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城市中,誰實力最強,後勁最大?

用戶26603878


蘇州無錫和徐州佛山


來一兩句


二線城市綜合實力最強的是:大連、濟南、合肥、廈門、哈爾濱。

二線城市後勁最大的城市是:無錫、佛山、濟南、大連、合肥。

由於目前普遍認同新一線分級,那麼傳統的強二線城市多半都到了新一線行列。因此二線當中的幾個拔尖城市也就很明顯了。經濟最強的是無錫和佛山,綜合實力最強的是三個副省級濟南、廈門、哈爾濱。

這其中無錫、濟南、廈門、大連都曾入圍新一線,之後又被擠到二線。至少說明這四個城市在二線當中是最具競爭力的。而合肥目前也是省會獨大的發展模式,如今又成為長三角副中心,發展空間和優先級自然要比其他二線高一些。

佛山綜合實力跟另外幾個有些差距,畢竟是新興經濟型強市,科教文衛等方面尚有不足,但廣佛一體化進程註定會把佛山推上一個新的高度,至少經濟層面依然有很大進步空間。


魚山小主


近些年興起了一個叫作新一線城市的說法,二線就二線,哪有什麼新一線城市?不過在原有的幾十個二線城市當中,這15個確實算得上是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先來看看哪些城市屬於比較強的二線城市


從上表不難看出,這15個城市其綜合實力也是相差懸殊。那麼具體誰能當得起二線TOP1呢?我覺得應該從幾個方面來衡量。在城市評價體系中,都會參考諸如GDP總量、科教文衛、城建水平、交通樞紐、財政金融、商業指數、城市軟實力等等各方面的指標來加以評估。

一、經濟

15個城市中: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在經濟實力方面比較強勁,其中又以重慶GDP總量最高。總量產生規模效應,例如城市的固定投資,重慶投GDP的30%就是6000個億,而居末的昆明投入100%都不夠,這就是總量懸殊所帶來的差距以及優勢。


至於人均GDP,其實和城市整體實力並無直接關聯,並不作為城市綜合實力參考項,也不能真實反映人均收入的高低。澳門的人均GDP52萬元,並不意味著澳門的城市實力比人均只有13.5萬元的上海強4倍。

上述,重慶在經濟總量單項上是屬於TOP1的。

二、財政金融

稅收的多少往往能反映這座城市的商業實力,企業多,產值高稅收才能高。而真金白銀的存款更能體現這座城市的真實身價。下表中,重慶、蘇州和天津財稅前三;而杭州、成都和重慶金融存款前三。綜合來看,重慶在財稅和金融存款方面均位於前三,在財政金融方面,重慶單項第一是問題不大的。

三、科教文衛

從高校數量、在校人數,高層次人才和衛生體系來看,武漢均有較大的優勢,在這一點上,武漢第一問題是不大的。其餘依次為南京第二、西安第三、杭州第四、成都第五、長沙六、天津第七、重慶則只能屈居老八了。

四、交通樞紐

交通樞紐反映一座城市的聯通性、吸引力以及城市硬實力方面的體現。而大交通往往又分為鐵路和航空兩方面。相對而言,航空樞紐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更是至關重要,在交通樞紐中所佔權重要高於鐵路。

火車站隨便途線路都能設個站,而空港則不然。縱觀世界性大都市,均坐擁一座或多座國際機場。另一方面,國內航線越多,代表其樞紐性越強;國際航線多,代表其對外交流和國際知名度也更高。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擁有通達歐、美、非、亞、大洋洲的航線。截至2019年9月16日,已開通航線350條,其中國際(地區)121條,國內211條,經停國內轉國際18條,國際通達程度僅次於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和廣州白雲。

從去年的機場排名和通達航線來看,顯然成都一騎絕塵,遠超其餘城市。說明成都正在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從其入駐16間外國領事館也可得知,成都在對外交流方面是要強於包括天津和重慶在內的直轄市的。另外東莞和蘇州就比較吃虧了,境內並無機場。在這點上完全和其餘城市不在一個層次。

