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一句话刺痛中国父母: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你赞同这句话吗?

中学教育研究工作室


我坚决反对这句话!请大家务必清醒!


是,没错,这句话刺痛了无数中国父母,但更刺死了无数的孩子。


确实,有些人是在父母所谓的“逼迫”下取得不凡的成就,但是,外表光鲜亮丽的他/她是否内心快乐?家庭是否是和谐的?子女是否是健康的?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人家的外在,但是有句话说的好:成不成功别人说了算,幸不幸福只有自己才知道!

我的观点不是非要唱反调,我只是觉得,“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这句话没错,说的也很好,但是,这话只对了一半,另一半是什么,是需要父母们反思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愿望,特别是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知识,没有一技之长,确实难以生存,确实很难过好日子,很多成年人都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听父母的,但是,我的问题是,仅仅只是“逼迫”就够了吗?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孩子,不是说不可以,完全可以!没毛病!但是有没有缺了点什么?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进化的产物,是我们的心头肉,除了“逼迫”,孩子首先是我们的儿女,我们是不是应该无条件的爱他们,并且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不是应该接纳他们的情绪、感受,接纳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你希望孩子好是你的愿望,可是,当孩子现实就是这样的时候,难道你就应该揍他,就应该“逼迫”么,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一个12岁的孩子躺在ICU病床上,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想要休息,医生说这个孩子本可以救活的,但是孩子最终放弃了;13岁的女孩患有重度抑郁,最终从家里的阳台跳下,一个高三复读的女士告诉心理咨询师: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就是她离开的日子...太多太多类似的惨案让人们触目惊心。孩子的命都没了,我们还顾得上他未来的成就吗。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下,认认真真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孩子躺在急诊室的病床上,你坐在门口的椅子上,这时候,你要的一切......真的还重要吗?

如果你想不出这样的场景,那么你去网上查看下大型医院的精神科论坛,你看一下里面关于孩子的案例,简直触目惊心!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极端的案例距离我们很远,1%在我们身上就是100%,养育孩子根本就没有万一!

所以,如果真的爱孩子,真的为了孩子好,真的希望孩子未来幸福快乐,那么,我们需要把这句话补充完整:我可以无条件地爱你,也可以接纳你的缺点、错误、情绪,同时,我也需要对你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你需要面对将来残酷的生活,你需要提前知道那种想吃苦而不能吃苦的苦比吃苦还苦!所以我的建议是:

1、用积极、耐心、肯定的情感态度去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理解他们,同时,用高标准,严要求,帮助孩子努力做到,让他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和兴趣,因材施教,条条大路通罗马,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有物种的多样化,孩子不是工厂里生产的标品,他们本可以与众不同,世界冠军、歌唱家、画家、作家..孩子的未来有无数个可能,而父母也有无数个选择。


我是痞子的蜕变,助力孩子终身成长,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分享,共同成长!

痞子的蜕变


纯属扯淡,我儿子三十六岁,从出生开始我母亲给养大,我自己都没抱过,树大自然直,他成家八年了,结婚置家都是自己办的,现在有一个宝宝,过得好着呢,儿媳自己看孩子,我可省心了,我都60岁,退休十年还在工作,有空就去观赏一下宝宝,一个人从出生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我很信命,因为我这一生也过的很好,不愁衣食,60还有父母在,一家四世同堂,全家身体健康,其乐融融,感恩父母,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刻意去要求他们,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zhang114752526


我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我是超生儿,由于姐妹比较多,因为要交罚款我十多岁才有户口,更离谱是我们一家子户口上出生年月日,压根本人的出生年月日对不上。因为我爸爸不给上我户口,后来人口普查才上的户口。我就成为我们家户口最小的,户口被报大一岁多不要紧,关键是我弟弟变成我哥哥,你们说我怎么会有这么糊涂老爸啊!我可以说是爹不疼妈不爱,上学老迟到。小学没毕业点形的文盲,反正我自我感觉挺好的,在服装厂做缝纫工。活得挺开心的,就是倒霉嫁了个好吃懒做的混蛋。



