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雍正的皇位是怎麼來的嗎?

欠小賤


太子被廢后,在當時呼聲最高的是皇八子胤禩。他人緣不錯,很多皇子都聚集在他周圍,而且當時的大學士明珠也力捧他為太子。然而,康熙卻似乎不是特別喜歡他,雖然在第一次廢太子之後任命胤禩為代理內務府總管,使捧他的一批人很是高興了一番,但是沒過幾天就把他革職查辦了。不久後,康熙有點後悔,恢復了他的貝勒爵位,但是他的繼位希望卻變得渺茫了。另一個有希望繼承皇位的就是皇十四子胤禵。康熙晚年對他十分欣賞,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曾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出兵西北鎮守青海。這正表明了他對胤禵的器重,因此很多人又跑到了胤禵的陣營中來,他成了後來最有可能做皇帝的人。

然而,康熙駕崩以後,繼位的不是皇八子胤禩,不是太子胤礽,也不是皇十四子胤禵,而是落到了皇四子胤禛的頭上。胤禛之前並沒有得到太多關注,呼聲遠不如他的其他幾個兄弟,卻成為最後的贏家,這是為何呢?雍正繼承帝位究竟採取了那些手段?

明修棧道暗地培植親信。

四阿哥未登位之前表面上開始閒雲野鶴、鄉間田裡,但背地裡,卻在暗暗的培植黨羽、親信,後來的隆科多、年羹堯諸流就是在康熙年間培養出來的,這些人,也確實是人才,沒被四阿哥看錯,康熙在世的時候,就成為了精英,受到康熙的親信和青睞。

表面上讓皇帝很受用,康熙覺得這個孩子即孝順,又團結兄弟,又有治國之大才。與當時八阿哥權傾朝野、咄咄逼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民間還有傳言說,太子之所以瘋癲被廢,是因為雍正給他下了迷藥。傳說雍正早年曾在江湖上結交了江湖術士,並與一些喇嘛的交情更是深厚。他曾在街上擊斃太子黨羽,與太子結仇,太子派人來暗殺雍正,卻被他結交的喇嘛打了回去。太子因此而憤怒成疾,雍正又利用喇嘛去給太子送藥。太子當時是不相信的,喇嘛說:“我早已心向太子,皇四子胤禛兇狠暴虐,我是為了竊取消息才暫時在他那裡安身的。”太子調查了另外一個喇嘛,證明了送藥喇嘛的真實性,送藥喇嘛告訴太子說他的藥乃西天神藥,包治百病。太子吃下了他給的藥,結果幾天之後就神經癲狂,難以自持,驚動了皇帝,最後丟掉了太子的位子。

與康熙合謀策劃繼承帝位。

一代明君決定把帝位傳給四阿哥,但四阿哥當時羽翼不豐滿,康熙就走了一步險棋,正面打擊八阿哥,畢竟是八阿哥的父親,康熙這一打擊,讓“八賢王”基本上喪失了爭奪帝位的心理,但問題是八賢王的勢力太可怕了,就算當不了皇帝,那也是朝內第一臣啊,而且還是個王爺。如果康熙這時候一瞪眼伸腿死了,誰當皇帝,還不是老八說了算。

為了給四阿哥製造好的環境和條件,自知時日無多的康熙,就開始器重成同樣是八爺黨的十四阿哥來,封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派出遠征。這是一招陰險的調虎離山,甚至遠超出調虎離山的作用。老八他們看了高興啊,認為十四阿哥繼承帝位,那肯定沒有問題了。

遺憾的是,十四阿哥還在外邊打仗的時候,康熙就駕崩了。完全放鬆警惕的八阿哥他們,真想不到,一次小小的風寒,就要了皇帝老子的命。

而不同的是,早就知道這個結果的四阿哥做了精密的安排,這種安排,是康熙授意的。於是,木以成舟,老四做了皇帝,就是後來的雍正。有口諭有遺詔,遠在邊疆的十四,也不可能有回天之力。由此可見,雍正帝繼承帝位,是非常順利而且順理成章的事情。

