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成为华为第二?


中兴成为华为第二?

一巴掌打醒。

  3月16日,一则被“中兴再遭美国司法部调查”的传言,让中芯通讯遭遇“黑天鹅”。

  尽管中兴官方立刻澄清并未收到美国政府相关通知,但当日中兴H股仍旧大跌23.23%,A股也以跌停收盘,合计蒸发市值约530多亿人民币。

  一点风吹草动,股价应声大跌,饱受美国制裁之苦的中兴真如股价表现那么脆弱吗?未必。

  2018年6月,中兴遭遇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拳制裁与罚款,十年利润毁于一旦,7年内被美国企业断供,一度被外界下了“病危通知书”,股价也从40多元狂泻到11元。

  就连国内舆论也普遍把中兴当做华为的反面教材,狠批中兴安于现状,没有创新、没有核心技术还敢违反美国禁运令,纯属自作自受。

  然而,暴跌之后,A股中兴通讯便开始了默默反弹,一直到2020年2月25日创下55.11元的新高,涨幅高达400%。

  遭遇史无前例的重罚,仅用一年多就死里逃生,特朗普的制裁把中兴从浑浑噩噩中彻底惊醒了。

  中兴曾有两大痼疾:一是非核心子公司太多;二是人浮于事,养老心态严重。

  知乎有一位曾经供职过华为、中兴的答主干脆认为:想舒服、不差钱、情商还可以的,来ZTE养老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种评价俨然是疲态已现的老国企,而不是一家站在5G时代前沿的高科技通讯公司。

  员工超过十万的巨无霸企业要想重新激发活力,其难度堪比“让一只大象跳舞”,浑浑噩噩状态下的中兴即便走入5G时代,也将错过珍贵的产业机遇。

  比起十多亿美元罚款与几年的外部制裁,这才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高层血洗、巨额罚款、七年禁令,特朗普直接一巴掌扇醒了中兴。

  为了自救,中兴首先大力“节流”。2018年,中兴旗下13家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其中9家子公司完成注销,2家子公司完成股权转让,员工数量也比上年同期减少6000多人。

  其次,中兴出售了土地资产进行“开源”。2019年7月,中兴通讯将其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变相“转让”,拿到了来自万科的共计36.15亿元的项目收益。到2023年底前,万科还需支付18.24亿元。

  此外,中兴还完成定增115亿、发债100亿,用于5G技术研发与产品项目开发,从制裁引发的财务危机中走了出来。

  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中兴的研发强度却不减反增。

  2016年至2018年间,中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6.89亿元、129.62亿元及109.06亿元,研发投入占比逐渐递增,分别达到11.5%、11.9%及12.8%。2019年前三季度,其研发费用已达93.6亿元。

  这种数字变化背后,是中兴正进行一系列流程业务变革,引进咨询公司,花费大力气推进数字化转型,向更加务实高效转变。

  申万宏源对此总结道:外部制裁落地后,合规风险基本出清,内部管控水平与经营效率提升,聚焦运营商业务主航道,在享受5G周期景气红利的同时,强化长期成长特质。

  近两年的自救与再启动结果是,走出“迷糊”状态的中兴猛然加速冲入了5G时代。

  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全球授权专利3.6万件,其中与5G战略布局相关的专利有4100件,5G标准必要专利有2204族,位列全球专利布局第一阵营。

  根据IHS Markit统计数据,在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5G发货量前三甲都是华为、三星、中兴。

  最重要的是,中兴还成为了全球仅有的、能够提供完整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两大厂商之一,另一家是华为。

  为了不再被美国企业牵制,让命门受制于他人,中兴通讯旗下的芯片子公司——中兴微电子,在2019年继华为之后第二个完成了7nm芯片的商用,同时预计将在2021年推出5nm基带芯片。

  在5G时代构建产品项目竞争力上,中兴的自研操作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包括“复兴号”高铁等重大工业领域;其GoldenDB数据库还力压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成为中国信息通信院“分布式数据库能力测评”中唯一一个通过全部50项测评、并获得满分的选手。

  有人认为,从2018年巨亏的坑里爬起来的中兴,预计全年净利润40亿多元,全年扣非净利也只有14亿元左右,显然支撑不了A股和港股加起来2500亿的市值,中兴通讯的股价不过是又一次科技股泡沫。

  但这种观点,显然忽略了中国“新基建”的政策大环境,以及5G时代全球通讯产业再平衡的市场大局。

  国金证券在2月的一份研报中认为,中兴近两年频频拿下国内运营商大订单,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全球份额提升至60%,通信设备商竞争力东升西落,预计中兴2020年营收将超千亿,2021年净利润110亿,市值达到3000亿。

  除了国内市场膨胀的机遇外,中金公司还指出,目前中兴已获得全球46个5G商用合同,与70多家运营商展开合作,近期与法国电信西班牙公司的合作还实现了突破。中金预期,在5G的关键时机,中兴的海外市场将继续寻求突破。

  平安证券则肯定了中兴近两年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毛利率水平已经有所提升,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

  申万宏源强调,华为、中兴等主设备商处于基础设施的最核心环节,将最大程度享受技术迭代与行业变革的红利。

  综合各家研报,可以说只要中兴内部继续向高效化转型,就能抓住国内外市场,实现5G时代的绝地反击,甚至成为第二个华为。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