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有意义吗?

一个1说真话的人


前言:

每个朝代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一场新世纪的“华夷之辩”。

一、奠定了今天国土的范围

忽必烈以武力夺得汗位后,建立了元朝,随后统一了南北。终结了分裂达400多年的中土割据。这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除了终结南北分裂状态之外,忽必烈还有其他的几个功绩在内:
(一)、将吐蕃纳入了中土势力范围。

唐朝崛起之时,高原上的吐蕃也随之崛起,在唐朝的历史里,吐蕃成为了唐中后期最大的敌人,曾经连续多次攻占唐帝国的领土,隔断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联系。

虽然随后的吐蕃就陷入了内斗之中,一蹶不振。可它的地理、环境、人文等等因素,成功地阻碍了后来崛起的宋王朝对其的征讨。因此可以说从元朝以前,中原王朝根本就无法直接控制吐蕃区域,最多就是以政治手段来维持宗主国的权威。

蒙古帝国占据了西域之后,这里到达吐蕃区域的通道,相对与中原王朝所需要面对的川藏高原而言,相对更为平缓(但是是无人区)。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铁木真逝世,原先向蒙古进贡的卫藏部突然停止了进贡。因此在公元1240年,拥有甘肃、青海及原西夏等地区作为封地的窝阔台之子阔端,发动了对藏区的战争。

蒙古军从凉州出发,由大将多塔纳波率军攻入西藏,进驻热振、澎波地区。随后多塔纳波研究吐蕃区域内的各个势力之后,建议阔端迎请佛学造诣很深的萨迦派高僧萨班贡噶坚赞去凉州洽商有关西藏事宜。

公元1246年,阔端与高僧萨班贡噶坚赞会务,事后吐蕃全面投附蒙古:(1)蒙古任用萨迦教派人员为达鲁花赤,管辖各部头人。(2)吐蕃各部必须造册,将各部的官吏、户口、贡赋理定。(3)蒙古派遣官员,到吐蕃各部,协助议定税目等等。

公元1252年,蒙哥汗与忽必烈制定了“斡腹之策”,由宗王忽必烈率领军队,奔袭千里攻取大理,在此次奔袭之时,忽必烈掌握了东部吐蕃势力的大量资料。为以后元朝建立,建立宣政院直辖吐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宣政院的建立,是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的开始。

另外,元朝是中土第一个在吐蕃建立驿站、驿道、军站、驻军的,其势力达到今天的尼泊尔区域。

(二)、将大理纳入中土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版图之内

大理,是建立在唐朝时期南诏国的基础之上。从南诏国于公元751年时,大胜唐军(杀了唐军八万人)以后,就独立在中原王朝之外,已经独立了600多年。

公元1254年,蒙军俘获了大理国王段兴智,占领大理全境。随后忽必烈建立元朝,施行了土司、亲王、中央直辖三种方式,管理大理区域,这里就成为了中土神圣不可侵犯的版图。

(三)、终结南北、西域分裂

自唐朝覆灭之后,西域、银夏、幽云等区域,就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400年之久。

自女真金国崛起,黄河以北区域,脱离汉家文化达120年之久。

仅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就能统一了?意淫网文穿越小说才有的事。

为什么清朝要攻取西域、吐蕃、外蒙等区域,就因为清朝的皇帝头上的头衔,有着蒙古国大汗的称谓。

要不然,就如同某些国说的那样,汉人历来都是在黄河区域内的。

二、为明朝重塑华夏文明奠定基础

唐亡之后,宋朝建立,此时的北方已经融合了大量的民族,为此,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一次转变,一种全新的“华夷之辨”开启了。

汉代时期,华夷之辨主要是儒家排斥佛教,转而为排斥异族。到了唐时,华夷之辨则以唐太宗的“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开始时,中原政权还防备四夷,可到了唐中叶,大量的非汉族人在唐朝内部担任军队要职、或是地方长官。导致了唐朝覆灭的根源。

因此宋代建立之后,儒家思想再次提倡了“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特别是与契丹辽国、党项西夏之间的国战。

可是宋代时期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华夷之辨”随着国战的节节败退,出现了变异,沦为了极端的反对思想。因此导致了到南宋时期,南宋上下将“沦陷”于金国统治之下的北方汉人,都定义为了异族、蛮夷。

这也让北方儒家极其恼火。最后,当北方儒家参与金国的统治阶级之中后,北方儒家思想提出了“谁占据中原即为主”,全面否定了南宋政权的继承性质。特别是南宋朝廷在与金国议和,是要接受金国的册封,这更加让北方的儒学认为南宋只是占据了中原的金国外围的一个藩国。