採取了果斷措施排除異己。

雍正的繼位,激起了皇族內部的集體抗爭,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對雍正繼位,雍正為了保存皇位採取了果斷的系列措施;胤禵是爭奪皇位的對手,被從前線調回,永遠禁錮。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是雍正的死對頭,雍正痛恨入骨,將二人迫害致死。皇十子和皇三子胤祉、胤祉的兒子弘晟均被永遠囚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貶秩,連雍正的親生兒子弘時也不滿其父的作為,竟站在八叔胤禩一邊,被雍正處罰致死。據朝鮮的記載,雍正上臺,被殺的宗室、官員達數百人。連康熙身邊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內務府官員趙昌,在康熙死後也立即被殺,引起舉朝震驚,這大概是趙昌太瞭解康熙去世和傳位的真相,因而得禍。康熙生前長住暢春園,死後葬在東陵,而雍正長住圓明園,別建西陵,似乎要遠遠躲開父親。須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濃厚,如果做了對不起父親的事,就會有這類悖於常理的舉止。雍正後來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說:胤禩、胤禵"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將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屢向朕諭及,愀然不樂,意頗悔之"。這是否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譴責的內心表露呢?

矯詔篡立帝位未能成立。

四阿哥胤禛的繼位引起了種種的猜測,大家都說雍正是通過某種不正當手段獲得皇位的。坊間流傳最廣的,是偷改遺詔說:康熙帝遺詔寫“傳位十四子”,而胤禛串通當時宣讀遺詔的隆科多,把遺詔改成了“傳位於四子”,他就取代了他弟弟而成為新皇帝。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這樣做也就合情合理了;而且雍正做了皇帝之後一開始重用隆科多,後來卻革職查辦最終被殺,不免使人懷疑他是殺人滅口。本來對皇位沒什麼威脅的皇四子胤禛,就這麼不清不楚地成了雍正皇帝。

對於改詔一說,主要是皇十四子的問題。康熙在選立儲君問題上確實是在猶豫。開始確實有考察皇十四子允禵的意向。但是,允禵在西寧建立衙府、收受賄賂,引起康熙的不滿。所以,康熙又在自己體弱多病之時讓允禵回到前線,而讓皇四子代為祭天。說明康熙此時已無傳位皇十四子的意思。而對皇四子似乎更加器重。另外,雍正改“十”為“於”說也站不住腳。因為,根據清朝的用語規範,傳位詔書均寫為“傳位皇某子”。如果將其中的“十”字改成“於”,就成了“傳位皇於四子”,就讀不通了。而且清代的詔書中“於”與“於”字是不能互用的,詔書中用的都是“於”字,沒辦法改。此外,清代詔書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的。滿文是豎寫的,很難更改。至於,雍正讓十四弟把“禎”改為“”字,是為了表示避諱,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雍正囚禁允,只是表示雍正對允手中的軍權不放心,不能以此說雍正就是篡位。

雍正的繼位在現象上看有很多疑點,可能出於矯詔篡立。這樣說並不是要抹煞他的歷史功績,應該說封建統治者骨肉相殘是經常發生的。封建社會中,即使一個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陰謀手段和殘酷鬥爭來奪取和鞏固統治,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努爾哈赤都有屠兄弟、殺兒子、逼父親的行為,雍正並不是個例外。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勤於政務,洞察世情,以雷厲風行的姿態進行整頓改革。雍正統治十三年是清朝統治的重要時期,承上啟下,為以後乾隆時期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



稗官野記


清朝雍正皇帝繼位,歷史有很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他是謀殺康熙皇帝;一種說法篡改遺詔,還有一種說法,雍正自身才能與“好皇孫”弘曆的緣故。

根據史料分析,雍正的皇位應該是按照康熙的遺旨合法繼承。首先我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幾種說法。第一種謀殺康熙:傳說雍正給康熙煮參湯,盡孝道,最後毒死。在古代,皇帝進食前,有專人試食,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皇帝才進食。這種說可以排除了。

第二種就是雍正篡改遺詔,傳說康熙原本將皇位傳給十四子,雍正將“十”字改於“於”字,古代我們是用繁體字,於字就是“於”,再加上清皇室通常用滿文,立遺詔有漢滿兩種文字,所以此說法,經過推敲後,也是不成立的。

