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闲着在家没事,把各种各样的综艺都刷了一遍,其中包括《了不起的孩子》

,里面的一个男孩让我印象深刻,他就是王恒屹,孩子年纪不大,但是小脑瓜转的倒是挺快。

王恒屹的奶奶表示,孩子3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认识上千个汉字了,还认识一百多个国家的国旗和上百首古诗,对音乐也是非常敏感。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看到这里,很多父母就要夸了,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简直就是“神童”,自己家孩子说话还说不清楚的时候,人家就已经能识字背诗了,于是他们就开始着急,想让自己家孩子赶紧认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好不容易下定决定,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来的,说孩子过早识字有害,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没啥好处。

难道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

“让孩子提早认字,或强迫他们早日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还有一些关于“散养”孩子会释放他们天性的观点,其实这些信息一直在误导我们家长,从而让我们错过孩子早教的宝贵时间,说他是教育上最大的骗局,真的不为过。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过早识字会伤害孩子,而且听到这种观点的家长还不占少数,其实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两个字,那就是“强迫”,其实强迫孩子过早识字,才是有害的,只会让他们对文字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所以说,孩子早点识字是不会有害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引导,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为什么说孩子早期识字很重要?

  • 敏感是小孩子认知世界的最原始最强大的能力

婴儿时期极易形成”食物敏感“,”音乐敏感“,”数字敏感“,”识字敏感“,”书本敏感“等。

  • 幼儿拥有印象记忆就像相机一样快速记忆着周围事物

只要反复接触事物,婴儿就能获得惊人的记忆能力,他们无需分析,不必理解,各种事物、声音,行为等就被囫囵吞枣的吸入脑海。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 幼儿有着强大的模仿能力也决定着小孩应该早点识字

婴幼儿所有的说、做、唱行为全凭模仿得来,而且这种模仿是无意的、自发的,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最好也要获得模仿的机会,比如家里的大人言传身教。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幼儿识字要遵从他的大脑发育情况而定,不能盲目跟风

  • 1—3岁识字启蒙初期 :兴趣为主、学玩结合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不要让他们过多识字,每天认识两三个就可以,还需要在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如果他们实在没有兴趣,就不要勉强了。

平时和孩子玩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的把文字和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家里常见的物品,或者出门看到的花草树木。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另外,家长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可以在家开辟一个图书角,以身作则,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书,或者给孩子讲讲绘本,让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等到大了,自然也会耳濡目染。

  • 4—5岁识字敏感期:善于引导、答惑解疑

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决定了他们在四岁左右可以识别图形,而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图形,所以幼儿在四岁左右能认识汉字这种有规则的图形,这就是孩子的识字敏感期。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并且及时给他们答疑解惑,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其实并不适合孩子,他们更喜欢在玩耍中学习,因为爱玩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

  • 5-7岁巩固期:培养阅读习惯

孩子在5岁以后,大脑就能有效的把很多功能整合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孩子才开始真正发展阅读能力,把所学的文字、词语和句子结合起来,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孩子小时候不会主动去选择认识文字,所以我们就要主动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孩子尽可能的早点用各种有趣的形式接触和反复识字、阅读,从而,锻炼到他们的语言能力,充分的开发大脑。

孩子过早识字有害?家长别再误解了,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骗局

当我们不强迫让孩子去学习汉字,而是找到他们兴趣点之后,孩子自然就会喜欢并且开始主动接触汉字了。

如果你在育儿的道路上经常手足无措,就请关注甜甜,每天更新一点育儿知识,让你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孤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