这也就意味着,当时不仅仅是中土,土地的分裂,还包含了思想上的分裂。这点在元朝时期最为表现,在元朝时,汉人是指原金国区域内的汉人,而原南宋区域的人们根本不配称呼为汉,而是南人。

可问题在于,当元朝统一之后,反而促进了南北儒学的融合。由于元朝不奉行单一的思想,各种思想在元廷中都有一席之地,因此南北儒学开始联合了。

所以当朱元璋发布《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时

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2、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乃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

3、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民抚养无异。

1和2是给北方汉人看的,3是给留在汉家区域的蒙古、色目人看的。

所以明朝时候,华夷之辩出现了转变,不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是“入我华夏者,着我华夏衣冠、说我华夏言语,为华夏之民;弃我衣冠、反就胡虏之名、为夷人”。


另外还有许多,如元朝的文学、军事、航海技术、天文学、数学等等,这些都是以前中原王朝所不备的。其中因素就是元朝时期,儒学融入了其他的学说,倾向于更为实用之学。



图片均来源网络


史之为用


元朝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上意义深远。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结束了中国土地上分裂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大一统。自北宋建朝以来,太祖赵匡胤征辽失败,此后上百年,再未实现统一的目标。北宋与辽战争,北宋和南宋与金战争,北宋与西夏战争,边境始终处在战乱中。尤其是金灭北宋之战,中原土地遭遇浩劫,百姓流离失所,户籍锐减。此外,常年的战争严重影响了陆上贸易的发展,丝绸之路已被黄沙覆盖。元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其出现很快结束了分裂局面,先后灭金,西夏,大理,吐蕃和南宋,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宋朝建国期间,汉人政权面对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少数民族入侵,民族矛盾及其尖锐,很多战争甚至带有灭族的性质。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已成为事实,如果不能将各民族统一融合在一起,领土分裂,国家间的战乱将会成为常态。元朝的出现客观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是自隋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尽管元朝在其后的统治过程中有诸多问题,但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基本认同了同一个国家的概念,均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疆域空前辽阔,且在政治制度有了重大创新。元朝开始,中央开始对西藏,蒙古,台湾实行有效统治,历经明清两代巩固后,这些地区均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为了有效管理广阔的疆域,首次创立了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经过后世完善后,成为现代中国省级行政制度的雏形。

所以,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方面有首创的意义,是中国走向多民族,广疆域的重要里程碑。


泠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资料延伸: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大蒙古国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国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燕京,称大都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②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③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④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⑤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易述浮生


每个朝代在历史上都有他的独特意义,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统治中原不足百年,但确为中华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蒙古大军先灭西夏,再征西辽,后克金朝,统一少数民族,让多年的割据混战逐步转变成蒙古与大宋的两房对峙。

而且,蒙古铁骑势不可挡,于公元1235年对大宋开展全面攻势,历经十余年,终败大宋,自此中华再次统一。

元朝可以说重建了幅员辽阔的国家,积极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发展的局面,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龙五良民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虽然较其他王朝而言,元朝存在的历史不过九十八年,但一系列举措也在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1.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地方割据状态,再次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2.元朝时期,中国疆域达到历史巅峰,横跨亚欧大陆;

3.元朝推行的行省制度,被之后的政权不断吸收借鉴,奠定了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新格局;

4.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首次将台湾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范围,成为我国对台湾行使管辖权的历史依据。

5.元朝时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还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等等。

当然,元朝统治期间推行的四种人的民族歧视制度、耕地畜牧化、长时间中止科举制度等措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元朝的历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兰州李晓东律师


我是棠棣,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肯定一点,那就是元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理由有五:

一、促进多民族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中国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经过了几千年漫长 的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早从汉唐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与 中原王朝便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复杂关系,她们中 有一些已先后与汉族融合形成新的汉民族。元朝是蒙古族以一个少数民族完成对全国大统,并对全国各民族进行直接统治的王朝。经过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不单中华各民族之间密不可分的兄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同时也加深各少数民族对中国这大家庭的主人翁感情。

契丹族与女真族(它是后来满族先民的近支)在元代被视为汉人,而最终与汉族相融合。回族作为一个新形成的民族出现中国这块土地上。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藏、蒙两民族的政治与文化方面的特殊联系开始形成。畏吾儿(维族)成为蒙占统治者主要的助力,同以主人公的身份而占据政权的上层、并且获得了很高的汉文化修养。



历来的封建史家都把元朝看成为正统的中国王朝。朱元璋把自已所建立的明王朝认为是元朝正统的承继。明与北元对峙期间双方都以正统相标榜,朱元璋申明:“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蒙占亦以“北元”为号,表示自己退出中原后,仍然是大元的继续。