至於第三種說法,雍正與兄弟之間的關係甚好,再加他有一個兒子弘曆,深得康熙喜愛,並得到康熙的載培。歷史上來分析,這種說法,可以經得起推敲,與正史也相符合。康熙選雍正繼承皇位,同時他選了兩位後繼之君。對大清朝來說,是最大的喜事。故我認為此說法有依有據。

一、康熙對雍正的載培

康熙時間,對雍正可謂是用心良苦。拜名師張英,學四書五經,同進向徐元夢學滿文,少年時期的雍正,在康熙與師傅的約束和教育下,處理老道,對父母盡孝,對皇帝忠誠,深得到康熙的喜愛。

在康熙兩立兩廢太子胤礽,雍正是支持胤礽復立的支持者,同時與其他皇子關係保持良好。對康熙來說,既是皇帝,又是父親,這雙重身分。看到雍正對兄弟之間的情義,康熙感到深慰。

康熙六十年時,康熙令雍正前往盛京祭告祖陵,一般皇室祭祖,都是由皇帝親臨,而此次由雍正前往盛京祭祖,由此可以說明,雍正在康熙的心裡,已是未來皇位的繼承人。

康熙多次巡幸,雍正常伴左右,為了讓他了解地方民情,風俗習慣,對河工的情況深入的瞭解。並協助康熙處理朝政。

從正史中,可以看到康熙對雍正是比較滿意的,再加上雍正的兒子弘曆,聰明伶俐,深得康熙喜愛,並親自培養。從康熙的眼光來,選雍正繼承皇位,就是他擇選了兩位皇位繼承人。所以我認為,雍正的皇位是合法的,應該是按照康熙的遺詔繼承皇位。並非大家猜疑的那樣,靠非法手段得來的。

二、康熙晚年,政治腐敗,財政虧空嚴重

康熙晚年,大清朝腐敗之風已經蔓延,多次想整飭吏治,煞住貪風,曾懲辦過貪官,但仍未得到改變。他的年齡大了,精力有限,而他注重“從政為寬”的策略,所以他晚年不再強調澄清吏治。想把吏治整頓問題,留給後世之君。

康熙死後,大清朝國庫只有區區幾百萬銀子,讓新君雍正舉步維艱。雍正大肆改革,整飭吏治,革除積弊,責令官員將虧空的錢糧補齊,不能補齊,直接抄官員的家。

康熙晚年,把雍正按排到戶部任職,管理戶部,就是有意讓他整頓。康熙晚年深深的知道,大清朝如果再沒有整頓吏治,肅清貪汙之風,那麼大清朝就會由此走向衰落。

雍正與朝臣的關係只是一般,被人稱“冷麵王”,想要整頓吏治,需要雍正這種有魄力,有膽識的後繼之君。這也是康熙擇選雍正繼承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博物館裡還珍藏著康熙遺詔,雖然是漢文本,但要更改十為於,沒有辦法篡改。遺詔裡清楚的寫著:“雍親王皇四子胤禎,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位。”所以我認為雍正的皇位是合法的,是康熙指定的皇位繼承人。


史學長空


我想你問這個問題是不是聽過傳言,說雍正殺父奪位?或者說是雍正篡改聖旨,把明明給傳位十四皇子的聖旨偷偷的改成了傳位給四皇子。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野史畢竟是野史,雖然不可不信,但是不能全信。在這裡我想為雍正的名聲正名一下,雍正皇帝確實是他康熙爹爹親自選的太子。用從小就聰明伶俐,對國家大事策論民生等事件,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可以從雍正在上書房的作業就可得知,選一個對國家有益的雍正是康熙深度考察過的。再者雍正繼位確實是有遺詔的。而且是被大臣隆科多所宣讀過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要再詔書有假了。這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可以認定的是雍正在位期間確實對清朝的興盛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謝謝大家,今天就分享到這兒。


