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前段時間收到一個網友從某知名紅棗種植大省快遞過來的幾包紅棗,很大的那種。打開還沒吃就聞到一股很強的化學味道,甚至有些噁心的症狀。

突然想起朋友在某地拍攝的圖片,當地一個農產品批發城的人用磷化鋁來保存紅棗和核桃。我懷疑這些紅棗也是用過這個劇毒的藥物來殺蟲過,可能揮發時間短,導致我收到還有很濃的氣味。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農產品不好賣無非有3️⃣大原因:


一、品質低下

品質低下分三種,危害健康排第一。

就拿我收到的紅棗來說,按照邏輯它的賣相是過關的。但是按照農產品的安全質量來說,屬於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及公眾安全的。這種紅棗萬一被人吃掉髮生中毒事件後對當地棗農也好,區域品牌也罷,都會帶來極大的危害。

還有那種給果子泡糖精、打甜蜜素、膨大劑的果農,都是建立在為一己之私侵害他人身體健康的基礎上。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自然因素排第二,質量低下心難安。

舉例來說,某地生產梨子。但是該地的梨子核特別大,而且渣滓也特別多,甜度一般。這就會導致經銷商收購後很難賣出去。這種與果農無關,是品種問題。

例如有的地方種出來的蘋果味道清淡而不甘。有的地方種出來的核桃壞果率極高等等......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此種概率最常見,人為因素排第三。

這種情況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事發最為頻繁且劣跡累累。

案例一:我在做農產品之前就和一個60歲的老果商聊了很久。他說之前跑到某地收蘋果的時候就見識到了人心險惡。談好的3毛錢一斤,裝好車了立即漲價到了5毛,不同意不讓走。這是一個;

還有的是你收了這家不不收那家的也不讓走。導致整個經銷商聯合起來再也不去某地收購蘋果了。然後那裡的果農沒有辦法就在網上哭窮賣慘說滯銷。不過那時候網絡不發達,沒有幾個人知道。果農基本都是自己打碎牙齒嚥下去。以後再也不敢了。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案例二:我親身經歷過南方某地的桃子,當時果農是因為滯銷尋求幫助。我們和果農談好的裝箱一定要淨重8斤以上的大桃。誰知道客人收到後達到8斤的十不足一,而且裡面很多都是爛桃和小桃。重量帶包裝紙箱加在一起平均也只有6.5~8斤。

最後瞭解到,果農居然是覺得把不好的桃子能蹭出去就算佔便宜了。知道這個想法的時候你能想到我是如何的義憤填膺,有多麼的痛恨“小農思想”了。雖然我自己也是農民。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還有庫爾勒的香梨也是每年還沒有下樹,市場上的庫爾勒香梨都已經賣掉了多少噸了......


農產品供大於求的走勢會怎樣?


可以說,一定是日漸低迷。原因有以下兩種:

第一:科技與農業的進步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各種嫁接技術、工業農藥、生物防治、大棚反季節種植、無土栽培等等......都讓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開始了大邁進。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加上互聯網對各種知識的高效傳遞以及整個國情的發展,新舊農人的種植技術傳承已經不需要言傳身教了。大家都能夠很容易的通過書本知識及網絡知識來提高對農業管理得技術提升。

農產品產能過剩已經勢不可擋。


第二:扶貧計劃間接加持了產能過剩


2020全線脫貧,誰脫貧?如何脫貧?

答案肯定是農民,因為農民的貧困概率最高。農民拿什麼脫貧?自然而然是因地制宜。農民在農村,那也無非只能是種植、養殖。這就等於全國各地這幾年都在種植、養殖......從2017到2020已經差不多4年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該是豐收時節。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這也預示著接下來市面上會有大量的扶貧產品流入市場,政策也會對扶貧產品持有相應的扶持力度(從粉條書記、網紅村官這些不難看出)。這樣自然會對原有的流通渠道進行衝擊。農產品正式進入新舊渠道博弈的時代。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2020年,種植戶該如何提高產品競爭力?


我們先不談什麼新媒體/互聯網的競爭,畢竟那真不是一般農民能玩轉的。互聯網是個工具,真正能通過互聯網傳遞出去的一定是價值。那麼來了,你本身的產品得先具備價值才行。

開始談競爭力之前,我們先淺談下互聯網可以傳遞什麼?

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網絡讓信息越來越透明化。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什麼是膨大劑,什麼是催紅素,什麼是打冷,什麼是磷化鋁?

於是消費者們紛紛都要購買綠色農產品。經銷商和許多銷售終端也立即迎合消費者,許多地方都開設了綠色、有機蔬果專櫃。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被重視。一些有想法的農戶開始開始通過互聯網來闡述自己的種植/養殖理念。

例如今日頭條就有個叫王胖的,他通過視頻傳遞自己在山上放養土雞的健康理念。他的視頻並沒有太多的奢華浮躁,都是簡單樸實的生活,卻得到了眾多粉絲好評。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案例①:新疆庫爾勒就做得非常好,官方全面監管區域的品牌形象。為保證消費者的口感,不準當地老百姓亂打農藥,更不準在沒有成熟期就提前銷售。而且還全國巡迴打假,真正的把區域的品牌形象當作首要使命。

這樣才真正的造福了老百姓,也告訴老百姓什麼叫做品牌區域形象,同時也告訴老百姓不要賺快錢,要賺長久的錢。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案例②:日本曾在山東某地租賃了上百畝土地,一直空在那裡任其瘋狂長草。村民們一直議論紛紛聚德浪費可惜。哪知道一直到5年後他們才開始人工機械除草,不用農藥。當地農民覺得他們好傻,有省力的除草劑不用還用人工機械。

殊不知他們空5年不去管理土地就是為了讓土地裡過往的農藥化肥物質都揮發掉,進而開始養殖健康的奶牛。經他們養殖的奶牛產出的牛奶價格非常昂貴且供不應求。


農產品不好賣,且供大於求,農民該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

看望上述文字我想您應該有了自己的想法。

是的,接下來的農產品競爭一定的綠色農產品的競爭,無公害農產品的競爭。只有在本身具備價值的情況下,互聯網才能給你插上一雙翅膀。若此時風起雲湧,你也能夠泰然自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