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能自由自主生活的人佔多大比例?

順7zi嘫70


中國人和外國人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千年傳承下來的是幾代人一起居住生活,形成家庭興旺其樂融融的景象,最多的可以到五六代同堂,這種群體生活也就有了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個體人的獨立自主生活很少,因為群體中個體之間相互的牽扯太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千絲萬縷的牽動著,你想即使你退休了,能不管不顧的脫離到群體之外嗎?很難吧!

當然隨著計劃生育幾十年,中國家庭獨身子女造成的三口之家成為主流,能幾代人同堂的越來越少。再有獨生子女結婚以後就會出現兩口之家,或者四五口之家!但是獨生子女這一代,獨立生活渴望加強了,不想自己的婚姻家庭被父母管束太多,因為個體之間必然有相融也有矛盾點,隔代人在生活上受各自時代影響,各有各的觀點,特別生活觀點方式方面差異化特別大,於是很多人選擇婚後和父母分開居住,這樣減少了一起的摩擦矛盾產生原,又可以在思念里加深好的情感聯繫。又保護好自己的獨立自主的婚姻生活,還有就是居住環境的改變,平方獨立大院子被樓房鴿子籠代替,居住面積和空間是縮小了的,能買起大別墅的恐怕沒多少。這樣容納人口自然受限了,兩代人一起居住或者三代人一起居住是最多的了。這對於退休後想獨立自主生活的人是個好的環境趨勢,那就是自己夫妻或者自己單獨生活。

但是中國人為子女操心,管束子女亂七八糟的事是最多的。這種傳統雖然在改變中,到還有很大的群體是這樣的,再有如今的小夫妻需要都去工作才能養家餬口,或者說提高生活品質。再養育孩子方面首先要保證物質生活,那在陪伴撫育方面就需要人手,於是父母幫助成為第一人選,退休了來吧,幫帶照顧孫子孫女!再有人越老越怕孤獨,因為他退休了,屬於脫離社會勞作結構,接觸的人脈圈因為很多因素越來越小,陪伴孩子孫子也成為生活的一種享受,但就需要犧牲一些獨立自主的生活需求。

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也是一個很大問題,收入能不能保障生活,可能衣食無憂,但是看病是老年人一個非常大的支出,社會養老體系還沒有完善以及覆蓋所有人,還沒有能保證誰都看的起所有的病。退休以後面臨生活保障的人,有點體力能力的人還得去找事做,增加收入防止無錢養老。還有要支援自己的兒女,讓他們能生活好一些。人老病多,人老身體差,人老考慮多,人老負擔多,人老生活習慣,人老的需求等等,你看中國人退休後能完全獨立自主自由生活的並不是很多。

很多人都想等我退休了,就可以獨立自主自由自在的想咋生活就咋生活。但是沒有那樣容易,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有那個條件,家庭成員之間你的有那個自由,身體方面你的有那個能力,情感牽扯方面你的拿的起放的下……還有很多很多因素影響著這種想法實現哦!

不可否認今天很多老人已經在打破傳統,剝離牽扯,積累養老需求,想著忙碌辛苦一輩子了,老了老了可以獨立自主自由自在的享受一點悠閒人生。但在中國人生活形態裡還是很少一部分人能實現的,但這種趨勢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保障體系完善,人員情感融合模式改變,生活習慣改變……必定在向前發展推進,目前卻只是在初始的路段!只有一部分人能夠現實實現這種想法!


說客先生dys123


這個問題不好說,自由自主生活的不會很多,以我的經歷來說吧,我是愛自由,獨來獨往的人,不愛呆家受約束的人,但是身不由已,孩子需要幫忙帶孩子,內心裡確實不喜歡去,但是又不敢,不好意思推脫,只有忍受去帶孩子,象我這樣的人都不能自由自主的生活,估計90%的人都沒有了,我每年還能抽出三四個月的自遊時間。


希望更hao


退休,是人生晚年生活的標誌。辛苦勞作了大半生,該放下繁忙的事物去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然而,受傳統習俗文化的束縛,大多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又開啟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照顧工作"中去。每天伺候長輩,照顧孫子,忙的不亦樂乎,基本上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談不上自由自主的生活。只能忙裡偷閒或節假日,找同事下下棋,走走路,聊聊天,例用晚上跳跳廣場舞,這就是80%退休人的晚年生活現狀。另外20%的退休人,他們堅持自己晚年生活標準,處理好長輩伺候關係,如子妹輪流或僱傭保姆,解決後顧之憂。至於下一代,看孫子,幫助接送等事物,都可以放下,走出去旅遊度假,休閒養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由自在晚年生活。相信子女也會理解支持,這就是人類素質提升進步的開端。





車行天下牛


退休後如果不幫家人帶孫子孫女,那就有很多自己的事情可以做,退休以後肯定需要旅遊,第一個年輕的時候因為有很多世上的任務,比如工作比如家庭,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投入,所以就算是有旅遊的機會,很少有旅遊的心情。那種完全的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河山,那種山河與共的融入感。所以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旅遊,這個旅遊不是走馬觀花的,而是事先預備好各種各樣的資料,找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最願意拜祭的遺址。因為這是深刻的自然景觀的管理和歷史人文的親自朝拜。比如要到羅布泊看一下餘純順的墓碑。這個是我心中的勇士。要去泰山和華山,將領略了一種“從來系日乏長繩”的感覺,還要去海邊,去看一看海上生明月。

第二件事情就是寫作。不管有沒有機會發表,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感悟,寫出這人生最深刻的心得,是我最大的願望。這世界總要留下自己的聲音。哪怕這聲音,淹沒在嘈雜中,相信總有一個人會懂,要相信留給一些印跡,如果有來生,我一定會感到熟悉。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有著平凡的願望。我相信這些願望,因為並不高貴,一定會被自己擁有。



風的顏色6688


具體比例需要統計學處理後得出結論,但我作為一個退休幾年的人在這談談我的所見。真正能夠自主的人鳳毛麟角,為啥得出這個結論呢,因為要想完全自主需要具備如下幾個條件:

1、自我意思要強烈;

2、家裡沒有老人需要伺候;

3、不給兒女看小孩;

4、沒有老伴拖後腿;

5、有主見,有愛好,有能力;

6、有一個好心態和好身體。


博主


退休後自由自主生活是很多人的希望,但這裡面受幾個因素的制約。一方面是家庭,由於中國傳統習俗的影響,給子女看孩子是很多退休人的主要工作,甚至有許多未到年齡而申請病退,只為看孩子,這種比例比較高。第二個方面,身體的原因,我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退休後身體狀況直接決定了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質量,所以一定要放平心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平時加強鍛鍊,練就健康的體魄。第三個方面,經濟能力的因素。要想活的精緻,除了身體健康,還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退休後的生活質量。


大禹哥的眼界


我也沒有數據支撐,但直覺告訴我應該到10吧。其餘人員或這或那的,總是手上有活!既自由還自主,目前,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實際情況,大多數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問題,仍然在家庭、社會等因素中決澤生活!但我有我的想法:加快,最多用3年時間,解決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同時,確實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負擔。這樣的話,我想,我國的離退休人員才能安心養老,有錢養老,自由自在養老!


聞香上馬



嘶吼的頭顱


我退休後,便報名參加了焦作市解放區“鶴語春秋公益學校”的文化學習,多年來就這一塊而論,據我觀察能自由自主參加文化活動、不請假或少請假者約佔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取決於退休金的金額大小~不管什麼年紀如果經濟不夠獨立,說自由自主都是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