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要求王莽退位,還不讓光武帝劉秀回皇宮,為什麼安然無恙

整個中國歷史上,論起被罵得最慘的皇帝,王莽絕對名列前茅。歷朝歷代的統治階層、士大夫譴責他篡位,民間也異口同聲罵他是奸臣,幾乎一無是處。

到了現代社會,很多人瞭解了歷史後才發現,王莽其實沒有那麼不堪,其實他是個理想主義者,試圖把上古三代的治國方略搬到漢朝末年。結果根本就行不通,所以搞得烏煙瘴氣,身死國滅。

此人要求王莽退位,還不讓光武帝劉秀回皇宮,為什麼安然無恙

配圖


王莽為打擊反對派,殺人一向毫不含糊。在他攝政時期,就通過大臣孔光等人不停地指控政敵,然後再殺掉。更有甚者,為了博取名望,王莽不惜“大義滅親”,殺了兩個嫡出的兒子;後來登基之後又處死了犯錯的太子,另一個兒子也被“嚇死”。

王莽在位期間,只要發現有人不忠於他,輕則處死,重則滅族。不過也有例外,有個名叫郅惲的人,公然要求王莽退位,王莽卻忍了忍沒殺他。還是這個人,後來在東漢王朝做官,曾拒絕給光武帝劉秀開城門,也安然無恙。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物。郅惲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南駐馬店西平縣。郅惲通曉《韓詩》等儒學典籍,還擅長天文星象,因此在王莽年間被徵召做官,但他卻推辭了。

郅惲的行為在歷史上頗有爭議。接下來我們就重溫這段歷史,一窺究竟。

此人要求王莽退位,還不讓光武帝劉秀回皇宮,為什麼安然無恙

配圖


一、郅惲勸王莽退位。

地皇元年(公元20年),郅惲拒絕了王莽新朝的徵召之後,隻身來到長安,給王莽寫了一封奏書,大致是這麼說的:

智者應該順天應時,愚人不懂這些,所以招致災禍。皇位是天地間的神器,不可強求。漢朝的國運還沒結束,現在上天已經發出警示。我勸陛下趕緊醒悟,宣佈退位,擁戴劉氏後人為帝。取之於天,還之於天,這才是知天命。如果不早做打算,後果不堪設想,你還會背上篡位的無窮罵名。

郅惲上書的時候已經是新朝末期,天下各處爆發起義,不可收拾。此前郅惲夜觀天象,對友人說過:現在鎮(土星)、歲(木星)和熒惑(火星)去之復來,回到了漢朝的分野翼宿和軫宿所在區域,看來劉氏必將中興漢室。

此人要求王莽退位,還不讓光武帝劉秀回皇宮,為什麼安然無恙

配圖


王莽看了郅惲的奏書,頓時怒不可遏。他聽說過郅惲的名頭,不接受朝廷的委任就算了,竟然敢要求自己退位,也太膽大了。通常情況下,王莽對這種“無法無天”的人絕不會手軟,殺了都是輕的。

但這次不太一樣。王莽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把郅惲關進牢房,準備判死刑。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王莽大赦天下,順便把郅惲也釋放了。

史書提到,由於郅惲的上書基於“讖緯”學,王莽不便殺他。期間還派人脅迫郅惲,要求他承認自己精神錯亂導致胡言亂語,就可以獲釋。郅惲卻大發脾氣不願改口。王莽一點辦法都沒有。

此人要求王莽退位,還不讓光武帝劉秀回皇宮,為什麼安然無恙

王莽畫像


讖緯學是興起於秦漢時期的一種神秘學說,往往可以根據天象預言天下的大事,出現過不少準確的預言。王莽之所以不殺郅惲,說白了是不敢殺。因為那個時代的人,不信讖緯的還真沒幾個。

王莽篡奪漢家天下,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再加上民亂四起,眼看新朝就要保不住了,他怎能不沮喪。既然王莽相信天命、鬼神,當然不敢殺郅惲這樣的“術士”。

此人要求王莽退位,還不讓光武帝劉秀回皇宮,為什麼安然無恙

配圖


二、郅惲把劉秀拒之門外

郅惲獲釋之後兩三年,新朝就土崩瓦解了,王莽死得挺慘。建武元年(公元25年),郅惲的預言成真,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建立了東漢王朝。

建武三年,郅惲曾在積弩將軍傅俊的帳下掌管軍政,所到之處深得民心。他頗有俠客之風,還幫一個重病不起的朋友殺了仇人。之後又辭官回鄉,拒絕劉秀的徵召。由於他的聲望較高,朝廷三番五次地邀請,他還是到洛陽做了官,擔任上東門侯,負責看管一處皇城大門。

當時的洛陽城東有三個大門,上東門靠北。建武十三年,有一次劉秀出去打獵,深夜才回來,打算從上東門進城。誰知車隊到了城下,郅惲卻拒絕開門。劉秀只好讓隨從上前,要求郅惲從門縫裡看看是誰來了。郅惲當然知道是皇帝,不過他卻大聲說:“火把太遠,我看不清是誰,請回吧。”

此人要求王莽退位,還不讓光武帝劉秀回皇宮,為什麼安然無恙

劉秀像


劉秀不得不繞了一段路,從東中門回城。次日一早,劉秀就收到了郅惲的奏書:勸諫他不要沉溺於打獵、遊玩。

沒辦法,理全讓郅惲佔了。劉秀不但不能發火,還表彰了郅惲,賞賜他一百匹布。至於半夜為皇帝開門的東中門主管,則被撤職處分。

只要是比較賢明的帝王都不會怪罪郅惲。劉秀堪稱一代賢君,對這件事的處理也令人讚賞。

但古代有一些學者認為,郅惲此舉譁眾取寵,有沽名釣譽之嫌。不管怎樣,郅惲的行為無可指責,當然不會被治罪。

參考文獻:《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