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会传染的癌症」——耐多药肺结核

在传染病医院的病房里,骨瘦如柴的李浩宇(化名)坐在病床上痛苦地咳嗽,时不时咳出大量的黄脓痰,手捂着疼痛的左胸大口地喘息,很难想象才 24 岁的他,青春年龄竟然病成这样!

小李是湖南人,一直在广州一家企业打工,工作常常加班,很是拼命。一年前的春天,他咳嗽了半个多月老是不见好,正好赶上单位组织职工体检,一查不要紧,发现肺部有阴影,他被确诊为肺结核。

当地医院为小李制定了抗结核治疗方案,吃了一个多月的药后,他的咳嗽好了,人也精神了不少。小李马上向老板提交了返岗复工的申请,病好了他要赶紧回去挣钱,可不想在家歇着。一来二去吃药检查也就停了。

可谁知道,上班一段时间后,烦人的咳嗽又来了,而且越来越重,小李又想起了以前医生给开的药,赶紧把药吃上了。但是症状一好转,工作一忙起来他就忘了吃药,这样断断续续过了一年多。

一次熬夜加班后,他突然咳嗽加重卧床不起,一次竟然咳出血来,小李吓坏了,「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就出气不赢,根本就做不了事,家里还有母亲和妹妹需要我养活和照顾,当时真是绝望透顶。」小李是家里的顶梁柱,看着自己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心急如焚。在别人的推荐下,他回到湖南老家,到当地胸科医院去看病。

这一看不要紧,小李痰结核培养及药敏结果显示:他体内的结核菌已经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这几样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了,再吃不管用了。「结核病全治疗疗程要 6~8 个月,而他没有彻底治愈就擅自停药,这就是产生耐药的原因。」主治医生说。

「我之前身体一直不错,有个感冒、咳嗽什么的都不用吃药就能好,谁想到这次居然摊上了这么大的事,肺结核我以前倒是听说过,但是哪成想这么严重,还让我给搞成顽固的耐药结核了」,小李懊恼地说道。

针对小李的病情,耐药专科重新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近 1 个多月的治疗,小李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 CT 提示治疗是有效的。这下小李再也不敢自己做主停药了,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医生的嘱咐治疗了起来。

「我现在就希望我的病能尽快好起来,努力赚钱,照顾好妈妈和妹妹。」坐在病床上的小李,眼睛注视着窗外,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

耐多药肺结核和普通肺结核比,传染性更强、危害更大,有「传染性癌症」之称,通常分为原发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原发耐药即患者感染的结核菌就是耐药菌,而获得性耐药主要是服药不规律导致,小李就属于获得性耐药的情况。

由于耐多药肺结核治疗周期更长、治疗费用更高、不良反应更严重、治愈率又比较低等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将会传染给更多的人,也给社会带来大的危害。

所以,一旦咳嗽、咳痰 2 周以上,或伴有痰中带血、低热、乏力、消瘦等症状,应尽早去结核病定点医院检查。如果确诊为肺结核,应遵循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治疗,以免产生耐药肺结核。对医院而言,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痰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性检测,杜绝漏诊和误诊发生。

什么是耐药肺结核?

耐药肺结核是指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 1 种或 1 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耐药,所耐药物种类越多治疗越困难。

耐多药肺结核是指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 2 种抗结核药物耐药。

耐多药肺结核有什么危害?

  • 比普通肺结核病情重,难治愈,最严重的几乎无药可治。

  • 治疗时间长达 1.5~2 年,是普通肺结核的 3~4 倍。

  • 病程长,不治疗的话传播给他人的机会更多。

  • 被传染者一旦发病就是耐药肺结核。

耐多药肺结核如何诊断?

除痰涂片和胸部 X 光片外,传统药物敏感试验及分子生物学耐药快速诊断技术是确诊耐多药肺结核的检测方法。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需要联合使用4~5种确定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确定。

治疗全疗程 18~24 个月,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 2 个阶段,其中强化期一般 6 个月,巩固期 12~18 个月。

目前,我国建议疗程的前 2 个月住院治疗,以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院后在社区医生督导下继续完成余下的疗程。

治疗期间要每月要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痰培养、胸部影像学,观察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由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需要使用有效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和二线抗结核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药物分为A、B、C三组。A 组是首选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B 组是必选药物,包括氯法齐明和环丝氨酸;C 组药物包括乙胺丁醇、德拉马尼、吡嗪酰胺、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方案组成需要 A + B 组 4~5 种药物,如因于各种原因 A、B 组药物不能组成有效方案时,需要以 C 组药物补充。

温馨提示

树立治疗信心、严格遵从医生嘱咐、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完成全部疗程,耐多药肺结核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排版 小轩轩笑嘻嘻

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