所有这些兄弟民族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在后来的清王朝时又得到进步的发展。离开了这些历史的亲和因素和传统情谊,就不可能有如今亲如兄弟的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这是何人也不能否认的。

二、大体上确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元朝的版图,东北直至混同江的奴儿干城,元朝在这里设有征东元帅府。至元二十年(1283 年)七月,元廷明颁诏旨,“免征骨嵬军赋”。骨嵬即今库页岛。 《辽东志略》也明确记载:“又东北至奴儿干、梁海有吉烈迷诸夷 之地,咸属统内。”

在东南,元朝在至元末年首次在原南宋晋江县所属的澎湖岛设立了澎湖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至元二十八年,以琉球(台湾)迩闽,未曾归附,乃遣使招谕,不得要领而还。大德元年(1297年)成宗铁穆耳复发兵征讨擒人口一百三十余人以归。



在北方,元廷在叶尼塞河上游设立了吉利吉思、撼合纳州、益兰州等处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

在云南,至元干三年在赛典赤謄思丁的经划下,建立了云南行中书省,将所有归附的诸部列为郡县,计路三十七,府二,属府三,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从此,“其民衣被皇明,同于方夏, 幼长少老,恰恰熙熙,皆自忘其往陋”。



对西藏,元廷也采“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全境分为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及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宣慰使司之下置元帅府、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邻近内地的汉藏杂居地区则设郡县如内地制度。地方长官由帝师或宣政院提名,报请皇帝任命,“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

在西北地区,通管畏吾儿部的大都护府设于别失八里(后治永昌)。唯伊犁河谷地区则先后属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这一地区的政治地图在元代迭有变化。元代中期以后,新疆全境由察合台汗国控制,兼有河中地区。

但很快察合台汗国亦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部据河中地区,他们的统治者已成为一些突厥化的蒙古人,自称察合台人。东部据有塔剌思至玛纳斯之间的地区(蒙兀儿斯坦),自称为真正的蒙古人(蒙兀儿人)。把元朝实际控制的全部地区加上隔海的台湾岛与东察合台汗国之域,便就基本上全同于清朝极盛时期中国的版图。这就不难看出,元朝在中国疆域的扩展历史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三、创立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大致奠定了中国省级行政区基本疆界。

元代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人说:“国制,中书总庶政,是为都省。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今行省,其遗制也”。



不过元代的行省,毋宁说是金朝遗制的变更。金代尚书省率相或执政官被派到地方上行使尚书省职权时所设立的临时建置叫行尚书省。金代后期出于抵御蒙古的军事需要,曾遍置行尚书省于各地,但它始终属于权宜建置。自成吉思汗南下侵金起,蒙古人也采用金的行省官称,授之于降附他们的中原地主武装头目。故凡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往往称行省或行台。



忽必烈即位时,以都省官行某处省事系衔,派到各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设立了不少行省机构。至元二十七年,元廷在全国范围调整行省建制,除中书省直辖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以外,全国分置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基本奠定今日省级行政区的疆界。

四、进一步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交通便利。

蒙古贵族向外扩张和各汗国的建立,客观上打通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通,元朝与各汗国的往来十分频繁与欧洲、中亚、东南亚各国的联系也很经常,中国的航船一直到达非洲,我国的印刷 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都是在这个时期传入欧洲的。中国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来自欧洲、非洲、亚洲各国的客人,在中国长期居住,回国后又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外国的许多科学文化也传到了中国。中国人民在元代时对世界的了解比过去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五、元朝的建立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由于元朝实现了全国统一,因此,元代辽阔的驱域、中央集权的有效统治、遍布全国的驿站制度,都成了元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天文、地理、水利等学科如果没有上述条件,要取得高度发展是有困难的。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利用这些条件,开展了世界天文史上规模空前的实测活动,从北纬六十五度的北极圈附近到北纬十五度附近的占城,每隔十度设一个观测站,共设立了二十七个观星站,终于编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也是最科学的《授时历》。《元一统志》的编撰,以及航海、气象、水利等方面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元朝实现全国大统一的条件分不开的。

以上我们着重论述了元朝全国建立的积极作用与历史意义。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也就是消极的方面来看,蒙古统治者也带来了不少落后的制度,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造成不良的影响。它坚持民族压迫政策。因此,在元朝时期,吏治很快便呈现腐败,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始终很尖锐。这些都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朝很快被推翻。简单地把元朝看成一片黑暗,认为它对中国历史只起过消极、倒退和破坏的作用的看法,无疑是不正确的。但是,看不见或低估、无视这些消极乃至落后的影响也是错误的。


