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發病風險降低近一半!阿司匹林還能這麼用?

阿司匹林是一個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最初是用於解熱鎮痛,但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小劑量的阿司匹林解熱鎮痛效果很弱,但可以防治冠心病、心肌梗、血栓形成,包括對腦血栓及外周動脈系統的動脈粥樣硬化均有防治作用。


近年來研究發現,小劑量阿司匹林還有防癌這一令人驚喜的作用。2017年8月,腫瘤學的頂尖雜誌JCO發表了一項關於阿司匹林治療結直腸癌的研究,結果提示在野生型KRAS的腫瘤患者(約佔CRC的70%)服用阿司匹林後的生存率得到了改善,死亡率降低了40%,不過在突變型KRAS患者中並沒有發現阿司匹林對生存率有所改善。


癌症發病風險降低近一半!阿司匹林還能這麼用?


阿司匹林的抗癌機制是COX信號通路,COX 2-MAPK/PI3K/ERK信號軸可以影響細胞的增殖,COX 1-TXA 2信號軸可以調節腫瘤的轉移,COX 1-VEGF信號軸可以調節腫瘤血管的生成。除此之外,阿司匹林還可通過NF-kB、Bax/Bcl等信號通路,影響腫瘤細胞的轉錄、凋亡、自噬等。


根據2017年5月份Science Immunology發表的文章,發現血小板能夠通過抑制T細胞,幫助腫瘤“躲過”免疫系統,而阿司匹林通過抗血小板聚集,增強了免疫系統的抗腫瘤作用


阿司匹林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明顯,但是,對於低劑量阿司匹林(≤160mg)對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肝細胞癌發病率、肝相關死亡率和消化道出血的長期影響,尚未有太多相關研究。


2020年3月,新英格蘭雜誌公佈了一項阿司匹林最新研究成果,結果表明,在患肝癌風險較高的成年人中,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的人患肝癌或死於與肝臟相關疾病的可能性較小。


臨床數據


研究人員確定了從2005年到2015年50275名被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且沒有服用過阿司匹林的成年人,給予14250名受試者低劑量阿司匹林。在阿司匹林使用者中,有7955例(56%)既往患有冠狀動脈疾病,12358例(87%)至少有一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或高血壓)。


中位隨訪時間為7.9年,阿司匹林使用者中肝癌累積發病率為4.0%,非阿司匹林使用者中肝癌累積發病率為8.3%


研究還表明,一個人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的時間越長,效果越顯著。相較於短期使用(3個月~<1年),使用阿司匹林1~<3年,風險比例為0.90 (即風險降低10%);使用阿司匹林3~<5年,風險比例為0.66 (即風險降低

34%) ;使用阿司匹林5年及以上,風險比例為0.57(即風險降低43%)。


阿司匹林服用者10年肝臟相關疾病死亡率為11.0%,非阿司匹林服用者為17.9%。調整後的危險比為0.73,即風險降低了27%。然而,10年胃腸道出血風險在服用阿司匹林和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沒有顯著差異(分別為7.8%和6.9%)。


研究還評估了停用阿司匹林的結果。相比於1年後繼續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年後停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肝細胞癌發生風險升高22%,與肝臟有關的死亡風險升高31%。對於阿司匹林使用不連貫的患者,肝細胞癌的總體發生率為5.9%,而這一數字在阿司匹林持續使用的患者中僅為1.1%。


小結


本項研究表明,與不使用阿司匹林相比,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肝細胞癌發生風險和肝臟相關疾病死亡率,且未顯著增加胃腸道出血風險。目前更多研究仍在進行中,期待後續傳來更多好消息,讓更多人群獲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