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時代的寫實主義文學:淺談尾崎紅葉和硯友社(上)

引言


日本明治時代的寫實主義文學:淺談尾崎紅葉和硯友社(上)


任何一個文學流派的形成都離不開本土化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突然。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內沿著全面學習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腳步。日本政治和文化創作的分離,也使得舊時期的江戶文學和啟蒙文學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應運而生的硯友社,作為日本近代文學史的第一社團從創立之初,就獨步盤踞日本明治時期文壇二十年之久。亦被同時期的日本文豪國木田獨步稱之為19世紀末期本國文學屆” “巨無霸式的盟主。”

尾崎紅葉作為硯友社的領袖及社團的核心人物,在當時文學屆的地位(明治文學四天王之一)也是無可指摘的存在。其代表作《金色夜叉》與富德蘆花的《不如歸》合稱為日本明治第一暢銷書。在我們國內的名聲卻遠不及夏目漱石,森鷗外等作家 ,也未成為中國讀者耳熟能詳,如數家珍式的人物。

總之,以《我樂多文庫》為主要刊物和陣地的硯友社,充當了日本近代文學上的先鋒和奠基人。在繼承江戶時期的戲作文學的基礎上,又糅合歐美文化的寫作手法的過渡型的寫實主義文學。在日本近現代文史上,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日本明治時代的寫實主義文學:淺談尾崎紅葉和硯友社(上)


硯友社緣起


尾崎紅葉,(原名德太郎),出生於1867日本江戶淺草區的木工家庭。母親庸子在紅葉四歲時因病去世,父親原本是淺草區有名的雕木匠人,卻整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甚至有時候竟然跑到附近的相撲場幫閒打零工來維持生計。年幼的紅葉在母親故去後只能被外祖父荒木舜庵收養,寄人籬下的生活和父母親情的缺失,在其脆弱敏感的心靈上烙印了深深的陰影。以至於後來的文學創作道路上的主人公多為無依無靠缺乏家庭關愛的孤兒形象。

年少懂事刻苦讀書的紅葉,不負眾望地在15歲的年紀考上東京大學讀預科。在校期間積極參與文學社團活動,期間也創作了大量的漢詩文作品。1885年2月在讀預科二年級的紅葉聯合山田美妙,石橋思案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學愛好者以師徒關係而結社,起名為“硯友社”。這也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文學團體。之後社團規模達到100餘人,湧現出一大批日本文壇大師級的人物。


日本明治時代的寫實主義文學:淺談尾崎紅葉和硯友社(上)


創刊及文學主張

同年5月以手抄本的形式創刊《我樂多雜誌》。其中“我樂多”三字為日語“廢物”的注音,其成員也多多把作品調侃為流於市民消遣娛樂的“廢物”文學。該雜誌作為第一份純文學同人雜誌,亦被後人稱為日本近代文學的基石。

“同人文”,多指自創,不受商業和政治影響的自我創作文章。

硯友社依託創刊雜誌的讀者積累和精明的商業模式規劃,進行以點帶面式商業運作,充分發揮新興媒體和出版社的行業優勢,既滿足了當時大眾追求享樂消遣的心理,又給後來的創作者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日本明治時代的寫實主義文學:淺談尾崎紅葉和硯友社(上)


文學主張:以創刊時的“有關政治事件,吾必加以謝絕”為宗旨,文學創作上在“明治維新”背景下了受到歐美文學和翻譯文學一定的影響,又吸收舊時代的江戶戲作文學和近代寫實主義的娛樂氣息,偏重描繪現代都市“金錢至上”的世態人情。強調文學的功能性和大眾市場化特點。

尾崎紅葉的成名作《兩個比丘尼的愛情懺悔》,就是描寫兩個妙齡的尼姑偶然邂逅互訴情史,然後竟然發現愛上了同一個男子。乍看起來甚至有點像瓊瑤阿姨的言情小說《情深深雨濛濛》以及張愛玲小說(受到當時鴛鴦蝴蝶派的影響)的影子。只不過後來男子在人情和世俗的雙重壓力下,只得選擇剖腹自殺來殉情,來獲得心理上的解脫和安慰。

其他作品有《新桃花扇》,《夢中夢》,《金色夜叉》等等。


日本明治時代的寫實主義文學:淺談尾崎紅葉和硯友社(上)


番外篇

“《金色夜叉》是 一部大膽的、以現實為基礎的偉大小說。金錢與愛情形成鮮明對比,而隱藏在這一主題背後的是更為深刻的東西。今天,愛情之源在物慾面前逐漸乾涸,可以說,這是一個深化了的物慾時代。”

——日本小說家 三島由紀夫

伴隨著紅葉的溘然長逝,留下一部未完成的小說,給讀者無盡遐想和開放式結尾。

京都的月光皎潔,靜謐的海水泛著波光,富士山下,再不見紅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