在鐵路方面,由於國家幹線規劃和基礎設施佈局,總體而言東部和中部城市要強於西部城。在每日始發、途經高鐵和普速總車次上,南京第一,武漢第二,長沙第三。

  1. 南京781

  2. 武漢718

  3. 長沙657

  4. 杭州643

  5. 天津631

總體而言,西部城市航空較強,東部、中部鐵路佔優。具體到這15個城市的交通樞紐性,仍屬成都為TOP1。


綜合以上來看,成都無論從經濟體量、財政金融、科教文衛、交通樞紐及國際化程度都比較均衡,在這15座城市當中,個人認為是屬於第一的。至於未來的發展前景,其實現在的一切已決定的了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發展。

發展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無大的意外,強者恆強,這種城市間的格局未來並不會發生太多改變。在發展前景上,個人仍然看好成都。


極度深寒


收入才是真實力,GDP是浮雲。


鷹jm


我國二線城市中,實力強的城市有很多,如蘇州、無錫、南京、青島等,取GDP達到萬億的二線城市為研究對象。

2018年我國GDP達到萬億城市的有16個城市,港澳臺除外,其中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是公認的1線城市,不參與對比。剩下的12個城市全部為2線城市,按照GDP從高到低依次是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和鄭州。

重慶的人均GDP為6萬元、成都的人均GDP為9.6萬元,是萬億城市中唯一的2個低於10萬元的城市,實力大而不強;可以排除。

鄭州、寧波、長沙、無錫、青島、南京、杭州、武漢的GDP相比於蘇州和天津相差不小,也可以排除。

剩下天津和蘇州對比,天津是港口城市,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蘇州是江蘇省地級市,是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

兩個城市,孰強孰弱。對比一下關鍵指標

1、總體情況

蘇州位於長三角東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長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蘇州土地面積為8488.42平方公里。

天津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背靠華北、西北、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緊臨北京,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天津的土地面積為11920平方公里。

2、經濟總量及增速

2018年蘇州GDP為1.8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

天津GDP為1.88萬億元,同比增長3.6%。

蘇州和天津的GDP相差不大,增速蘇州遠遠快於天津。天津正在經歷擠掉濱海新區GDP水分的陣痛。

3、產業結構

2018年天津三產佔GDP的比例為58.6%。

2018年蘇州的第三產業佔GDP的比例為50.8%。

天津是三產比例高於蘇州。

4、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一直是蘇州和天津經濟發展的重要的動力。

2018年蘇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8694萬億元。

2018年天津全市工業增加值6962.71億元。

工業經濟蘇州強於天津。

5、高校科研

天津擁有高等學校45所,蘇州高等院校26所。

2018年天津R&D經費492.4億元,佔GDP比例為2.62%。

2018年蘇州R&D經費517億元,佔GDP比例為2.79%。

科研創新能力蘇州優於天津,高校實力不強,一直是蘇州的短板,相比於同省的南京,蘇州的高校資源相差太大。

6、居民生活

2018年蘇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76元。

2018年蘇州天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06元。

蘇州居民比天津居民富裕。

7、上市公司

2018年蘇州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家,年末上市公司總數達135家。

2018年天津上市公司總數為50家。

天津的上市公司數量遠遠低於蘇州的135家上市公司。

8、人口及就業情況

截至2018年末,天津全市常住人口1559.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3萬人。

截至2018年末,蘇州全市常住人口1072.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77萬人。

蘇州和天津,人口增長情況相差不多,蘇州稍優。

2018年蘇州城鎮登記失業率1.78%。

2018年天津城鎮登記失業率3.5%。

蘇州的企業多並且實力強,是蘇州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天津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雖然城市等級不同,蘇州只是江蘇省的一個地級市,而天津是直轄市,但是蘇州在大部分的指標上是領先於天津的,而且天津的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正在經歷濱海新區GDP水分被擠掉的陣痛,經濟轉型艱難,反觀蘇州,12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一體化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提到了6個都市群,蘇錫常被重點點名,蘇錫常以蘇州為中心,另外蘇州憑藉緊領上海的區位優勢,未來發展更好。綜合看,蘇州的實力強於天津,未來的發展,更看好蘇州。


互金圈


二線城市孰強孰弱?

近幾年各種版本層出不窮,主觀客觀夾雜其中,今日就說一說我心中最強二線城市排名!

