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文学|古城的女儿(孙登科诗歌)

八公山文学|古城的女儿(孙登科诗歌)

故居,淡远的乡音

依稀响在古城寿州东大街

钟楼巷内

迂回的梦萦,亦真亦幻

显现她靓丽的身影

她是从这里走向画坛的

孙多慈君,是楚文化熏陶

诗词歌赋,学养颇深

尤为绘画,赢得大师徐悲鸿

击节称赞为得意门生

是命运多舛,她怀着恩仇怨恨

随后含辛茹苦,无尽的漂泊

却对绘画刻意求精

故此,她的画作 不论泼墨重彩

抑或淡抹写意

都自出机杼

无不彰显出智慧的魅力

那支赋有灵性的笔和她朝夕

相伴,几乎没有停止……

是的,正是那一幅幅作品

以“清新之气,扑人眉宇”

为典雅的古城增添了盛誉

今天,每当老人向孩子们说起

思念的心,总是湿漉漉的……

注:孙多慈(1913—1975),女,安徽寿县人,画家。出身于书香名门,父亲孙传瑗曾在孙传芳麾下任职。1933年孙多慈与徐悲鸿产生感情,后联系中断;1940年与许绍棣结婚。1949年赴台,精研绘画,成为知名画家。1975年在台去世。(来源于“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孙登科,安徽寿县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做过矿工、记者、副刊编辑、职教工作者,现已退休。作品散见于《安徽日报》《安徽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有诗集《岁月之河》《远山的红叶》。


八公山文学|古城的女儿(孙登科诗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