绿绿芹菜


现在有很多孩子。

从小娇生惯养。

父母爷爷奶奶。

将孩子捧在手心上。

孩子什么都不会干。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

从小就学会做饭。

自己洗衣裳。

虽然那时候很顽皮。

学习压力也没那么大。

但考试不及格,常常会被父亲揍。

那时候兄弟姊妹多。

好像每个家庭并不是特别强调成绩。

学习上的压力也没那么大。

现在的孩子虽然是娇生惯养。

但一上学以后,学习压力就非常的大。

同学之间的竞争非常大。

但很多孩子连最起码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

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或许有些孩子成绩很好。

学书法,

学钢琴,

学画画。

学舞蹈。

还要上学读书。

很多家长美其名曰: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但很多孩子却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我不知道人类生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现代的儿童,该玩的时间不能玩。

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在了孩子的身上。

该会的,不会。

简单的洗衣服。

洗袜子。

叠铺盖。

都不会。

全被父母,爷爷奶奶代替了。

我真不知道将来这孩子长大以后。

真的能做什么?

只是肚皮里装了一肚子的文化。

都去当老师。

当科学家。

当今社会,行业和行业之间的竞争。

白领和白领之间的竞争。

成人和成人之间的竞争。

都很激烈。

连儿童少儿时代也开始了竞争。

少年的童真。

少年的欢乐。

少年的顽皮和玩耍。

好像都被家长剥夺了。

沉重的学习包袱与压力,

从小就压在了孩子身上。

学习是为了什么?

读书又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就是为了竞争?

就是为了比别人强。

该玩的时代不玩。

童真的时代,沉重的学习压力。

家长之间相互的竞争压力。

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现在的孩子真的也很累。

再加上名人的话,所谓的成功学等等一系列名言。

让中国的孩子从小,

更加累。

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白圭圭


许多成年人正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深知自己的一时冲动会给自己,家庭带来怎么的后果,所以才不会肆意挥霍。并不是大家都很自制,更多的只是迫于无奈。

我这边去年来了一个小朋友,刚上六年级了。刚接触家长的反馈是数学比较差,就希望我给他好好补补数学,目标是及格就行。

刚开始不是太有压力,因为小学数学难度不大,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且家长要求不高。但是等观察完孩子情况,发现还是很头疼的。小孩子基础很差,许多三四年纪的知识都不会,而且计算能力很差(三位数的除法都要用乘法再列式试商),这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情况了。每次考试基本都在40分左右,忽高忽低。

这样的孩子我这里已经三四个了。后来和家长聊天发现,都是因为在低年级的时候,家长对成绩太忽视。家长没有去认真对待他的每次测试,有时候孩子就会觉得你不关心我的成绩,那我自己也不上心了。

父母可能觉得,孩子吃饱穿暖就好,忘记了告诉他们,什么是应该被重视的。你可以不逼着他小小年纪各种才艺都会,每科考试都优秀,但你不能纵容你的孩子,在年幼的岁月就把学习看成一件小事。这样他会越来越厌学。等到他各种知识压得他无处可逃时,家长再去着急就来不及了。

现在的老师也不留堂了,到放学时间就会把白天的任务一股脑儿交给家长,家长看着语数英各科老师的“催命符”,就是想逼他学习也不知从何下手。

所以董卿在公开场合说出这句话,一定是有道理的。她不需要用这种略带极端性的话题来博热度。关键是家长要静下心来理解是否你要逼您家孩子知道一些道理,懂的一些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以后让社会去教他年轻人不能太狂妄,学习不是没用的这些道理。那他会很痛苦的,因为社会上没人再会宠着他,父母也不能宠他一辈子。

孩子都是自由,无知的,你可以不抹杀他的天真,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美好幻想,但也要逼他记住这个世界也是有不好的一面。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不只是随口说说。


