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

本規劃由文化產業動能轉換與生態系統(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負責完成,聯合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創意中國調研報告編委會、濼尚有道文化創意諮詢研究院等組織合作完成。規劃由現任文化產業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主任、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昝勝鋒擔任規劃編制組組長。規劃課題組邀請校內外文化產業學者、文化企業家和相關主管部門領導,開展規劃編制指導和思路顧問,在前期深度熟悉地方文化產業實際、國內外先進城市優秀經驗基礎上,先後經歷多輪調研撰寫修改座談論證,廣泛徵求多部門各級意見,召開多輪系統性規劃論證會,最終提交完成,並獲得規劃評審論證專家和甲方高度認可。現將規劃摘錄如下:

【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德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取得重大成效,逐步形成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格局。到2020年,德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實現全面繁榮,形成完善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大幅提升,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全市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及版權管理體制進一步規範理順,綜合執法與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實現重大突破。德州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文化對經濟、政治、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文化強市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繁榮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發展均衡、服務便捷、多元參與、共建共享、保障充分、統籌有力、充滿活力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形成四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網絡和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高標準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深入實施。到2020年,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廣播電視戶戶通、縣級數字影院等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顯著成效,送戲下鄉和農村電影放映質量大幅提升,持續打造“一村一年一場戲”的文化惠民品牌,文化民生得到更好保障。

——文化藝術精品創作實現新突破。到2020年,努力創作生產一批體現德州優秀文化特色,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舞臺藝術精品和美術精品,爭取推出3-5部藝術質量上乘、常演不衰的優秀保留劇目,復排展演一批優秀經典劇目。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到2020年,文化產業結構體系與區域格局進一步優化,壯大一批重點文化企業,建成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形成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一批覆蓋主城區及周邊縣市的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二)廣播影視業監管能力顯著增強

——管理體制機制逐步理順。到2020年,形成上下一致、高效優質的廣播電影電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制,完善由市、縣宣傳和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參與的管理、考核機制,縣級廣播電影電視行政管理部門管理能力得到重點加強。

——媒體監管體系逐步健全。到2020年,媒體行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輿情監測與預警能力建設卓有成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加速融合形勢下的內容管理與監督制約機制不斷完善,形成動態化、長期性、全方位的媒體監督管理格局。

(三)新聞出版及版權管理取得重大成果

——新聞出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到2020年,新聞輿論引導能力不斷增強,輿論主陣地作用持續強化。新聞出版公共服務生產能力和傳播能力持續提升,形成一批基於互聯網、數字化的新聞出版產品形態,公共服務的效能和水平大幅提高。

——版權保護管理體系基本完善。到2020年,版權保護工作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版權行政執法形成常態化機制,互聯網、大數據條件下版權保護的技術手段支撐不斷強化,軟件正版化舉措得到廣泛推廣,社會公眾版權保護意識顯著增強。

(四)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格局全面優化

——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文物普查及申報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申報落地一批重大文物保護項目,文物保護科技支撐水平不斷提升,執法機構與組織編制逐步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四位一體”保護傳承體系進一步完善,建設一批非遺傳習基地,培育一批非遺生產性保護品牌。

——大運河保護利用取得顯著成效。到2020年,“文化運河”、“生態運河”、“科技運河”三大特色板塊基本建設成型。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德州段)建設實現預期目標,以水利設施為主體的大運河遺產本體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工程有序推進,構建形成縱貫德州的歷史文化景觀帶和旅遊觀光產業帶。


《德州市“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