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薛剛反唐的故事是薛家將系列小說的後續,是以薛剛反唐擁護廬陵王李顯為主題的故事創作。這個故事既採納了當時唐朝時期的一些歷史典故元素,又在神話基礎上進行了發揮,算是比較好的薛家將續篇。因此這段故事在中國民間也非常受歡迎,在評書、戲劇、影視劇等各個領域都有改編著作。解析這個故事的組成,我們可以看到薛剛的身上反映出兩個歷史人物的形象。一個是薛仁貴的孫子薛嵩,另一位是徐懋功的孫子徐敬業。這兩位都是歷史上有過反唐經歷的人物,他們的故事串在一起,成為薛剛反唐的原型。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薛剛反唐的故事主角是薛丁山與樊梨花的兒子薛剛,從小喜歡惹是生非。由於在元宵節上打死太子,嚇死唐高宗李治,所以被武則天滿門抄斬,只有他一人逃脫。薛剛逃到西涼後借得大軍攻打唐朝,扶持廬陵王李顯為皇帝,豎起大旗討伐武則天。故事的情節非常精彩,也集合很很多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的歷史元素,其中薛剛的身上最為典型。一般認為薛剛的歷史原型是薛嵩,因為薛嵩作為薛仁貴的孫子,薛訥(薛丁山的原型)的侄子,的確有反唐的經歷。所以結合這樣的歷史事實,可以把薛嵩認定為薛剛的原型。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從歷史記載來看,薛嵩並不是薛丁山的原型薛訥的兒子,而是薛訥的弟弟薛楚玉的兒子。因為武則天的扶持,薛家逐漸在唐朝崛起,成為軍界的重要新貴之一。除了名震天下的薛訥以外,他的弟弟薛楚玉也因功被任命為范陽節度使。從當時薛家的地位來看,在軍隊中是非常顯赫的。薛訥掌管京城的北衙禁軍,薛楚玉掌管范陽軍政事務,權位非常之顯赫。在唐朝軍界,一個家族同時在皇城禁軍和地方節度上有如此大的權勢,是非常罕見的。這也可以看出,武則天對薛家的器重,賦予了薛家超規格的權力。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薛嵩作為范陽節度使薛楚玉的兒子,從小就臂力過人,擅長騎射,是薛家子孫後代中最為善戰的一個。薛楚玉去世後,薛家作為范陽老牌軍事貴族,在當地的軍隊中有很大的勢力。後來繼任的范陽節度使史思明與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唐朝陷入國家崩潰的危機中。薛嵩帶領薛家的軍隊加入了史思明的部隊,隨同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作戰成為叛軍的一份子。所以歷史學者們把薛嵩作為薛剛的原型,因為他們都有反唐的經歷。雖然反唐的原因不一樣,但叛亂的共同點算是同樣的元素。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實際上薛嵩反唐並不是薛剛那種扶持李唐皇族,具有一定政治正統性的叛亂,而是為了維持薛家這個軍事貴族的利益。從歷史根源上看,"安史之亂"就是唐朝的北方藩鎮為了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向中原和關中貴族發動的戰爭。而這些北方藩鎮背後有著龐大的軍事貴族將門世家,薛家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而叛亂的帶頭人安祿山和史思明,只是這些軍事貴族將門的代言人而已。所以從反叛唐朝的動機上看,薛嵩是真正的造反,而薛剛是反武則天,扶持李唐皇族,兩者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薛嵩反唐的結果對薛家來講還是不錯的,卻為後來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安史之亂被平定後,史朝義兵敗自殺。薛嵩作為史朝義的大將,率領率領相、衛、洺、邢的四州軍民歸順朝廷,被拜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右僕射、御史大夫、昭義軍節度使,冊封為平陽郡王。可以說薛家成為這場叛亂中獲益最為豐厚的軍事貴族之一,而這些軍事貴族勢力的增強為後唐朝藩鎮割據埋下了隱患。從這個角度上看,薛家將最終發展成為了國家滅亡的重要禍患之一,背離了武則天和李治大力扶持薛仁貴父子的初衷。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從反武則天和扶持廬陵王李顯的角度看,薛剛反唐取材於徐敬業的元素很多。徐敬業是英國公李勣的孫子,由於父親早死,他直接繼承了李勣的爵位成為英國公。作為唐朝的開國元勳家族,李勣又是唐朝開國名將中僅次於衛國公李靖的,所以在朝中影響力很大。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後來被賜姓為李,由迴避李世民的名字,所以史書上都稱李勣,而民間小說則稱為徐懋功。徐敬業最早叫做李敬業,他反唐後被武則天廢除賜姓,所以改回徐姓。而徐敬業反唐打起的便是扶持廬陵王李顯,反對武則天的額大旗,這與小說中薛剛反唐的套路一樣。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徐敬業反唐根本原因還是武則天上臺後導致朝中兩派內鬥的結果,徐敬業在內鬥中被貶出京城,所以召集舊部發動叛亂,意圖以廬陵王李顯的名義奪回皇權。在唐高宗李治時期,英國公府並不參與朝中政治鬥爭,處於中立的地位。這是李勣老謀深算的選擇,也讓家族在這個過程中左右逢源。李勣去世後,徐敬業繼承家族爵位,卻與門閥貴族走得很近。他們之間的利益鏈交換,使得英國公府逐漸站到了武則天的對立面。與他交往的人中很不是章懷太子李賢的舊人,就是關隴貴族門閥的子弟,這些都是武則天全力鎮壓的對象。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由於受到政治鬥爭的牽連,徐敬業被貶出京城,對武則天心懷怨恨。於是在同樣被貶出京的其它門閥貴族的慫恿下,召集李勣舊部舉起了反唐大旗。實際上這才是這些門閥貴族拉攏徐敬業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為英國公府在唐朝軍隊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具備發動軍事叛亂的能力。而徐敬業在這方面完全沒有自知之明,被人當作傀儡和工具使用,差點害得家族全滅。實際上徐家人中大部分都反對這個叛亂,其中以徐敬業的叔父李思文最為激烈。他不僅率兵阻擋徐敬業的叛亂,還向武則天同胞消息,以此保全了徐氏家族。

重識薛家(四十)薛剛歷史原型不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孫徐敬業

徐敬業起兵造反,只是在武則天執政時期的小浪花而已,根本無法動搖其統治地位。但是這個事情卻受到民間百姓的追捧,於是誕生了不少以此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除了薛剛反唐的故事外,駱賓王起草《為李敬業討武曌檄》的典故,清朝小說《鏡花緣》,都是以這個事件為背景創作的。古代的民間百姓雖然讀書識字不多,卻也通過這些文學作品瞭解了部分古代歷史,具備了一定的政治素質和辨別能力。這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給中國人帶來的福利,只是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得到其中的寶貴財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