青丹与松


赞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更觉得是应该让孩子从小多受一点委屈,增加孩子的抗压能力,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舍得用孩子,让他受一点生活的苦,那么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感激你的。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都宝贝自己的孩子,但是过分宝贝,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委屈,从小就让孩子在一帆风顺的长大,以后孩子出了社会,很多事情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考验孩子的时候就到了,很多孩子往往没有办法坚持下去,最后选择逃避的居多, 我做人事10多年,看到了很多刚毕业的小孩,很多城市里生活,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小孩真的是眼高手低,说不得骂不得,尤其是现在的90后,辞职率很高,人事群曾流行这么一句话:“90后看领导不顺眼,就立马辞职,”没有工作无所谓,反正回去爸妈会养我。

现在孩子缺乏吃苦精神,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他们不会思考父母也没有给他思考的权利,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给孩子全部安排好的,孩子的依赖性很强,现在宝妈男越来越多的原因就是这么原因。

在教育方面我很欣赏郭德纲先生对郭麒麟的教育,按道理说郭麒麟是少班主,后妈对他很不错,从小有很多师兄弟跟他一起长大,应该是娇生惯养的主,但是郭德纲在一次采访中说,从小郭麒麟是打骂最多的孩子,是最受委屈的孩子,好吃的东西永远是最后一个吃,直到今天,郭麒麟在家还会问:“这个东西我能不能吃。”郭德纲说,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但是让他从小多受点委屈,该说的时候,该骂的时候骂,只有父母这样做了,他长大了出去就不会被别人说,这就是家教。

我从小对大头的教育有2大原则,第一,任何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可以,不会做的自己想办法,我们从来只是给意见,不会帮他拿主意,第二,从小就指挥他做事,这段时间,我腿骨折,他会帮我搬椅子,拿脸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只有舍得用孩子,他就觉得一些事情就是应该他做的。


陶宝麻麻0213


赞同一半!凡事都得折中,不能偏执一端。我认为爱玩是人的天性,尤其对于小孩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应该适当留给孩子一个最起码的童年。至少不要让孩子的世界,从小一直被学习任务,培训班和兴趣班所淹没。

我老同学的孩子,星期一和星期三补习数学,星期二和星期四补习英语,星期五和星期六早上学习舞蹈,星期六下午学习书法,只有星期天可以休息休息。孩子放学时间是下午15:30,而补习班晚上19:00~21:00,除去回家路程时间,这中间只有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做作业和吃完饭。这时间是根本不够的,所以21点补习完,21:40左右回到家还得继续做作业,经常作业做到夜里0点左右。今年寒假,除了春节7天和星期天,其余时间都是兴趣班。

我说这话题来得也真是够巧;老同学他女儿这次五年级考试,语文和英语90多分,数学考了87,被她妈妈打了,结果一连几天整个人都神情恍惚。老同学告诉我,他女儿对他说:她感觉好累,觉得一切都没意义。

我老同学电话里跟我聊起这些,还叫我带上妻子和孩子,与他们家一起去哪里旅游散散心。

我正打算后天先带全家人,去她家玩玩,关键是看看他女儿,顺便和他们两口好好聊聊。

还有想逼孩子的,就尽管逼吧!对这教育模式……我是真的懒得过多评论了。

至于董卿,那是什么家境状况?一个在美国生子,孩子属于美国国籍的人,情况完全不同。她的孩子以后有可能呆在美国,但估计十有八九会回国。那样她的孩子前途会更广阔。想想看一个“星二代”、“官二代”、“富家子弟”和“海归一族”……四重光环的人,人生起点就那么高,还需要怎么逼?

