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說農村教師的不容易

諸位教師朋友您好,我是米蘭,一線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曾在農村任教十四年,現在甘肅一縣城學校任教。


再說說農村教師的不容易


昨天米蘭寫了一篇文章“漲工資,縣城教師的尷尬,農村老師的喜悅”,觸到了農村教師朋友的“心痛”,引起了一番爭論。主要是我看到前幾天在網上盛傳的一則關於教育部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提高待遇的消息,有感而發,想起了我剛參加工作那些年在農村工作時的待遇和選調到縣城的一些工作情況。


再說說農村教師的不容易


米蘭本無他意,只是將我們這一代人在經歷了教育變革之後的一些現狀進行描述,以和全國教師朋友進行交流,瞭解各地不同教育現狀。為了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述清楚過程,米蘭在文字表述上可能沒有多加斟酌,在有些方面欠思考,言語有點片面,傷了一大批教師朋友的心,所以在評論欄裡掀起“聲討大波,”我們在老師們的評論中就可以看出。

米蘭知道不是教師朋友故意為之,而是真情流露,縣城老師的境況大多相似,只是農村老師的情況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從有些老師的評論中,我感受到的是深深的無奈和痛心。


再說說農村教師的不容易


因為米蘭所在的省份在全國來說“JDP”已經是靠後了,尤其是我的家鄉更是乾旱缺水,在外省眼裡,這裡就是“貧窮”的代名詞,就連我們這兒到外省上大學的學生,都被同學問過“你們甘肅是騎著駱駝上學嗎?”看到這些,相信在有些教師朋友眼裡,甘肅就是這樣的現狀。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省份的縣城的農村教育,在這十年間卻發生了變化。就如我在文中所說:2000年附近那幾年最困難的時候,農村教師最長半年沒有發一分錢的工資,回想一下,吃的麵粉是父母親種的,零花錢靠父親接濟。我不能想象當時我們是怎麼熬過來的。


再說說農村教師的不容易


記得大概從零八年開始,工資開始正常了,老師們對進城也不是太緊張了,因為城鄉工資統籌了呀。只是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孩子的照顧。其實,我們這兒的農村學校,教學條件還好,,就是住宿條件不理想,兩人一間宿舍,沒法帶孩子。當時又沒條件買車,雖然離家不是太遠,但總歸是不方便,所以想進城的老師大多是為了照顧孩子。

在這個時候,進城的名額多了。(之前好幾年才聽說某某老師調到城區學校了,還是關係戶)其他教師根本沒得想,這個網友們提得最多。有的教師朋友直接問:那你走關係了嗎?我很有底氣的說:沒有。因為10年,城區學校教師嚴重不足,就從農村選調,一下子調入50多人,分配到三個學校。接下來,每年都有,不過人數不多了,但是都是考試。

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意料,農村的教學和住宿條件越來越好,路越修越平,私家車越來越多。老師們乾脆不願意進城了,這個原因我在昨天就說了,不再贅述。


再說說農村教師的不容易


米蘭的尷尬:

  • 在這裡說聲對不起的是,我不應該以偏概全,忽略了這樣的現狀這是我們這個縣城農村,全國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村老師還在為進城的問題而糟心,還在為照顧不上孩子而煩惱,還在為不方便的交通擔心......
  • 我再次閱讀我的文章,自己也發現,在表述有些觀點時就是欠妥,沒有標明地標,以至於讓有些教師朋友誤會我是在借文發我的怨言。
  • 通過這次交流,我也深深的感到,我們國家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村老師的待遇真的不容樂觀。他們的生活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他們不在乎每月幾百塊錢的農村補助,在乎的是能夠照顧到孩子和老人,在乎的是全家人能夠每天在一起;他們也是父母,他們也是兒女,但是又有多少人理解他們的苦衷呢?

就在米蘭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發現還有教師朋友在討論圈裡發表他們的觀點,有對現實的不滿,有對我文字的“不解”,這我都理解,深切的理解。因為我也曾在農村待過十四年,體驗過和女兒的分離之苦,感受過和伴侶的分離之苦。只是我比較幸運一點,能夠順利進城,就近工作,更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全家團聚。其實,這是每一個常人的正常需求啊!


再說說農村教師的不容易


在這裡,米蘭再次向全國的、還在農村工作的教師朋友說聲:你們真的不容易。

但是,我們只是一線教師,我們沒辦法改變現實,但我們可以調整心態,保護好自己。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關注,相信你們的境況一定會有所改變的。

我是米蘭,一線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