常棣tandy


中华民族历史上下五千年里,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大统一王朝中,元朝是最没有存在感的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定都大都。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元朝真正统一华夏时間只有98年。

从中华历史角度看,少数民族统治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二次,蒙元灭宋,满清入关,本来中华民族讲求多民族大融合,大团结,满清入驻中原,虽然把主要民族从上至下分成满、蒙、藏、汉……等几种,有一定的民族岐视性,但对华夏统一、民族的融合、及提倡向汉族学习、社会安定等方面有进步意义。

然而元朝统治时期,政治上有暴力化倾向,官对民暴虐,皇帝对百官暴虐,民众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的时候百倍的暴虐反击。这是一种不自信的文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群体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由于不自信导致了空前的不信任,使得统治成本急剧升高。而这种统治成本的升高又导致了统治本身的脆弱。

在文化方面,元朝第一次彻底的折断了华夏文明的千年延续、百年没有科举,王室贵族和士族被摧毁残杀,摧毁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承载元朝入侵,中华文明确实在那之后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折。而且元朝对汉人采取高压政策,汉人很少能够参与政治和进入管理阶层。对汉族的杀戮也是很残酷的,元朝和汉人的对立也很尖锐,元朝也没能真正征服汉人。

在经济方面,元朝统治者游牧民族习性,经济政策严重阻碍华夏民族的发展,尤其元朝中后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经济发展不前,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随后于灭亡。

尽管元朝统一了华夏民族,并把西藏纳入华夏版土,但他们从未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一部份。而且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并没有进步意义。






狐羊树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束了唐朝后三个多世纪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历史上的新的大统一,版图超过了汉唐,是历史上最大的版图,中国今天的疆域是元代基本上定下了轮廓。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尤其是西北方面伸展到了难以计算里数的地方。2.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君临全国的王朝。3.对新疆,西藏等地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西藏首次进入中国版图。4.中国现在的省制发韧于元代的行省制度。5.对外关系发展,扩大了中国人视野,促进了中国社会变化。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的天下“梯航毕达,海宇会同”,超出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6.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容,对中国及广大亚欧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如此,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由于蒙古人不接受汉人的思想,也不重用汉官,而且实行非常严酷的种族压迫政策,汉人被划为社会末等,失去人格与尊严。而且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文明与伦理道德都较为低落,所以他们打仗是好手,治理国家就差得很。最终导致农民起义,被推翻了政权。整个元朝,从立国到灭亡还不到一百年。


军迷陆小六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 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间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权。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   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
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紫霄尘浮


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请听我细细说来!

蒙古族是我国境内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过着游牧生活,并兼以狩猎。统一前,各部落之间为掠夺财富,经常相互进行战争。在这种“天下扰攘,相互攻伐,人不安生”的血族复仇的动乱年代,蒙古人民生活非常痛苦,早就渴望统一。在长期的部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铁木真,不仅敏锐的看到了这一历史潮流,而且开始以实际行动来顺应人民的这一愿望。

经过长期苦战,公元1206年,铁木真结束了蒙古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在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至大沙漠,北达贝尔加湖的广大地区,建立了蒙占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奴隶制国家。同年,蒙古各部在斡难河河源召开大会,正式推举铁木真做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成吉思”在蒙古语中,是强大、巩固的意思,“汗”,就是皇帝。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推行军政合一的“领户分封”制,较快地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各封地内的牧民必须向政府和封主交纳物品和担负军役;这些牧民被编为十、百、千、万户,是一种在奴隶主新贵族统辖之下的军事组织,平时畜牧生产,战时出征作战。这就是蒙古人所谓的“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人皆为兵的制度。

蒙古国没有固定的疆域防守,其国防纯属攻势。成吉思汗的策略在于强化战争机器,壮大军事力量,它对内采取强有力的军事统治,防止各部落的分裂;对外以进攻的态势,进行武力征服。蒙古统一以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

公元1209年,蒙古军大败西夏;1218年,蒙古军攻灭了西辽,1234年又攻灭了金朝。至此,中国由几个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转变为蒙古与南宋的对峙。

公元1235年,蒙古贵族对南宋王朝展开了全面的军事进攻。至1279年,已建立元朝并迁都大都(今北京)的元太祖忽必烈,对退守厂圭山(今广东新惠县南海中)的宋朝发动最后进攻,灭亡了南宋,中国复归统一。

从蒙古统一到整个中国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割据的分裂局面,重建了幅员辽阔的国家,对于促进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有贡献的著名帝王,他们所建立的大元帝国更是古今中外“以兵立国”的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