白公子怪談明史


有關雍正(胤)繼位的問題,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謎案之一。一種觀點認為,康熙欽定雍正,雍正合法繼承了皇位。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雍正是篡位,在康熙病逝前後,雍正精心策劃了篡位陰謀,篡奪了皇位。近日,上海學者金恆源(愛新覺羅·恆源)在《史林》雜誌上撰文指出,根據對有關史料的重新解讀,發現兩份滿文《康熙遺詔》中均無由皇四子繼位的明確記載;所謂“八人同受面諭”是雍正後來的偽作;現存“遺詔”也是大臣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偽造。 此前的合法繼位派學者認為,康熙臨終前召見了八位年齡在三十歲以上的皇子和大臣隆科多,下達了傳位給皇四子胤的遺命,這些史事應該是真實的。康熙病危時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親自祭祀,這就有了特殊意味。康熙在召見幾個皇子時,下旨讓雍正從天壇趕到康熙寢宮,顯然是要把皇位交給他。另外,在皇子們還在世時,雍正不可能編造康熙召見皇子們的事,否則他們一定會把真相揭露出來,可至今沒有發現這方面的檔案材料。那麼,康熙臨終前是否接見了八位大臣,並真的頒佈了一份遺詔嗎?兩份滿文《康熙遺詔》中均無由皇四子繼位的明確記載。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著名清史專家王鍾翰曾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滿文《康熙遺詔》進行考證,王鍾翰證實,原件是殘缺的。在這份滿文的《康熙遺詔》原件中,並沒有“皇四子……繼位”的內容。也沒有“雍親王皇四子胤人品貴重”這最重要的一句話。前幾年,臺灣學界宣佈又發現了一份康熙親筆遺詔,詔書中明確記載著“傳位於皇四子”的內容。臺灣中科院史語所精通滿文的清史專家李學智,對原件進行了考證。據李學智的判斷,目前所見的所謂《康熙遺詔》,全部是康熙去世三日後,由胤偽造的。李學智指出,在偽造遺詔的過程中,首先存在著隆科多“票擬”(即起草)遺詔的事實。“八人同受面諭”應系雍正事後偽造認為雍正是合法繼位的學者認為,康熙去世前曾對八位大臣面諭,皇位由皇四子繼承。那麼這裡的“八人同受面諭”是確有其事,還是雍正事後編造的?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據史料記載,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九點左右“賓天”的,而在臨終這一天的凌晨一至三點間“急召”胤。而胤到達暢春園之前的上午七點左右,康熙已將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宮,宣佈了“皇四子人品貴重……著繼皇帝位”的決定。但這些都是雍正在當了皇帝七年之後,才突然舉出的證據。金恆源認為,如果確實存在康熙在他去世的當天上午當眾宣佈“四阿哥繼位”一事,以胤的一貫為人和即位合法性鬥爭的慘烈程度,胤斷無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七年以後再作宣佈。所以,答案只有一個,“八人同受面諭”一說完全是雍正、張廷玉等人編造的偽證。胤、隆科多陰謀勾結的證據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就在十日胤去南郊祭天的同一天,胤竟一日“三次派遣護衛、太監等”進駐康熙所在的暢春園,此後每日不斷派遣護衛進駐該園。在康熙已經正式宣佈“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的情況下,胤仍可以每日派人進駐暢春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隆科多任九門提督,專門衛戍京師。這裡面若無隆科多的支持,絕無成功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聖祖實錄》中,對胤每日“三次派遣護衛”進駐暢春園,用的是“候請聖安”,而到乾隆修撰《世宗實錄》時,卻將“候請聖安”改為“恭請聖安”。一字之改,充分暴露出胤、隆科多等人的陰謀伎倆。胤、隆科多聯手控制住暢春園,顯然只是陰謀篡位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康熙去世後,用最快速度造成胤繼位的既成事實,完成篡位。金恆源指出,清史專家王鍾翰早有雍正偽造《康熙遺詔》的說法。所謂《康熙遺詔》,完全是雍正命隆科多“撰書”(起草)的作品。據李學智介紹,臺灣中研院史語所保存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滿文《上諭檔冊》共75件。其中有一件內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諸阿哥等奏:恭閱尚書隆科多撰書《遺詔》。奉旨:是。著交內務府、翰林院會同撰寫。”可見,康熙去世時,胤、隆科多並沒有能拿出遺詔來,是隆科多搶先“口述”康熙留下由皇四子“繼承大統,即皇帝位”的“遺言”。而且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又是隆科多一人在雍正命令下獨自起草了《遺詔》,十六日宮內宣讀的《遺詔》雖然是內務府、翰林院會同撰寫,但底本卻出自隆科多之手。疑雲重重的康熙大殮金恆源指出,胤、隆科多匆匆舉行康熙大殮的做法,也充滿了陰謀氣味。康熙去世於十一月十三日晚上七至九時,第二天(十四日)已登帝位的胤就下令舉行大殮,而且把大殮的時間定在戌刻(即晚上七至九時)。當時京城氣候已經寒冷,屍體裝殮存放不存在問題。太平盛世的皇帝大行之禮非同小可,新主必要與皇子、重臣會同禮部仔細研究方案,選定吉日隆重舉行。胤為何如此急不可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藉機把皇子、大臣馬上召進宮來。一旦進宮,在隆科多嚴密監控下,只能俯首就範。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康熙去世當晚,三、八、九、十等眾阿哥都已及時知道並在場參加了有關的重要活動。