 

杭州

成都

南京

蘇州

重慶

武漢

天津

青島

西安

長沙

鄭州

大連

瀋陽

濟南

寧波

東莞

 

普遍情況,國內二線城市大都是區域政治中心加身,靠著吸血政策成長起來的,對周邊區域的虹吸能力極強,導致資源分配極度不均衡;

一個省域除了省城,其他屁都沒有,像成都省,武漢省,這些年大城市戰略,導致省會城市極強,省內其他區域一窮二白;

這些都讓我想起了中世紀的城邦制,一城一國,周邊領地只是向我納貢的!






萬千城市的唯一


在傳統的一二三線城市劃分之後,由於城市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擴大,於是近幾年出現了一個新的劃分,既一共六線,分別為一線、新一線、二三四五線。

題主所說的二線,大概是過去說法中的強二線,也就是如今的15個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當中,綜合實力最強的5個分別是南京、武漢、天津、成都、西安。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5個分別是蘇州、杭州、武漢、南京、天津。

上述兩大類別中綜合實力以及經濟實力都入圍五強的只有南京、武漢、天津,所以新一線當中實力最強的結論就是南京、武漢、天津這三座城市。

後勁最大的城市,我認為會是最高層級規劃偏重的城市,以及區域核心地位最強的城市,這個就無關於經濟體量和收入水平了,重點在於產業結構以及在全國範圍的影響力。

蘇州的經濟體量很龐大,但是製造業佔比重過大,多元經濟不及綜合型強市。寧波民富程度極高,但是也存在類似蘇州的問題。所以這些純經濟型強市並不在“後勁最大”的範疇當中。

所以我認為後勁最大的城市是:區域核心地位極強的成都、武漢、西安;綜合實力強,並且外來資本和外來人口吸引力最強的南京和天津,規劃定位最高、承辦高級別盛會最多的杭州和青島。

按順序排列的話,我認為是:杭州、成都、西安、武漢、青島、南京、天津。


城市發展報告


我們都知道,北上廣深是全國公認的一線城市,這麼說的話,那麼剩下的就是二線、三線乃至四五線城市了?但近年來卻出現了所謂的“新一線城市”,它是由第一財經評選出來的,共有15個,分別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那麼這15個城市到底是算一線還是二線城市?

如果算二線強市的話,那麼誰的實力最強?這也很難說,因為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也要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城建等多個方面,官方並沒有公佈有關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的情況,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其它機構評選的報告。

根據中國城市經濟學會與聯合國人居署、經濟日報與華頓經濟研究院兩大機構發佈的兩份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報告顯示,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分別位居前四,而排名第五的都是武漢,那武漢就是中國實力最強的二線城市了?當然這只是民間機構公佈的排名,僅供參考,孰強孰弱,還是留給大家來討論。


至於誰的後勁最大?在這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有大部分都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或者國家中心城市等,這些城市政治資源優勢大,優先享有國家政策傾斜,未來的發展前景自然是非常好的,要說哪一個城市後頸最大,看來也沒有一個能夠服眾的,小編則最看好成都、武漢、杭州三座城市的發展。

而如果以上15個新一線城市不算二線城市的話,根據第一財經評選的報告,除了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之外,還有30個二線城市。從這30個二線城市來看,實力比較強的要數濟南、大連、哈爾濱、長春、佛山和合肥等城市,實力最強、後頸最大的城市小編認為是濟南,濟南是經濟大省山東的省會,副省級城市,綜合實力是很強的,而且近年來山東開始推行“強省會”戰略,提高省會首位度,濟南與萊蕪的合併就是很好的證明,在山東重點發展下,未來濟南經濟有望實現快速發展。


錦繡中源


網上找的一張圖片,正宗一線4個:北上廣深,新一線15個:成都第一,昆明倒數第一。


筆者的定義是,新一線就是二線,因為即使是這些新二線城市也絕對沒有能與北上廣深匹敵的,比什麼?啥也比不過!


所以,這張圖上的新一線城市就是正宗二線城市,做個張這些城市GDP排名圖:



這樣就清楚多了,實力最強的是重慶,最有潛力的是青島,增速最大。


當然,除開重慶、天津兩個直轄市外,蘇州、成都的實力最強。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銳眼財經


武漢天生的c位,教育、醫療、自然環境方面沒有短板,沒有天災的困擾,四周都是平原,2條江,上百個湖,淡水資源全國第一,航空、鐵路、航運交通在中部沒有其他城市可以威脅其地位。歷史上也輝煌過,現在需要的只是復興。武漢只要打好長江經濟帶這張牌,有機會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