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公私分明”漸成新“食尚”

金山網訊 疫情之下,中餐的就餐方式再次成為話題。3月9日,泰州出臺全國首個《公勺公筷使用規範》地方標準,多地倡議推廣使用公勺公筷,倡導共建文明餐桌。對此,鎮江市民怎麼看,餐飲企業又是怎樣應對的呢?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更多餐飲企業

提供公勺公筷

記者在八佰伴七樓看到,提供堂食的餐廳除了測量體溫、要求顧客出示健康碼之外,基本都要求客人隔桌就座,而且不接待大規模聚餐或限制就餐人數。記者在一家餐廳點了四個菜,其中兩個帶湯水的菜都提供了公勺。“一般帶湯水的菜我們都會提供公筷公勺,另外有一些菜品實際上已經是‘分餐’了,比如點心。餐廳一直都是如此。”服務員告訴記者。

“公筷涮菜,公勺舀湯,放下顧慮,撈起安心。”火鍋由於其特殊性,推廣公筷公勺並不容易,不過,疫情之下,一些火鍋店也作出嘗試。

“現在火鍋店也開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時間長了,相信大家會習慣。”對於這一做法,前來就餐的韋女士表示“很歡迎”。

家庭就餐

也能用公筷公勺

市民王女士說,她家有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比如說水蒸蛋,大家的勺子都進去攪一下,肯定不衛生。”

疫情的發生,讓王女士將“家庭公筷公勺”貫徹得更加徹底。“現在我們家裡吃飯,餐桌上都有一雙公筷,一把公勺,用習慣了就一點也不麻煩。”

市民溫女士乾脆在家中搞起了“分餐制”。溫女士告訴記者,分餐和合餐,其實就是轉換一下觀念的事。“飯還是一樣做,炒菜還是一樣炒,只不過在飯菜做好之後,分成一份一份端上桌而已。”現在,溫女士買了一些漂亮的盤子,飯菜做好之後分別“裝盤”,全家一人一份,“看起來還很好看,尤其是孩子,特別喜歡。”

“公私分明”,

共建餐桌文明

“能分的菜儘量分,不能分的菜每道提供公筷公勺,個人餐具提供一公一私兩雙不同的筷子,這不僅是從行動上支持國家的政策、抗疫,也是保證我們自己的經營安全,給予消費者更大的就餐安全感。”市餐飲協會會長、宴春酒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榮生說。

“‘文明餐桌,公筷公勺’的用餐禮儀,是不少餐飲從業者一直倡導的。”吳榮生說,“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在2003年“非典”之後有所加強,一段時間後又有所放鬆,這既有餐廳、酒樓自身的原因,也有顧客“不以為然”的因素。

吳榮生介紹,餐飲協會一直在行業內倡導“公筷公勺”。他說,中餐和健康、衛生並不矛盾,倡導公筷公勺、分餐並不意味著中餐要像西餐一樣固化分餐的形式,中餐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開發出一些既能保證健康衛生又照顧到飲食文化的就餐方式。(朱秋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