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南有大米,北有小麥,我國糧食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無論是國內現有的糧食儲備,還是我國糧食的高產能,都能夠保證我們不會再有餓肚子的可能。新中國成立以來,餓肚子的人太多了,餓肚子的時間也很長,所以國家十分重是糧食儲備,在遇到自然災害或糧價波動的時候,國家都能夠從容的應對。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這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所以說別的事情都值得擔心,但唯獨對糧食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國疫情爆發之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什麼稀奇古怪的新聞都能看到,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誰家裡斷糧了。現在國內疫情逐漸穩定下來,很多地方都已經復工復產,而現在也是春耕時節,農村地區地廣人稀,疫情“餘震”對農民的影響不大,所以該種什麼種什麼,半年後依舊是大豐收。


根據國家統計局在去年12月份公佈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13277億斤)。假設14億中國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糧食,全國每天需要消耗70萬噸糧食,那麼去年一年生產的糧食夠全國人民吃946天。當然,這種測算是建立在完全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實際上我們還會出口糧食。不過僅從數據上來看,我們也完全不用擔心國內糧食供給問題。

2020年全世界因為新冠疫情呈現封閉狀態,有的國家國“封城”、有的國家“封國”,反正就是盡一切可能防治新冠疫情。這種封閉的防疫政策,對各國糧食生產多多少少會有影響,但是我相信我們國家能夠解決好糧食問題。

糧食安全關乎國家安全,新冠病毒都沒有將我們擊敗,我們又怎麼會被糧食問題打敗。


國際視角淺說


我國糧食供應不會出現任何問題,2018年我國進口糧食1.15億噸,其中大豆8800萬噸,因為我國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對肉蛋奶的需求量增大,需要大量進口大豆,即使停止進口糧食,最多也只是少吃點肉蛋奶,不會到捱餓的地步。

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基辛格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各國紛紛封城,限制人員流動,但是糧食等產品的流通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我國又是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所以即使美國封城,也不會停止出口大豆等糧食,否則對於美國經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而且即使出現糧食短缺,也可以從泰國、越南等國進口。

我國短期內不會出現糧食問題,但是卻蘊含巨大的風險,我國農民群體主要以50後、60後和70後為主,80後以下幾乎沒有種地的,即使是70後也會逐漸喪失勞動力,所以未來10年以內,能夠種地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少,即使有雜交水稻,有農藥、化肥,但是沒有人種地,糧食產量也會降低。

為什麼不種地?

玉米、小麥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而玉米價格約為0.9元/斤,如果算上農藥、化肥、種子、人工等費用最多也只能勉強保持不賠錢,所以越來越多的土地用來種水果蔬菜,現在還在種主糧的,基本上都是沒有其他賺錢途徑的,也沒有技術和資金種植水果蔬菜。未來10年才是真正的考驗。

我國糧食安全雖然暫時不會受到威脅,但是國際糧價將會升高,因為今年年初東非等大片地區爆發蝗災,蝗蟲數量超過4000億隻,所過之處顆粒無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1900萬人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聯合國正在籌款,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房價隨便漲100萬,人們都可以忍受,但是糧食漲價卻無法忍受,人一生食用50噸糧食,重約10萬斤,即使糧價10元/斤,一生也才100萬。糧食低價挫傷了種糧積極性,如果有一天吃不上飯,千萬別怪農民!


視野新觀


目前我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很多地區也是出現了零增長的情況。有了地區已經開始解除了封鎖,也是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畢竟從年前到現在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對大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一些工廠和企業。所以說今年也是值得大家銘記的一年,雖說國內的疫情得到了好轉,但是國外的疫情還是不容忽視,目前很多國家的疫情也是非常的嚴重,那麼對於此時,很多的國家出現了疫情後開始封城,那麼我國的進口糧食會受到影響嗎?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大家都不必擔心,畢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也是以農業為根本的一個國家,對於產糧地區,我國也是有很多像東北地區新疆地區的,都是比較產糧的大省,這些地方的糧食,可以說每年的產量都是非常高的。根本就不用擔心我國缺糧食的情況,但是有人會問了,那麼為什麼我國的糧食那麼多,還是要去進口外國的糧食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好回答,畢竟我國的儲備糧食有一定基礎下,進口一些國家的糧食還是屬於在後期有計劃的儲備,當然了,不進口糧食也是可以的,但是這些都是屬於國際貿易的範疇。

對於我國來說,每年的糧食產量都是非常大的,用這麼一句話說,如果我國的農民三五年不種地的話都不會缺糧,畢竟我國的糧食儲備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況且在國外發生疫情的情況下,當地也會組織農業生產,畢竟每個地國家的農業生產都是第一的第1位的,一個國家如果在防控疫情當中沒錢了,那肯定要是想掙錢呢,所以說外國的農業也不會暫停,只是說緩慢的進行。但是不會出現不種地的情況,所以這個問題大家就不必擔心了。


三農堂廣訊


世界很精彩,老金看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全球爆發!歐美國家每天幾千人的確診數讓人感到恐懼,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封國策略應對!比如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還有捷克西班牙等國;


就有網友擔心,我國的糧食能保證供應嗎?會不會餓肚子?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放心,即使這次新冠疫情讓全球都封了,我國的糧食也能得到保證!


