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栓‖我的“草根兒”教研(九十四)


張貴栓‖我的“草根兒”教研(九十四)

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感悟著,在閱讀文章時,如何落實“雙線並行”。在一個《讀寫報》的公眾號裡,程實老師也在談雙線並行的問題。他曾經撰文《雙線並行之我見》。今天,我們摘錄他在文章中的幾個觀點。

張貴栓‖我的“草根兒”教研(九十四)


一、 尋點拓面,雙線並行。何“點”?何“面”?在我看來,所謂的“點”就是語文要素,還可以稱之為表達方法;所謂的“面”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還可以稱之為人文要素。“點”也指構段的文字材料,“面”也指構文的風格。

尋點就是尋找文章的語文要素,即表達方法。可能有的文章在表達方法上較為多一些,不管怎樣,表達方法或是唯一的、或是固定的。

拓面就是指人文要素貫穿於整篇文章之中,甚至整個閱讀過程之中。簡言之,“面”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不用一直處於糾結狀態。當然,“面”也貫穿在表達之中了,這就是“尋點拓面”。只有“尋點拓面”,雙線才能並行。

二、 點面結合,雙線並行。“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構成了閱讀價值的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中,專注文本的表達,可能顯得有些骨幹。專注文本的人文,可能會顯得遊離。點面結合,雙線並行,才是落實核心素養的有效閱讀。

張貴栓‖我的“草根兒”教研(九十四)


1、文眼雙線行。文章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構成了“文眼”,這些文眼既有人文要素方面的,又有語文要素方面的,認真看題目,就是雙線並行。比如:人教版教材《將相和》一文中,“和”就充滿了人文性。那麼,“將”“相”之間有不“和”到“和”過程中,引發出哪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呢?文章正是通過三個小故事講述著這一過程的。

2、文首雙線行。有文章開頭的語言,既有人文要素,又有語文要素,可以雙線並行。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個“甲”字的出現,很快把大家的思維帶入一個富有情感的世界裡,桂林的山水到底美不美?作者開頭先寫出來“甲”,叫做“開門見山”。作者又是怎樣把“甲”表達出來的?文章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3、文中雙線行。有的文章在開頭或結尾,人文要素並不明顯,其實,雙線就在這些文章之中。例如:《趙州橋》一文,“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不但…而且…”這個關聯詞,成為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有的…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既有排比句的表達,又顯出趙州橋的美觀,實現了雙線並行。

4、文末雙線行。有的文章在結尾的語言中,體現了雙線並行。比如:人教版教材《鄉下人家》在文章最後一段寫道:“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獨特”是抓特點的表達方法,“迷人”則表現出喜愛之情。還有《草原》一文在最後寫道:“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等等。

張貴栓‖我的“草根兒”教研(九十四)


5、文本雙線行。文本雙線行的例子是比較多的,這裡直指板書雙線行。語文課的板書設計不只是體現人文要素,還要體現語文要素。比如只有人文要素的板書,學完了《生命生命》的文章,教師畫出一個大大的“心”字圖,裡邊寫上:“生命 生命”,還有“珍愛生命 創造價值”等詞語。比如雙線並行的板書設計。《金色的魚鉤》一文,師生在共同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既抓“點”的“表達”(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又抓“面”的形象(捨己為人、忠於革命),教師邊指導,邊板書,點面結合,雙線並行。

文以載道,文以載情。尋點拓面是前提,點面結合是關鍵,雙線並行是方向。

張貴栓‖我的“草根兒”教研(九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