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是怎麼樣的人,對光緒帝的客觀評價,他最終是怎麼死的?

清德宗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起止時間為光緒元年(1875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戊戌政變、庚子國變等。

光緒皇帝是怎麼樣的人,對光緒帝的客觀評價,他最終是怎麼死的?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

他痛定思痛,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際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載湉在最後十年的幽禁生活中,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法律,留心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光緒生病臥床。這時慈禧也生病了。光緒在日記中寫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後呢!”慈禧聽了,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光緒皇帝是怎麼樣的人,對光緒帝的客觀評價,他最終是怎麼死的?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過了不到一天,74歲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關於光緒的猝死,人們猜測是慈禧害死了光緒,也是不無道理的。

前些年,有關部門對光緒遺體頭髮進行了化驗,發現其中砷的含量高出正常值上百倍。地宮內並沒有汙染的跡象,與光緒皇帝葬於一室的隆裕皇后,頭髮中砷的含量也很正常。

而頭髮中砷含量的超常,正是慢性中毒的表現,從而證實光緒是死於砒霜中毒。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光緒帝都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在家庭生活方面前面已經提到他有“八大不幸”;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在位長久卻傀儡一生;不甘沉淪卻難有作為。

從一個帝王應該具備的素養上看,他能夠接受新鮮事務,有一定的遠見;但是他性格懦弱,缺乏政治謀略,又遇到慈禧這樣一個強勢的人物,所以他在政治上始終不能有所作為。作為一個年輕發奮的君主,光緒皇帝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不輕易退縮妥協,以求自保;反而在關鍵時刻,為了變法信念,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已經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也許,身為帝王,百年來他受盡冷落和責難,甚至有人指責他“懦弱無能”,但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他的人格是顯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諱言的。

光緒皇帝是怎麼樣的人,對光緒帝的客觀評價,他最終是怎麼死的?

變法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了,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禁錮,啟開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經濟上,光緒接受了維新派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主張,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開辦學堂,改革科舉制度,派人出國留學、遊歷等,這就使知識分子擴大了眼界,給長久封閉的國家帶來了一些西方的先進思想、理論和技術。光緒皇帝不愧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效仿西方來變革中國的開明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