我國是人口大國,自然也是糧食消費大國,說到糧食消費,老一代人對60年前的三年自然災有深刻的回憶,少了糧食,人口都難以發展,國家發展更談不上!

對國際關係有犀利眼光的基辛格更是指出: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

所以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從改善農業,提高糧食產量著手,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偉人說過: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遵循這個原則,我國幾十年來農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改良作物品種,實現高產穩產;一方面精根細作,提高農業產出效率;


近些年來我國糧食產量一直處在高位,當前我國連續4年糧食產量達到6.5億噸,人均糧食擁有量470公斤,由吃不飽變成吃得飽,進而邁向吃得好。早已經讓我們脫離了糧票供應,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肉的困難局面!


如此巨大的糧食產量,當年吃不完怎麼辦?當然是要儲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目前我國建立了三級糧食儲備制(中央,省,縣三級),同時建立應急糧食儲備機制,在大中型城市,儲備10-15天應急糧食儲備,並且配套的物流配送體系;

所以,大家儘管放心,新冠肺炎疫情再嚴重,全球即使都封了,我國的糧食還是有保證的!


你對我國的疫情期間糧食供應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老金看世界


糧食問題是民生的根本,老話常講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那麼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糧食能得到保障嗎?

(國家儲備糧)

有一個數據大家應該瞭解一下,我們國家的儲備糧一般都保持在2.5億噸左右,也就是說光國家的儲備糧就可以讓全國14億人口吃上5個月。而正常情況下,我國每年糧食的總產量都保持在5.5億噸左右,明顯8億噸的糧食是完全可以供我們吃16個月的。

當然,我說的這些是指我們吃的主糧,比如稻穀,小麥和玉米等等。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像大豆這樣的副糧確實是缺口越來越大了,2019年我們進口的1.1億噸糧食其中大豆就佔了絕大多數的份額。大家也知道大豆主要是提煉食用油的,其廢料豆粕是用來做飼料的,所以說哪怕我們不進口一粒糧食,最多我們就是吃不好但絕對不會餓肚皮。

雖然我們大豆的主要進口國美國現在正在遭受新冠疫情的侵入,但從我國防治新冠疫情所用的時間來分析,二三個月後美國應該也能控制疫情。再說美國是一個糧食富裕國,它如果不賣掉餘糧,難道它會把糧食爛在倉庫裡嗎?

退一萬步講,這幾年我國糧食進口渠道已經實現多元化了,美國不行,我們可以從巴西進口,巴西再不行,我們可以從俄羅斯或中亞五國進口。

雖然新冠疫情像只黑天鵝一樣出現在全世界,但這隻黑天鵝無論怎麼作妖,也不可能在中華民族面前掀起翻天覆地的風浪。


馮明凱


糧食是國家儲備的物資,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糧食肯定是能得到保證的,價格也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漲幅很小。

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控制,農民已經完成了耕種

雖然國外的疫情比較嚴重,累計確診了已經超過16萬,可喜的是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防止國外疫情的輸入和現有存量確證病例的治療,所以可以肯定的說,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農民已經完成了耕種。保證了疫情結束後糧食產量的穩定。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6.63億噸,比上年增加594萬噸,增產 0.9%,夏糧產量14160萬噸,增產2%;早稻產量2627萬噸,減產8.1%;秋糧產量49,597萬噸增產1.1%。全年穀物產量61368萬噸,增產0.6%。

從2013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6億噸之後,糧食的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從1997年的297.7公斤升到2019年的483公斤。

我國14億人口,按照每人一天平均消耗兩斤糧食算,全年消耗的糧食約10220億斤,約1.022頓,即使考慮糧食的耗損及其他用途,糧食生產是能夠自給自足。

我國糧食儲備足量

我國把糧食生產和儲備當做國際民生的大事來抓,我國糧食儲備是世界上比較完備的,而且我國堅守18億畝的耕地紅線,所以糧食的產量是有保證的。

2018年全國共有標準糧倉容量6.7億噸,簡易倉容量2.4億噸,即使這些糧倉裝一半也夠,就算今年糧食沒有產量,糧食的庫存也夠吃幾年。

綜上所述,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農民已經完成了耕種,即使最壞的打算,今年沒有任何的糧食收成,我國的糧食庫存也夠吃幾年,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的問題,國家已經提前儲備了幾億頓糧食。


互金圈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大部分國家都執行了封城的措施,我們中國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保得到保證?