老天媽耶


有關雍正(胤)繼位的問題,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謎案之一。一種觀點認為,康熙欽定雍正,雍正合法繼承了皇位。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雍正是篡位,在康熙病逝前後,雍正精心策劃了篡位陰謀,篡奪了皇位。近日,上海學者金恆源(愛新覺羅·恆源)在《史林》雜誌上撰文指出,根據對有關史料的重新解讀,發現兩份滿文《康熙遺詔》中均無由皇四子繼位的明確記載;所謂“八人同受面諭”是雍正後來的偽作;現存“遺詔”也是大臣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偽造。

此前的合法繼位派學者認為,康熙臨終前召見了八位年齡在三十歲以上的皇子和大臣隆科多,下達了傳位給皇四子胤的遺命,這些史事應該是真實的。康熙病危時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親自祭祀,這就有了特殊意味。康熙在召見幾個皇子時,下旨讓雍正從天壇趕到康熙寢宮,顯然是要把皇位交給他。另外,在皇子們還在世時,雍正不可能編造康熙召見皇子們的事,否則他們一定會把真相揭露出來,可至今沒有發現這方面的檔案材料。那麼,康熙臨終前是否接見了八位大臣,並真的頒佈了一份遺詔嗎? 兩份滿文《康熙遺詔》中均無由皇四子繼位的明確記載。 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著名清史專家王鍾翰曾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滿文《康熙遺詔》進行考證,王鍾翰證實,原件是殘缺的。在這份滿文的《康熙遺詔》原件中,並沒有“皇四子……繼位”的內容。也沒有“雍親王皇四子胤人品貴重”這最重要的一句話。 前幾年,臺灣學界宣佈又發現了一份康熙親筆遺詔,詔書中明確記載著“傳位於皇四子”的內容。臺灣中科院史語所精通滿文的清史專家李學智,對原件進行了考證。據李學智的判斷,目前所見的所謂《康熙遺詔》,全部是康熙去世三日後,由胤偽造的。李學智指出,在偽造遺詔的過程中,首先存在著隆科多“票擬”(即起草)遺詔的事實。 “八人同受面諭”應系雍正事後偽造 認為雍正是合法繼位的學者認為,康熙去世前曾對八位大臣面諭,皇位由皇四子繼承。那麼這裡的“八人同受面諭”是確有其事,還是雍正事後編造的? 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據史料記載,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九點左右“賓天”的,而在臨終這一天的凌晨一至三點間“急召”胤。而胤到達暢春園之前的上午七點左右,康熙已將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宮,宣佈了“皇四子人品貴重……著繼皇帝位”的決定。但這些都是雍正在當了皇帝七年之後,才突然舉出的證據。金恆源認為,如果確實存在康熙在他去世的當天上午當眾宣佈“四阿哥繼位”一事,以胤的一貫為人和即位合法性鬥爭的慘烈程度,胤斷無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七年以後再作宣佈。所以,答案只有一個,“八人同受面諭”一說完全是雍正、張廷玉等人編造的偽證。 胤、隆科多陰謀勾結的證據 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就在十日胤去南郊祭天的同一天,胤竟一日“三次派遣護衛、太監等”進駐康熙所在的暢春園,此後每日不斷派遣護衛進駐該園。在康熙已經正式宣佈“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的情況下,胤仍可以每日派人進駐暢春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隆科多任九門提督,專門衛戍京師。這裡面若無隆科多的支持,絕無成功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聖祖實錄》中,對胤每日“三次派遣護衛”進駐暢春園,用的是“候請聖安”,而到乾隆修撰《世宗實錄》時,卻將“候請聖安”改為“恭請聖安”。一字之改,充分暴露出胤、隆科多等人的陰謀伎倆。 胤、隆科多聯手控制住暢春園,顯然只是陰謀篡位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康熙去世後,用最快速度造成胤繼位的既成事實,完成篡位。 金恆源指出,清史專家王鍾翰早有雍正偽造《康熙遺詔》的說法。所謂《康熙遺詔》,完全是雍正命隆科多“撰書”(起草)的作品。據李學智介紹,臺灣中研院史語所保存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滿文《上諭檔冊》共75件。其中有一件內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諸阿哥等奏:恭閱尚書隆科多撰書《遺詔》。奉旨:是。著交內務府、翰林院會同撰寫。” 可見,康熙去世時,胤、隆科多並沒有能拿出遺詔來,是隆科多搶先“口述”康熙留下由皇四子“繼承大統,即皇帝位”的“遺言”。而且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又是隆科多一人在雍正命令下獨自起草了《遺詔》,十六日宮內宣讀的《遺詔》雖然是內務府、翰林院會同撰寫,但底本卻出自隆科多之手。 疑雲重重的康熙大殮 金恆源指出,胤、隆科多匆匆舉行康熙大殮的做法,也充滿了陰謀氣味。康熙去世於十一月十三日晚上七至九時,第二天(十四日)已登帝位的胤就下令舉行大殮,而且把大殮的時間定在戌刻(即晚上七至九時)。當時京城氣候已經寒冷,屍體裝殮存放不存在問題。太平盛世的皇帝大行之禮非同小可,新主必要與皇子、重臣會同禮部仔細研究方案,選定吉日隆重舉行。胤為何如此急不可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藉機把皇子、大臣馬上召進宮來。一旦進宮,在隆科多嚴密監控下,只能俯首就範。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康熙去世當晚,三、八、九、十等眾阿哥都已及時知道並在場參加了有關的重要活動。


