九一八大案紀實》背後的故事:一代儒警武和平

真正讓“武和平”三個字走向全國的還是這部《九一八大案紀實》的電視劇


1995年底,武和平離別古都開封,北上京城任職。先後出任公安部宣傳副局長、局長,公安部報刊圖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編審。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公安部新聞發言人。


電視劇《九一八大案紀實》背後的故事:一代儒警武和平

公安部的第一位新聞發言人——武和平

作為公安部的第一位新聞發言人,武和平在公安信息發佈的公開化、透明化,制度化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有益的探索。工作之餘,武和平仍然繼續著他的文學之路,先後創作了公安題材小說《預備警官》(已改編為同名電視劇)、《汙點》、《掩蓋》 等,並與997年正式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任中國法制文藝委員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

2012年4月末,武和平正式到齡退休,離開了他工作四十多年的公安系統,以作家的身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寫作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