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回甘是怎麼來的?用它來判斷茶葉的好壞,真的靠譜嗎?

一片茶葉,細小纖弱,本微不足道,但是放進杯中與水融合,便釋放出自己的所有,毫無保留向我們獻出它全部精華。

有人說苦是茶的本味,亦是生命的本味。有時你覺得最苦澀的時候,其實下一刻甘甜將至;而你覺得最甘甜時,殊不知亦暗藏苦澀。

這甘苦交織的人生,猶如一杯好茶,總是先苦澀後甘甜,如同我們常說的"回甘"。

"回甘"到底是什麼?

茶葉的回甘是怎麼來的?用它來判斷茶葉的好壞,真的靠譜嗎?

茶葉的回甘,說的是"初入口時微苦澀,但仔細感受卻又回味清甜"。簡單來說就是先苦後甜、苦盡甘來。

剛入口的時候以苦澀為主,但隨著時間推移,咽喉處開始泛甘、舌面、舌底生津,收斂性與刺激性消失,唾液慢慢分泌,之後甘甜之感在口腔中蔓延開來,甜味逐漸超過苦味,滋潤甘美,回味悠長,最終以甜味結束。

大多數人初嘗茶味的第一印象便是"苦",但隨後便感受到了一絲"甜",這便是回甘。

茶葉"回甘"的原因是什麼?

茶葉的回甘是怎麼來的?用它來判斷茶葉的好壞,真的靠譜嗎?

1、氨基酸

茶湯滋味鮮爽的來源。氨基酸是構成茶葉鮮、爽的主要成分,含量約佔總量1%-4%。

春茶中氨基酸含量要高於其他季節,因經過了秋收冬藏的積累,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豐富的營養物質,都凝結在春茶中。因此春茶的香氣馥郁,韻味悠長,鮮爽度和甜潤度令回甘都更為悠長,也是很多人愛春茶的原因。

綠茶中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於其他綠茶,因此滋味更為鮮爽。

茶葉的回甘是怎麼來的?用它來判斷茶葉的好壞,真的靠譜嗎?

2、茶多酚

苦澀味的來源,主要是茶多酚。多酚類物質在茶鮮葉含量中佔比高達18%-36%,所以茶多酚的含量與茶湯回甘強度有莫大的關係。

3、黃酮

黃酮也是茶多酚的一種。黃酮的味覺表現十分特殊,入口時苦澀,過後呈現自然甜味,就是承上啟下由苦到甜的轉化過程。

4、有機酸

有機酸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刺激唾液腺的分泌,讓人感覺回甘生津。有機酸在茶中約佔總量的3%,而且在製茶過程中含量還會增加。

茶葉的回甘是怎麼來的?用它來判斷茶葉的好壞,真的靠譜嗎?

5、多糖類

多糖類在茶葉物質含量中佔了總量的3.5%,它們雖然名為糖但卻不甜,而是靠著它的粘度在口腔中停留。通過唾液裡的澱粉酶催化成麥芽糖,正是因為催化過程產生的時間差,而造成了先苦後甜的回甘體驗。

回甘與茶葉品質有關係嗎?

其實回甘的甜度輕重並不是辨別茶好壞的唯一標準。

如質量一般的茶葉,因茶湯味道太過於苦澀,相較而言,對比產生的甜味就比較明顯。也有些茶類本身口感就偏香甜一些,也容易與回甘混淆。

茶葉的回甘是怎麼來的?用它來判斷茶葉的好壞,真的靠譜嗎?

比如紅茶中所含的茶紅素,就會讓紅茶口感香甜。入口時便能感受到來自舌尖的香甜,但並非是喉嚨中返回的回甘。

如何判斷一杯茶回甘的好壞呢?

飲一大口茶湯,使茶湯充滿口腔,慢慢感受茶湯收斂性和刺激性。

緩緩嚥下後如果舌面或舌底有津液緩緩釋放,並伴有清甜的口感,且持續一定時間,便可以稱得上是回甘悠長的一款茶了。

茶葉的回甘是怎麼來的?用它來判斷茶葉的好壞,真的靠譜嗎?

結語: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下,偶爾也難免焦躁。讓我們靜下來,把心浸泡在一盞茶裡,飲盡苦澀後再品嚐到的甘甜,才是那甘之如飴的味道。

把喝茶當作是愉悅生活,享受春天帶給我們的清新和朝氣。如此,方能不負這人間三月天的好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