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死後,為何身邊的護衛、謀臣都消失不見了?此書給了答案

包拯(包青天)是北宋人,在那個官員機構龐大臃腫,官官相護互相推諉的時代。這個剛正不阿的人才才顯得如此珍貴。而又因他黑麵形象,人們認為他是奎星轉世,被大書特書。

他鐵面無私,忠正廉潔的標籤流傳至今,千奇百怪的民間故事反倒是重要推手。畢竟老百姓不同於官家,沒有權利,沉冤不一定能昭雪,只能寄希望於美好的,像包公一樣的清官的想象。

包青天死後,為何身邊的護衛、謀臣都消失不見了?此書給了答案

相傳包青天有六名助手,有名有姓,還有我們熟悉的人物。對,應付官員的公孫策,通融江湖的展昭,還有四個忠心為他抓捕犯人,也就是當打手和護衛的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人。

可是在我們聽到關於包青天的故事裡,是以包拯的死為終點,戛然而止,那麼,那些對他忠心耿耿的助手,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包青天死後,為何身邊的護衛、謀臣都消失不見了?此書給了答案

查了一下史料,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他們六人的身份,第一次出現在一本名為《三俠五義》的書裡,這是一篇由清代石玉昆寫的長篇古典俠義小說。小說裡面有江湖,有朝廷,緊密聯繫。小說的中心是身邊有朝廷書生和江湖中人的包拯。

這本書寫的太真實了,從三教九流,朝廷百姓,到官場鬥爭,江湖紛爭。幾乎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影子。這本書和作者也許不出名,但以這七個人的故事卻口口相傳,耳濡目染。

包青天死後,為何身邊的護衛、謀臣都消失不見了?此書給了答案

但包拯周圍的六個人,都是虛構的人物。

但是細看他們,為什麼顯得那麼真實?因為在那個時代,包拯沒有他們,以他寧折不彎的性格,很容易遭受排擠,沒有官位,他沒辦法按照律法斬姦殺惡,這可能是另一個故事了。

而且包青天的性格中也有"情"的一面,能看到許多動手者的苦衷,在公正的前提下展現出人情味,所以就算損害了許多方的利益,也依舊倍受愛戴,也是清官所追求的榜樣。

包青天死後,為何身邊的護衛、謀臣都消失不見了?此書給了答案

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人,就是作者筆下體現包青天人情味的關鍵人物。他們曾從軍入伍,後面被逼退隱江湖。可以算朝廷腐敗下出現的一幫"義匪"。他們痛恨那些腐敗無能的官員,用江湖裡的方式,綁架,打劫,劫富濟貧,以命換命。用野蠻的方式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包拯上任,還未有什麼政績的時候,這四人從民間聽到了些流言蜚語,覺得又是一個官官相護的產物。於是趁包拯因為案件被暫時免官時,綁了他上山。

包青天死後,為何身邊的護衛、謀臣都消失不見了?此書給了答案

當時包拯雖然沒有包青天的形象,但是已經有了追隨者。展昭是武功高手,為人俠肝義膽,熱心快腸,在包拯趕考時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幫助他逃出了山匪四人的魔爪。

後來包青天大名鼎鼎,一諾千金。四人聽聞這樣的好名聲,心生濡慕,前來投奔。包拯也不計前嫌,讓他們當自己的護衛,協助查案。

我們已經無法追溯當年包拯身旁有沒有和他一起合作的人,想必一定有一位天作之合,在臃腫的官場上為鐵面無私,四處得罪人的包青天打圓場。讓他真正能長久的清正斷案,不被汙衊。

包青天死後,為何身邊的護衛、謀臣都消失不見了?此書給了答案

那麼,姑且把他當作公孫策一樣的人才。那麼,沒有包青天在世的美名,他們又何去何從呢?

小說《三俠五義》中是開放的結局,引人遐想。這裡有兩種猜測:

1、是會被損害利益的貴族階層逼迫的走上江湖,或身亡於此?

2、還是在小地方做一個小清官,頂著包拯留下來的美名和自己活動的關係,安度一生呢?

如果還有其他想法,歡迎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