我想你们也知道,只要在国内,按照习惯,无论是人还是商品,凡是海外来的……都要香上一等。




江湖云逍遥


“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不管这句话是谁说的,是董卿说的也好,是其他大文豪或者教育专家说的也罢,只要不是把孩子逼到去轻生的程度,那么我都赞同这句话。隔壁学校有一位老师,她对自己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双休日或者节假日无论学画画还是练书法,无论是学舞蹈还是学古筝,这位家长都给孩子排得满满当当的。更为难得的是,这位家长的孩子不仅琴棋书画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而且在学习方面也能胜人一筹。


董卿是主持界的台柱子,有着央视一姐的称号。她的成功也绝非偶然,记得前几年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董卿谈了她小时候的故事,她的父亲从小对她就非常严格。每天早上都要让董卿在操场跑7圈,一年365天雷打不动,直到现在董卿依然保持着每天跑步的习惯。董卿说,家里每次吃过饭的碗筷,都是由她来洗的,从小父亲就让她养成了分担家务的习惯,这些都对她未来能当好一名主持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如何能见到美丽的彩虹。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单单要学习成绩优秀,更要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要有逆水行舟的毅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策马扬鞭心飞扬


董卿一句话持同中国父母。“现在不逼孩子生活以后就会逼他”你赞同吗?

我是赞同这个说法的,什么都依着孩子,孩子由出生开始,他们会做的事只有吃和玩儿,如果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溺爱,他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 ,他不高兴就不让他做,想读书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我不知道他长大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作为,我们肯定不会陪伴他到老,我们不能陪伴他整个生命,为人父母肯定会希望孩子生活幸福,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在工作中能有自己的一定地位,在生活中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且生活充实阳光。这些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亲力亲为,并且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成长并成熟。这些不学不为不动是得不来的。我常跟孩子说过,生活中很多事情就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因为………………所以…………”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用在各个年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学习没得来好成绩,是因为你平时没有积极上进学习、练习。人家课文背的比你通顺,是人家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多次的背过。生活中的很多人有贫富差异,我不否定生活中有很多人是运气好,在此之余,他也是有一定的实干伴随着。运气是他抓住了时机 ,因为他时机抓得好,所以他转运为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必须得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争取更好的利益。孩子们更应该懂得这些,孩子们的学习是一环套一环的,

不喜欢计算,不愿做题,你的计算能力就不会好,更谈不上准确率。

不喜欢读书,不愿读书,你的阅读能力就不会好,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甚至会影响你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补充一下,阅读理解能力不行,都可以影响数学的。因为分析能力不行,数学一样学不好

不喜欢学英语,不愿意读英语,你的英语自然学不好,句型不会,语法不行,你更造不成句子。别忘了语言组织方法是语文最先开始学到的,这就是环环相扣。

不喜欢干活,不愿意干活,更谈不上你的自理能力。如果你一个人独居,也许你的家就是垃圾场。

家长事事包揽,孩子就不会独立处事,如何走入社会融入社会。

所以说孩子该做的必须要他做,这是他为他的将来铺平道路的过程。从小为自己的生活而去努力,而去证明自己的能力。有时不是孩子不能,而是大人的干预牵绊了孩子的进步。我从来不小瞧我儿子的能力,我真的认为他比我强。他是最棒。


情感澜倪


首先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董卿说出来的,我在网上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出这句话具体是出自董卿的那个节目,哪次谈话(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发给我,在此谢过!!)。看到的都是一些营销文,和教育机构发表的文章。

不管这句话是不是董卿说的,这个问题之所以产生争议的根本是在“逼”这个字上。按照我理解的意思是,父母要有责任,有义务更要有方法,有智慧的去教育好孩子。在合适的方法和规律下,针对孩子做的“事”有合理的规则和限制,这种方式的严格是可取的。

但是没有方法,没有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知识的铺垫,单纯的在力度上逼迫孩子; 不写作业,就批评指责孩子,不问孩子原因;

孩子不想学某个技能,通过父母的“权利”,为了你好的想法,不顾孩子个人的情绪和心理接受问题,强迫孩子必须学。

这种方式不但教育不好孩子,还会适得其反。弹簧压的多厉害,就会有多大的反弹力。

即使是董卿说的,我也不相信这句话没有前后文的链接,只是字面意思。

就董卿自己个人而言,他因为父亲从小对他严格的教育,从而自卑。这是能找到出处的。

(这是董卿参加某书的发布会说的话)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话,董卿的父母够的上“逼”她了。但是即使他现在事业如此成功,内心还是自卑。这足以影响她的幸福感。她深知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她又怎么会说这句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