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縣城關鎮一中七年級語文線上月考試卷分析

宜陽縣城關鎮第一初級中學2019—2020—2七年級語文線上月考試卷分析

宜陽縣城關鎮一中 郭麗君 崔富強

一、試卷總體評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的非常時刻,本次月考的組織形式、考試模式和試卷批改都很特殊,是對開學以來連續五週“停課不停學”、網上授課的效果進行檢閱,同時能夠發現“教”和“學”的不足之處,以利於下一階段教學工作。

總體來看,試卷命題緊扣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既有書本上的基礎知識,也有課外拓展創新,在堅持《語文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兼顧不同層次學習水平和不同發展狀態的學生,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加強了對能力的考查,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基本上涵蓋了網上授課的重點、難點,是一份結構較為合理、難度適中的試卷。

二、試題分佈特點

(1)試題結構合理,知識點考查全面。試題圍繞初中語文課程的具體要求,從積累及運用、閱讀理解(現代文及名著《駱駝祥子》、文言文含唐詩《逢入京使》)兩個方面,以選擇題、填空默寫題、語言表達題等的形式對本學期網上授課所學的內容進行了梳理考查。 考查內容涉及字形、字音、成語理解、文學常識、古詩詞填空、語言的運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課內《老王》、課外《兩角錢》)等方面,知識點覆蓋率比較高,兼顧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運用,知識與能力並重。

(2)加強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現代文、文言文閱讀重在檢測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與人物評價,這個也是近年來水平測試的重點。試題選材注重與課文的密切聯繫,緊扣習題要點,考查的形式靈活多樣。 能力考查分識記、理解、提煉、分析、運用幾個梯次,同時也提醒學生,注重課本學習和遷移,注重書本知識和社會知識的融會貫通。

(3)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繫。這次現代文閱讀有兩段,都是捕捉生活中的瞬間感人鏡頭,描寫了平凡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和感人事蹟,屬於“即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有利於讓學生用心感受生活,進而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從而為以後的寫作積累素材,學習文學大師的寫作方法和運用的藝術手法。從學生答題情況看,《老王》一題得分較高,這是課本上的名篇,學生都很熟悉,輕鬆回答問題且正確率高;而《兩角錢》屬於拓展閱讀,對於學生來說,多數能理解文段的意思,但回答的問題語句不通順、語無倫次、言語囉嗦而表意不清,顯得捉襟見肘了。可見,學生們的語言運用能力較弱,今後還要多多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三、不足缺憾之處

(1)學生粗心,眼高手低。默寫詩詞名句,學生的書寫總會出現錯別字,甚至有的得0分。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對易錯字要反覆練習、多抄多寫;有部分學生卷面字體潦草。有的同學語文基礎並不差,但卷面書寫很潦草、許多字看不清楚,這樣肯定會影響綜合得分,今後還要強調學生們規範練字,把字寫工整。

(2)文言文選段得分較低。《孫權勸學》得分較高,這是課內熟悉的語段,但另一篇朱熹的《與長子受之》學生得分情況卻差強人意,許多學生對文段並沒有讀懂,解釋加點字、翻譯句子等就很困難,回答問題錯誤較多,有的完全靠主觀臆斷,這是很明顯的一個“硬傷”,今後需要加大文言文教學、閱讀的力度。

(3)本次月考沒有考寫作。作文分佔據語文總分的40%,是語文試卷分值的“半壁江山”,作文若考高分往往意味著語文總分就提高了,故平時的語文課堂、寫作課上師生都很重視作文。可能考慮到疫情期間學生在自己家考試,缺少監考和自覺性,也可能考慮到寫了作文學生或家長自己批改難以打分,也可能考慮到考試時長不夠,這次語文試卷沒有作文,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因此,作文考題需要在今後的正規考試中添加上且需要認真命題、認真批改。

總的來看,本次月考命題覆蓋面廣,對於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考查並重,能發現前一階段網上教學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於下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必將起著規範引領、彌補不足的指導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