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恐惧到崩溃,家长还在靠讲道理安抚?这些正确做法你应该知道

孩子刚出生之后,他们对于外界事物其实是较为陌生的。加之本身了解不够,就常常会表现出来恐惧不安的情绪。当然有一部分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现出来男子汉气概,就会在一旁进行相应的训斥,甚至表示“胆子这么小,长大以后怎么谈责任”,这样的训斥真的正确吗?有些时候简单的一句话,就导致亲子关系问题越来越明显。在孩子恐惧时,他们最希望爸爸妈妈做的是什么吗?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伤害到他们的内心。

孩子恐惧到崩溃,家长还在靠讲道理安抚?这些正确做法你应该知道

娟娟家的孩子今年三岁了,但是在娟娟看来,她家孩子就是一个胆小鬼,长大之后没出息,甚至她也常常将这样的话语表现出来。希望能够刺激孩子变得胆大一些,毕竟自己老了之后还要让孩子养老。当然军军孩子胆小状态,她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记得有一次自己约上几个宝妈一起出去玩,大家也都带着孩子,当时有好几个孩子看到河边有鱼就相约去抓鱼。突然在这时自家孩子却说“妈妈我不敢下去,我害怕水”,没曾想听到这些话之后,周围的宝妈就笑了几声,让娟娟感到十分的尴尬,认为自己孩子让自家落了面子。后来她才发现自家孩子不仅怕水,还怕车、怕打针、怕打雷闪电。

在此之后,她就认为自家孩子展现出来比较脆弱的状态。每每提到这个事情,也是让她异常的忧愁。男孩子表现出来这么软弱的状态,长大之后该怎么办?所以每次孩子表现出我害怕之时,她也会严厉的训斥,给孩子讲道理,让他变得有勇气,敢于探索。可是说了几十遍,孩子也没有任何的反应,还是对她说“我害怕。”

孩子恐惧到崩溃,家长还在靠讲道理安抚?这些正确做法你应该知道

心理恐惧绝对不是讲道理就可以克服,宝妈选择的方式很关键

很多宝宝一提到孩子内心恐惧,她们一定会选择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放宽心。

“没事,你看别的孩子都出去玩了,你也去吧。大家在一起绝对没有问题的,你不要太担心。”“闪电害怕什么?也不会有你说的小妖怪,快点睡觉吧!”

“打雷你就睡不着觉了是吧?看我不收拾你,再不睡觉滚出去。”

或许在妈妈看来,这样的话尤其能够起到镇定的作用,让孩子内心不再恐惧,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所畏惧的东西不能快速的纠正,甚至在经受这些恐惧事物之时,内心还是较为脆弱的,妈妈的话只会让他们更加担忧。当然除了我们上面所说讲道理之外,这些方式最好也不要选用。

孩子恐惧到崩溃,家长还在靠讲道理安抚?这些正确做法你应该知道

1、训斥孩子没出息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会对他们本身的性格特征有一个标签化的反应。比如孩子比较外向?内向?所以之后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时,他们也会觉得性格和这些事物有相应的联系。一旦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和他们内心的标签不一样之时,父母就会异常的烦躁,甚至通过训斥的方式赶鸭子上架。只是我们也应该想一下,面对自己较为恐惧的事物之时,别人的训斥会带来什么?厌恶。

孩子恐惧到崩溃,家长还在靠讲道理安抚?这些正确做法你应该知道

2、无视孩子的请求

孩子在较为恐惧之时,他们会选择安全的港湾,而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必然而然就成为了孩子依靠的对象。所以在孩子内心担忧害怕之时,他们会请求父母的帮助。只是对于一些狠心的父母来说,就会无视孩子的请求,甚至还在一旁嘲讽孩子。一次两次孩子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但是多次就会致使亲子矛盾出现,孩子也会变得缺乏安全感、归属感。

3、过分的宠溺

除了我们上面所说两种状态之外,现在很多孩子出生之后就处于421家庭之中。长时间如此,周围其他人对于他的宠溺也是较为明显。面对孩子比较恐惧的东西,爸爸妈妈以及老人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保护孩子,但是这样的方式正确吗?如果孩子没有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长大之后也就只能成为所谓“没出息”的存在。

孩子恐惧到崩溃,家长还在靠讲道理安抚?这些正确做法你应该知道

孩子恐惧的时候,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学会这3点

在孩子较为恐惧之时,我们就要通过共情的方式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根据一些儿科教育专家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得知这三种方法很有效:

1、拥抱孩子,给他们安全感

肢体接触一直以来是让人最为舒适的、最为安心的一种状态,所以在孩子恐惧之时,爸爸妈妈首先应该做的不是训斥打骂,而是拥抱孩子,让他们感知到父母永远在他们身边。即使孩子怕一只虫子、怕水、怕电,我们也不应该嘲笑他们。这样的拥抱其实就是给孩子心理一定的慰藉,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存在的重要性。

2、脱敏实验

对于女孩子来说,内心害怕可能问题不大,毕竟她们本身就展现出来较为脆弱的状态。只是对于男孩子,恐惧的事物过多就会影响到他们本身的发展,所以父母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纠正。上面所说的脱敏实验就是比较靠谱的一种,适当的让孩子接触他们内心恐惧的事物,慢慢的了解这种事物本身的伤害性,孩子也会明白到底如何去正确对待?

孩子恐惧到崩溃,家长还在靠讲道理安抚?这些正确做法你应该知道

爸爸妈妈帮孩子做好所有事情,孩子必然而然就会展现出来软弱的状态,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自己去拼去闯。所以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不因为生活之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而担忧、害怕,就要给他们自由,不要过多关注孩子的生活,适当的尝试才是进步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