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偷懶的班主任?先做到“七勤七多”再說!

不少教育類、班主任管理的書籍都教大家如何去“偷懶”,其實它一般講的是一些技巧和智慧,都很好,這些技巧和智慧都是來自辛勤的實踐。我們可以借鑑,可以參考,但有些技巧和智慧,是我們親身、身體力行去摸索了,才真正屬於我們的。這裡,我的體會是先做到“七勤、七多”。在這個基礎上,過程中,我們再講一些“偷懶“技巧,才是正道。

做一個偷懶的班主任?先做到“七勤七多”再說!

一是勤動腦,多思考。

思考產生理性,思考產生靈感。要經常反思自己、反思學生、反思環境,經常性的帶著問題思考,帶著工作目標思考,帶著學生特點去思考。怎麼樣才能使工作更加貼近學生,更加有效,更加完美。

二是勤動眼,多觀察。

要善於用眼睛觀察學生的神情,以掌握他們的內心。只有多觀察,才能瞭解同學思想動態,做好學生的知心人。 例如有一位同學原先是班裡的班長,學習好,而且能說,能寫,能唱,還主持節目。可是暑假入學以來,我發現她總是神情恍惚,經常兩眼發呆,盯著一個地方一看就是老半天,工作也不如原先積極,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天下午,我在操場的一角找到了獨自散步的她。在我們的談話中,她向我道出了她的苦衷,聊了好長時間,我希望她調解一下自己的心境,以活潑開朗的姿態對待同學、班級和周圍人,慢慢的,眼中的世界就不再是灰色的了。她接受了,也這樣做了,前不久主持了班裡的朗誦大賽,很成功。當我們的目光碰到一起時,都會心地笑了。

三是勤動口,多講多說。

多和學生交談、攀談、深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這是我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環節。給學生讚許、鼓勵、欣賞、祝賀,我們要說出來。給學生指導、引導、含蓄的提示、溫馨的提醒、中肯的批評、合理的要求,我們要講出來。特別是給學生提要求,提與不提,完全是兩個效果,提總比不提好。寧願多嘮叨兩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不良行為的發生幾率。

四是勤動手,多記多寫。

要有專門的工作記錄本,要在手機上設由專門的快速記錄的應用軟件,把平時工作產生的靈感、心得、體會等,要迅速及時地記錄下來,再加以分析、研究、綜合,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積累更多的經驗,更好地完成育人工作。

五是勤動腳,多調查。

這和毛主席當年提出,要走群眾路線一樣。只有深入教室、宿舍、操場、食堂等學生學習、生活及活動的地方,經常性帶著有意無意的目的,與他們談心,討論,徵求他們的對開展學生工作的意見,既“得民心”,更“得智慧”。

六是勤動耳,多傾聽。

為什麼有些學生不聽班主任的話,那是因為我們也沒有聽他們的話。很多時候,我們可能 “囉嗦”得多,要求提的多,卻有一個很重要的行動很少做,或者做得不夠,那就是傾聽。傾聽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到真正有效果還真是不容易。如果我們不仔細地傾聽、不用心地傾聽、不專心地傾聽,就不知道學生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他內心的感受是什麼。善於傾聽,才能將心比心,才能讓學生消除隔閡、不安,從而建立信任、舒緩的人際心理交流環境,我們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重任6。

七是勤聯繫,多溝通。

經常和學生幹部聯繫,經常和特殊學生(貧困、心理障礙、違紀等)聯繫,搭建各種互聯互通的平臺,如定期定點定人談心等,通過抓兩頭(優秀學生、幫扶學生),力促中間。套句流行語,讓所有學生都感到班主任就“像神一樣的存在”於他們的身邊。

今天講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道理,真正的乾貨在趕來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