其實這並不用擔心,新冠肺炎病毒針對的只是人,在目前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只要切斷人與人傳播路徑以及對現有的感染病例進行治療,就能有效的控制疫情。不過目前的形勢已經非常令人擔心,因為除了我國之外,世界其他國家都處於疫情的大規模的爆發期,每天確診病例都達到數萬人。

很多國家不得不採取嚴厲的防控措施,比如封城或者停運航班、限制人員入境等等措施,這些措施的確會給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不便,對於農業生產來說肯定會產生影響。

但是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這還不算是問題,首先是我國的肺炎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已經有多個省份實現昨天確診病例零增長,現在最大的防控壓力就是海外的疫情倒灌情況,從最新的數據也可以看出,我國每天從境外輸出的病例都多達數十例。



但是我國的農業生產卻不會因此耽誤,畢竟在地廣人稀的農業生產區,疫情的防控壓力非常小。而我國的糧食產量本身就能達到自給自足,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達到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了594萬噸,增長了0.9%,創下了歷史新高。

可以說我國的糧食絕對能夠從足供給全國,絕對夠吃的。只是說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會影響很多對外的貿易往來,我國很多的進口的一些糧食和農副產品會受到嚴重影響。

不過這是屬於疫情狀態下的貿易陣痛期,也是暫時無法改變的事實。不過我國很多進口的糧食大多數都是用於飼料加工,來餵養牲畜的,如果疫情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各種肉類價格可能會漲。



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內結束,產生的影響會非常小。


大正看世界


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很高,穀物自給率達到了95%以上,小麥和水稻產出超過需求,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自足、口糧絕對安全。

也就是說,我國糧食需求對外依賴性很小,進口的糧食作物大都是補充性經濟作物和飼料用糧。所以,我們國家即使不進口一粒糧食,也絕對可以保證吃飯問題,是不會餓肚子的。

據悉,我國連續4年糧食產量都穩定在6.5億噸以上,按人均計算,每人佔有糧食470公斤,如果用作口糧,是綽綽有餘而吃不完的。對於吃不完的餘糧,我國建有標準不同的倉房用以儲存糧食,總計庫存超過9億噸。這些糧食足夠我們14億人吃三年多的。

現在,我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工農業相繼開始復工復產,農業基本上不會受到這次疫情影響,今年的糧食產量還是有保證的。因此,我們根本不用去吃儲存的糧食,而是會有足夠的新糧來吃。

至於世界疫情,確實發展的非常迅速,也比較嚴重。但整體來看,疫情終歸會過去,世界糧食的生產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我國以往進口的補充性用糧還是應該能夠買得到的。

目前,雖然世界多個國家因疫情封鎖城市,關閉邊界,但疫情國的食品供應都沒出現什麼問題。現在,各疫情國不是缺糧的問題,主要是缺乏醫護用品和醫療物質,這些東西才是世界各國最為關注的。

隨著全世界都高度重視對疫情的防控,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疫情終將會過去,一切都會恢復正常,這當然也包括各種物質的充足供應。



高山流水116820061


現在新冠肺炎肆虐整個全球,很多東西都受到了影響,因此人們擔心中國有巨量需求的糧食會不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旦沒有了糧食的供應,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我覺得新冠肺炎的肆虐不會對中國的糧食形勢造成多大的影響,畢竟中國本身的糧食產量也相當的多,一年達到將近6億多,供應自己完全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新冠肺炎造成一些人隔離,對農業生產影響也不大,因為現在主要的農業生產都是通過機械化來進行,對人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農作物,但主要是大豆和小麥。大豆主要是用來給國內的植物油廠家煉油用的,新冠肺炎的流行最多對豆油的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即使豆油的產量有所不夠,我們還可以用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油等進行替代。



至於我們的主食,大米,小麥這些缺口應該不會很大。因為本身我國大米小麥的產量就不低,即使不夠國內的用量,也差不了多少。況且我國在各地還有很多糧食儲備倉庫,這些倉庫裡面的糧食可以拿來應急。事實上我國進口的大米小麥主要是高品種的,為了一些富有人群使用的,真正低檔的大米,小麥,我國產量應該是足夠的。



所以從現在情況來看,我國的糧食形勢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而有多大影響。


平安讀歷史


不存在這個問題!國內的糧食基本上可以實現國產供應,現在我們國內的糧食產量大致可以滿足17億人口的餐飲需求,而我們的人口才多少而已,大致還可以盈餘一個美國的量。

其次,我們有戰備儲糧。國家為了鼓勵生產糧食,往往會採取統銷統購的方法,這意味著每3、4年統銷統購的糧食餘量就足以抵得上一年的產量。

第三點,來自俄羅斯的補充。美國貿易戰導致我們去年與俄羅斯達成了戰略合作,大約500億元的糧食進口單給了俄羅斯(主要是大豆),俄羅斯在此次疫情中受影響並不大,不太可能違約。

不過呢,下半年的肉食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因為我們的人用糧食足夠,但是飼料性糧食卻一直有缺口,我們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飼料,這些飼料供應不上養殖成本就會增加很多,這最終會轉化成肉價攤給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