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對他朝思暮想,劉備視其為眼中釘,孫權因不納其言後悔不已!

曹操對他朝思暮想,劉備視其為眼中釘,孫權因不納其言後悔不已!

曹操影視形象

自董卓亂國以來,漢末天下便捲入了一場無休止的戰火中,各路諸侯紛紛舉著討伐國賊董卓的旗號割據一方,暗中發育自己的集團力量。名義上除賊扶漢,實際上是藉助討董的名義實現自己的霸業。因此!這場亂戰的戰火與硝煙幾乎遍佈了整個華夏大地,同時也誕生了無數的英雄人物。

——本文主要講述一位東吳名將。曹操曾對其朝思暮想,劉備視其為眼中釘,孫權因不納其言而後悔不已。

曹操對他朝思暮想,劉備視其為眼中釘,孫權因不納其言後悔不已!

劉備影視形象

我們都知道,漢末中期,天下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而成功完成三分天下版圖的雄主,分別是曹操、孫權、劉備。能夠在群雄逐鹿的時代中脫穎而出,說明這三人力壓群雄,是漢末時期綜合能力最強的君主。能夠同時影響到這三位君主的將領,在三國時期極其罕見。因此!此人足可謂之為漢末時期世間鮮有的人傑。——他就是江東國柱,孫吳集團的奠基者,吳國建國時唯一表錄的功臣,孫吳的第一代大都督周瑜。

曹操對他朝思暮想,劉備視其為眼中釘,孫權因不納其言後悔不已!

曹操影視形象

曹操對其朝思暮想,卻被拒絕於千里之外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其影響之深遠,不亞於曹袁官渡之戰。也正是因為周瑜在此戰中取得勝利,一舉斬斷了曹操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的美夢,三分天下的藍圖才得以初步形成。緊接著,南郡之戰中,漢末名守曹仁亦頻繁失利,致使曹魏不得不狼狽退出荊州防線,使三分天下的態勢得到了鞏固。


不過在此之前,曹操對周瑜朝思暮想,絞盡腦汁想將其招為己用。據裴松之引注《江表傳》記載,曹操不懼艱險,親自下揚州落實招攬周瑜一事,並遣九江蔣幹秘密遊說周瑜。蔣幹儀容俊俏,以舌辯而聞名於江、淮之間,時人莫能與之為對。然而他見到周瑜的時候,卻絲毫找不到說誘的機會。

臨走前周瑜對他說道:

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蔣幹回到曹營,只對曹操說了一句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曹操於是再也不敢考慮招攬周瑜。魏軍赤壁兵敗,曹操為了離間孫權與周瑜的關係,於是寫信給孫權說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然而他忽略了孫權與周瑜之間的主僕情誼,非是他一紙書信便能離間的。

曹操對他朝思暮想,劉備視其為眼中釘,孫權因不納其言後悔不已!

周瑜影視形象

劉備視其為眼中釘,恨不得將其碎屍萬段

在孫吳集團中,誰對劉備集團最為防備?誰最不想培養劉備這股外援勢力?誰最先看出了劉備的雄心壯志?——是周瑜!

劉備依附東吳期間,周瑜曾建議將劉備調回吳地,將關羽、張飛分別調開,使他們無法凝聚力量脫離東吳集團的掌控。對荊州領土的掌控,周瑜的處理非常謹慎,時刻擔心劉備變生肘腋,因此只分了南郡南岸油江口給劉備。劉備因為分到領土過少,於是去面見孫權,希望可以暫時借取荊州。但周瑜正在策劃“二分天下”之計,換句話說,只要有周瑜在,劉備永遠都別想借到荊州的領土。


因此!劉備對周瑜恨之入骨,在其面見孫權返還之際,私下對孫權說道: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參考,《江表傳》

劉備此語,實為挑撥離間,意在疏遠孫權與周瑜的關係,亦想借孫權之手除掉周瑜。不過這種做法實在過於天真。

曹操對他朝思暮想,劉備視其為眼中釘,孫權因不納其言後悔不已!

孫權影視形象

孫權因不納其言而後悔不已

孫權一生唯一一次未採納周瑜的建議,就是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劉備入京借荊州的時候,周瑜建議分割其實力,使之無法脫離孫吳的控制。而魯肅的建議則截然相反,其建議借荊州給劉備,培養劉備集團的力量,聯為外援對抗曹魏。最終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在周瑜病逝後,將荊州借給了劉備。

幾十年後,孫權與陸遜討論周瑜、魯肅、呂蒙前面三任大都督。指出了魯肅的兩長一短,其中一短指的就是勸借荊州。原內容如下:

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參考,《三國志·吳書九》

時過幾十年後,孫權尚且記得這件事,尚且願意指出已故大都督魯肅的失誤。即說明其對此事的決斷非常後悔。

曹操對他朝思暮想,劉備視其為眼中釘,孫權因不納其言後悔不已!

周瑜影視形象


結語:

周瑜二十一歲跟隨孫策打江山,對孫吳政權的建立鞠躬盡瘁,其貢獻僅次於孫策。孫策病逝後,周瑜獨自扛起吳國軍事,曾兩次救孫吳於水火之中,是江東集團名副其實的國柱子。其為孫吳赤壁敗曹,奪取南郡,制定二分天下之計。只可惜天妒英才,三十五歲便抱憾離場。

周瑜死後,孫權傷痛不已,並親自穿素服為其舉哀(舉哀釋義:1.戴孝;2.高聲嚎哭的哀悼儀式)。周瑜靈柩還吳,孫權趕到蕪湖去迎接。孫權登基稱帝表功,當時老臣在世者不在少數,但孫權唯獨歸功周瑜一人。張昭也想褒讚功勞,結果被孫權臭罵一頓。

綜上所述,周瑜是孫吳之第一人傑,是孫吳之第一忠臣,亦是孫吳之第一功臣。如此豪傑之士,難怪曹操會朝思暮想,難怪劉備會挑撥離間,難怪孫權會念念不忘……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擊。

我是文史愛好者——愛尚文史。瞭解很多歷史趣事,請點擊關注按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