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知識產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上)


推薦閱讀書單:《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宗教經驗種種》《人類與宗教》《人的宗教》《信仰的本能》《文明的衝突》《耶路撒冷三千年》《寫給無神論者》。

我們前面介紹了一神教——基督教,無神教——佛教,今天我們聊聊同是一神教的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佛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三大宗教的信徒遍佈全球,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格局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影響。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有大食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我們知道,唐以來中國就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阿拉伯帝國主要有四大哈里發時期(632年-661年),倭馬亞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在伊斯蘭的名義下,後來還建立了著名的奧斯曼帝國。這些盛極一時的王朝帝國早已成了歷史遺蹟,但是作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蘭教"卻始終屹立不倒。

倭馬亞王朝和科爾多瓦哈里發國旗幟尚白,所以中國史書稱為"

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旗幟尚黑,被稱為"黑衣大食"。法蒂瑪王朝稱為"綠衣大食"。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起源最早,起源於2500多年的古印度(今尼泊爾);基督教次之,起源於公元1世紀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今);相比而言,伊斯蘭教出現的最晚,直到公元7世紀才開始在阿拉伯半島上傳播開來。

公元610年開始,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奉真主之命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隨著傳教逐漸公開,伊斯蘭教徒開始增加,引起以倭馬亞家族為核心的麥加統治集團的關注,並開始對穆罕默德進行迫害。我們對比一下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的興起,可以發現世界三大宗教在創業初期都不容易,都受到過當時統治階層的壓迫。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遷往雅特里布城。伊斯蘭教稱這一遷徙事件為"希吉拉"。雅特里布因穆罕默德的到來而改名為

麥地那·納比,意為"先知之城"。17年後,希吉拉被確定為伊斯蘭教紀元,以遷徙的那一年作為阿拉伯太陰曆的歲首(622年7月16日),也就是伊斯蘭教曆元年元旦。

伊斯蘭教是一神教,有且只有一個神,這個神是絕對超越的(伊斯蘭教有個說法叫"一念之動",整個世界是真主的一個念頭而已),既不承認有別的神,也不承認這個神以不同的形象出現,像基督教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架構設計,伊斯蘭教認為是不可思議的。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穆斯林是真主意志的順從者。伊斯蘭教最權威的經典是《古蘭經》,《古蘭經》是真主給人類的"最後一部經典"。穆斯林憑著《古蘭經》,共同恪守古老而純潔的教義,即宇宙間只有一個主宰——真主"安拉",並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古蘭經》的教義行事,一直堅持到世界末日,期間不會有任何新的啟示,有新的啟示出現那也是異端。

伊斯蘭教真主創造了這個世界,留下一部經典,就從這個世界退出,委託人類治理這個世界。信徒們如果有問題,要到《古蘭經》裡去找答案。

伊斯蘭教有一個術語叫"代治者",代真主治理這個世界,人類是就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哈里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哈里發"有兩層含義,一是穆斯林世界的領袖,二是指真主的代治者。

《古蘭經》記載,真主安拉用泥土造了第一個人叫阿丹(《聖經》譯"亞當",《聖經》和《古蘭經》共同記載的人類始祖、伊斯蘭先知),也就是全人類的始祖。縱觀人類歷史,各民族的創世傳說都有點類似,猶太教、基督教的七天創世說,中國上古神話的女媧造人說,印度教的梵天創世說,佛教是例外,沒有創世傳說,因此我們說佛教是無神教。

真主安拉賦予阿丹智慧,還賜予阿丹命名萬物的特別權力,並號召眾天使向他致敬。安拉讓阿丹和他的妻子"哈娃"(《聖經》譯作"

夏娃")居住在樂園中,可以隨意採食園中的果實,但告誡他倆千萬不可接近園中的一棵樹。不久,由於魔鬼的教唆誘惑,阿丹和哈娃違背安拉的禁令,採食了那棵禁樹的果實,結果使他倆全身裸露,羞體無可掩蔽,終被逐出樂園。(這個故事看著眼熟是不是)