香洲謝霆鋒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野史畢竟是野史雖然不可不信,但是不能全信。在這裡我想為雍正的名聲正名一下雍正皇帝確實是他康熙爹爹親自選的太子用從小就聰明伶俐,對國家大事策論民生等事件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可以從雍正在上書房的作業就可得知,選一個對國家有益的雍正是康熙深度考察過的。再者雍正繼位確實是有遺詔的。而且是被大臣隆科多所宣讀過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要再詔書有假了。這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可以認定的是雍正在位期間確實對清朝的興盛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為。


Oops雪雪


說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謎,民間最流行的說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詔書,將傳位十四子改成了傳位於四子,得即大統。但這種說法顯然是謠傳。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傳位詔書是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的,一邊是滿文,另一邊是漢文,即使漢文可以修改,但滿文是由字母拼成,無從修改。二,清代對皇子的稱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傳位詔書上如果是傳位給十四子那麼就應寫成,傳位皇十四子,如果這樣寫,那麼就不存在將十字改成於字的可能了。那麼康熙皇帝為什麼要傳位給雍正皇帝呢?一些學者認為康熙選擇雍正主要有兩點。首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時政績卓著,掌管戶部任勞任怨。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聖主,但在晚年有些過於仁慈,使得官場中出現了腐敗的現象,康熙皇帝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徹底整頓吏制的皇子來即位,這樣以鐵面無私而著稱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視線。另外,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並帶在身邊親自調教,康熙選擇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大清能有兩代好皇帝,也可以說雍正的即位還沾了孩子的光。因此,雍正篡位的謠言,應該是他的政敵刻意製造的,並沒有歷史依據。


歷史中的光影


在歷史上,很多的皇帝到了後世都會被議論紛紛,但有一位皇帝他經常被議論說,他的皇位究竟是怎麼來的?它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登基這件事情一直都是個迷,在民間也有許多的爭論和猜測,有人認為他是篡改了遺詔才登上皇位的。當時擁護四爺繼位的主要人物就是年羹堯和隆科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就成了篡改遺詔的主要嫌疑人。

