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揭祕康熙皇帝兒子們的命運


為你揭秘康熙皇帝兒子們的命運

康熙這個老小子,8歲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個小孩,其中兒子35個,活下來的24個(序齒的),女兒二十來個,活下來的就不太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兒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寵愛,因此就不提了。大家估計都知道,康熙的兒子們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時候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局面,令老頭兒大為頭疼,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問題,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生涯的一大敗筆。

為你揭秘康熙皇帝兒子們的命運


這個時候的皇太子,因為康熙從小的寵溺,養成了暴戾的性格,飛揚跋扈,奢侈驕橫。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頗有怨言。而其他的阿哥們虎視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點小錯。最終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廢。

為你揭秘康熙皇帝兒子們的命運

愛新覺羅.胤礽

可是康熙對這個兒子的感情還是很深的,藉著大阿哥魘鎮的事件,在一年之後,聲稱二阿哥因為迷失了心性,但是經過調養,已然恢復。因此復立為太子。只可惜這個太子實在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重新上臺以後,他非但不謹小慎微,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集結黨羽,打擊報復。讓康熙老頭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給他了一個理密親王的封號。

為你揭秘康熙皇帝兒子們的命運

愛新覺羅·胤禔

三兒子胤祉(zhǐ),是個書生學究。我們知道的《康熙字典》,應該就是他主持編撰的。當時他聚集了社會上的一些名家,諸如陳夢雷,李鈸,還有我們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編書。這個傻哥哥以為可以因此討得皇帝得歡心,因此將皇位傳給他。事實證明康熙的確挺喜歡的,康熙晚年的時候經常去兒子們的園子裡遊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園子。而且去他的園子的次數遠遠多過於去雍正的園子的次數。可能在康熙的眼裡,這個兒子是孝順的,可以共享天倫之樂的吧。

為你揭秘康熙皇帝兒子們的命運

愛新覺羅·胤祉

但是這個書生氣的胤祉絕對對儲位心存想法,因為他的門人曾經四處活動,聯絡黨羽。他似乎也請過方人,替他算命。這些事情康熙雖然看在眼裡,卻並沒有責怪,反而對他的門下說,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牽連,你們要站出來為他辨白。可見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康熙甚是喜歡他。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將皇位傳給他就是了。胤祉的結局我不是很清楚,康熙朝的時候被封為親王。雍正朝的時候他肯定是獲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這個比他年紀大的哥哥,還位高權重的,估計是削了爵吧。

為你揭秘康熙皇帝兒子們的命運

愛新覺羅·胤禛

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後來的雍正帝。生母德妃烏雅氏。整個奪嫡運動的勝利者。觀其在康熙朝的作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為,兩面派的作派,說白了就是哪邊都不得罪,極盡察言觀色之能,以誠孝示君父,將自己打扮成為富貴閒人的模樣,吃齋唸佛,標榜自己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暗地裡結交人才,培養門人,最終奪得大位。在位十三年,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

為你揭秘康熙皇帝兒子們的命運

康熙的五兒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個兒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還珠裡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個康熙微服私訪裡的宜妃,傳說中這宜妃性子直爽,的確是很受康熙寵愛的一個妃子,但絕對不是專寵,康熙這個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胤祺早年帶兵,掌管某一個旗的兵力吧,他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之中,康熙年間也是被封為親王。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過有人說他因為打仗的緣故,破了相(本來應該是極帥的,說他老孃生的兒子都是男生女相,極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當皇帝了,比如偶家孫策就是這樣氣死的。所以沒有參與奪嫡就可以說得通了。雍正繼位後,還是不能容他,所以結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間的。

第六個兒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殤。德妃雖然出身不高,宮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還有十四子胤禎(示題),還有兩個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寵過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òu),關於他的記載也不多,也是一個沒有參加儲位競爭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為貝勒,五十一年封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重量級人物來嘍~胤禩(sì),康熙的第八個兒子,是個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賤,是康熙老兒從辛者庫裡發掘出來的美人。清朝的時候講究子以母貴,八八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後來他的母親因為他的爭氣,得以晉升妃位。胤禩天資聰穎,才華優裕,待人寬和,廣結人緣。朝堂上下交口稱讚,稱之為“八賢王”,就連康熙的哥哥,裕親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薦他。康熙一廢太子後,命諸臣推舉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說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黨的首領人物,所謂阿哥黨,是針對太子黨所言。可以說,胤禩與他的集團,當年應該做過不少將太子推下位子的謀劃。阿哥黨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禎。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集團。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團太過於出風頭了,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康熙老頭連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皇太子的權利過甚都會心有不滿,何況這個母親出身微賤的兒子。又因為相面人張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貴不可言,被不懷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訴了康熙。康熙下令凌遲處死張明德,並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說,一廢太子的時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終究因為康熙對舊太子念念不忘,又因為張明德事件獲罪,受到了打擊。坦白的講,在這種封建社會,胤禩試圖以民主的方式成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沒有指望的事情。

二廢太子之後,群臣還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對這個兒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說他是少不更事,這次乾脆就說他是居心險惡了。約莫康熙五十三年時候,康熙的壽日,胤禩因為母親忌日的原因不能親自拜壽,派人送去兩隻將死之鷹。康熙大怒,立刻罵胤禩不忠不孝,連帶罵他為辛者庫賤婦所生,並且聲稱父子之恩斷絕。並停爵停俸。在我看來,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事出蹊蹺,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調查,而是借題發揮,說明他已經毫不顧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聲對他來講的確是個不小的威脅,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宮,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黨羽對儲位的幻想。

同年,胤禩感染了傷寒,幾近斃命。康熙當時在承德,只是批覆:勉力醫治。後因康熙要御駕回暢春園,路上會經過胤禩居住的園子,此時的胤禩已經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讓其他兒子將其移回京城。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過的時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個講求迷信的帝王,他儘量遠離這些可能帶來晦氣的事情。至於兒子的死活,他並沒有放在心上。最搞笑的是,當皇九子胤禟堅決反對,說將死的人了,不應該挪動。康熙居然說,這可不是我逼你們要挪走他的,你們回頭不要怪到我頭上。

然而胤禩還是活了過來,像小強一樣頑強地活了下來。只是從此以後,他不再有希望繼承康熙的大業了。後來康熙老頭可能也覺得自己做得過了頭,下詔恢復了胤禩的爵位俸祿。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貝勒而已。事實上,直到這個時候朝臣都還是支持胤禩的,大學士李光地(看過康熙王朝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還曾經說過:“目下諸王,八王最賢”。

雍正繼位之初,採取拉攏的兩面派手法,封胤禩為廉親王。胤禩倒也沒有興風作浪,然而卻因為種種欲加之罪,最終被胤禛治罪。剝奪爵位不說,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魚”的意思。雍正四年死於囚禁中。

小小點評幾句,我個人是很同情這個人物的,因其生母身份低下,估計胤禩從小受了不少歧視,所以才養成了要強但處事圓滑的性格。他奪嫡的失敗,一是康熙的無情,二是方法的失誤,猜測這跟他對康熙性格的不夠了解有關,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但是我覺得胤禩還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雍正朝多數的表現還是逆來順受的,說白了,就是江山社稷為重,並沒有如何勾結群臣,禍害朝綱。即便有些無奈的成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為他的確是個賢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