說到這裡,要插一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的神實際上是同一個神,只不過他們對這個神的理解不一樣。安拉就是阿拉伯語"神"這個詞的音譯。

阿丹為此後悔莫及,後表示真誠求恕,安拉便令阿丹夫婦和教唆他倆的魔鬼一起進入大地凡塵。從此,阿丹成為人類始祖和安拉派在人間的第一個"代治者",並與魔鬼成為仇敵。

伊斯蘭教的"代治者"設置,可以大大激發穆斯林的創造性,促使他們主動認識和探索世界。伊斯蘭教統治地區,對於科學探索活動是及其寬容的。比如,早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前,就有穆斯林天文學家提出日心說,他們沒有受到過任何迫害。11世紀,穆斯林已經認識到地球是圓的。直到15世紀以前,穆斯林都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技術。

從8世紀到13世紀,世界上真正的科技中心就是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鼎盛時代科學的集大成者,是波斯的花拉子密,他是代數與算術的整理者,被譽為"代數之父",西方史學家譽他為"伊斯蘭世界最偉大的穆斯林科學家之一"。花拉子密是全才型學者,在阿拉伯文明中的地位,相當於亞里士多德在古希臘的地位,牛頓在近代歐洲地位。

花拉子密在數學上的代表作是《代數學》,他在這本經典的數學著作中給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通用解法。花拉子密在著作中使用了印度數字,12世紀被翻譯成拉丁文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就以為印度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因此才有阿拉伯數字一說(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

在天文學上,花拉子密拓展了托勒密奠定的經典天文學範疇,他研究天文學純粹是為了準確測量星象、方位和時間,以便穆斯林能夠在準確時間朝正確方向朝拜。花拉子密還發明瞭最早的象限儀,後來被歐洲人稱為"

第一象限儀"。正弦函數、餘弦函數都是花拉子密為了方便天文學計算而發明的。

在花拉子密的那個時代,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的大地上,可謂群星璀璨,還記得我曾說過的"天才定律"嗎(請關注回看),天才都是成群結隊入世,又成群結隊離世的。

在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阿拉伯人還幹了些啥?他們發明和改良了許多實驗設備和實驗方法,比如發明蒸餾、昇華、過濾和結晶等方法,成功地提煉出純酒精、蘇打、硝酸、硫酸、鹽酸、硝酸銀、硝酸鉀等多種化學物質。阿布·穆薩·賈比爾·伊本·哈揚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他提出凡是金屬皆由硫、汞兩元素按不同比例而組成的鍊金學說,寫出許多有關學科的著作。14世紀,賈比爾的著作被翻譯成拉丁文傳入歐洲,對後來歐洲的化學產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今天,我們使用的大量化學名稱和術語都來自阿拉伯語,這與賈比爾等人的貢獻有關。

世界上最早的同行評審制度

就是始於阿拉伯地區,比如醫生給病人治病,要有詳細治病記錄,治病記錄會被由其他醫生組成的評議會檢閱,判斷該醫生的治病過程是否符合醫療規範的要求。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有人翻譯為《天方夜譚》),故事中那個殘暴國王的原型就是巴格達的統治者哈倫·拉希德,但其實在那個時代,阿拉伯的很多統治者都是非常開明的君主,對哲學、科學都報之以巨大的熱情。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成就與伊斯蘭教是密不可分的,就如同西方近代科學的成就和基督教密不可分一樣。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經說過,"求知對穆斯林男女都是天命。""求知須從搖籃到墳墓。""教育孩子一次,強於施糧一升。"……應該說,穆罕默德的話鼓舞了廣大穆斯林求知的願望。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達到鼎盛,隨後因為蒙古人的入侵,帝國覆滅,精英悉數被殺,從此它在科技水平上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一蹶不振。

(未完,請看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