很多人都認為是隆科多,在民間有個這樣的傳說,就是隆科多利用梯子把康熙的的遺詔拿出來,改了之後又放了回去,也有人說,其實康熙是讓隆科多傳旨給十四爺,並由十四爺回京繼位的,但因隆科多是死也的擁護者,所以他一直都不肯傳旨,直到康熙駕崩後,他才偽造了一份把皇位傳給四爺的遺詔。而年羹堯的傳說很是荒唐啊,有人說他和四爺的母親有姦情,所以他才盡心盡力的擁護四爺,為他修改遺詔。

但也有人認為,這件事就是雍正自己乾的。其實原本的遺詔上康熙是想把皇位傳位給老十四的,但是被四爺巧妙的改成了四,然後就直接登基了。他在登基後就把十四爺給關了起來,並且還禁止太后去看他,最後更是直接把太后給氣死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雍正去看望他重病的父皇時,趁機在他父皇的藥裡面下了毒,把康熙給毒死了。

由此可見,不管是雍正還是他的擁護者,在做事的手法上都是非常殘忍的,不過,這些都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僅僅只是猜測而已。如果只是在原遺詔上微改,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清朝時期“於”的寫法是“於”,所以他根本就改不了。

再有就是,遺詔和普通的詔書不管是從製作還是書寫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別,怎麼可能被輕易地偽造。其實,這份詔書現在仍存在於世上,它就在臺灣的博物館裡,是在國共內戰的時候,被蔣介石偷偷拿到了臺灣的,為此蔣介石還專門建了一個博物館,成為臺北故宮,今日,這份遺詔經過眾多學者的研究,事實表明這份遺詔是真的。

而且,在這份遺詔上我們能清楚的看見,上面寫的非常明白,就是傳位給四爺的。遺詔上是這樣寫的:“雍親王皇四子胤禎,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這下雍正再也不用揹著謀權篡位這四個字了。

那些民間的傳言,,就當做是一個娛樂新聞,偶爾聊聊就可以了,雍正為了登上皇位,可以說是害了很多人,但他在位期間也為國家做過很多的事情,雖然在登基這件事情上被罵的很慘,可總體上他這個皇帝當的也還可以,功過都各佔一半吧!


閒吟鶴


康熙的意思。選雍正當繼承人,其實再合理不過了。老大胤褆因詛咒兄弟被圈禁老死;老二胤礽被廢兩次;老三胤祉因在敏妃喪禮百日內剃頭被康熙拘禁宗人府以無禮嚴加議罪——革去郡王爵位降位貝勒;老四胤禛序齒長年富力強,巡視河工有過歷練有從政經驗, 也沒發生過被降位革爵的么蛾子破事,穩穩當當的眾皇子中爵位最高的親王爵位,還在康熙晚年時節代替康熙在冬至時去天壇祭天——國家大事,在祀與戎,不看重一個兒子能讓他去祭天?所以沒毛病。


小鐘侃天下


說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謎,民間最流行的說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詔書,將傳位十四子改成了傳位於四子,得即大統。但這種說法顯然是謠傳。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傳位詔書是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的,一邊是滿文,另一邊是漢文,即使漢文可以修改,但滿文是由字母拼成,無從修改。二,清代對皇子的稱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傳位詔書上如果是傳位給十四子那麼就應寫成,傳位皇十四子,如果這樣寫,那麼就不存在將十字改成於字的可能了。

那麼康熙皇帝為什麼要傳位給雍正皇帝呢?一些學者認為康熙選擇雍正主要有兩點。首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時政績卓著,掌管戶部任勞任怨。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聖主,但在晚年有些過於仁慈,使得官場中出現了腐敗的現象,康熙皇帝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徹底整頓吏制的皇子來即位,這樣以鐵面無私而著稱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視線。另外,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並帶在身邊親自調教,康熙選擇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大清能有兩代好皇帝,也可以說雍正的即位還沾了孩子的光。因此,雍正篡位的謠言,應該是他的政敵刻意製造的,並沒有歷史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