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近日,由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舉辦的“我愛我的祖國”微視頻、攝影作品大獎賽落下帷幕。本次活動受到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全國各地數萬名視頻和攝影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踴躍參與、積極投稿。共收到參賽作品82134件,其中微視頻作品11767件,攝影作品70353件。經初審、複審和終審三輪評審,《讓世界追隨1000年的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組圖)被評為三等獎。


《讓世界追隨1000年的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石衛明(文/圖)總說明:瓷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種泥土製成的器物,和她的國家齊名,她是瓷器。在中國的南方,有一個小鎮,是用皇帝的年號命名的,她是景德鎮。千年瓷都景德鎮,有一批手工制瓷老藝人,他們傳承著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創造出一批批精美的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各地。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有10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以拉坯、利坯、畫坯、施釉、燒窯為主72道工序為主的工藝體系,這門技藝也讓世界追隨了1000年。2019年5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江西,作出了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的重要指示,這是總書記為景德鎮發展標定的歷史方位、擘畫的美好藍圖,必將引領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實現新突破,帶來新繁榮。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2011年7月14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古窯,73歲的老藝人魏金苟正在馱坯。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古窯,79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炎生正在拉坯。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階段,也是器物的雛形制作。它是將製備好的泥料放在坯車上,用輪製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古窯,69歲的老藝人馮祖發正在利坯。利坯即"修坯"。它是將經過印坯工藝後的粗厚不平、規格不齊的粗坯經過兩次旋削,使之厚度適當、表裡一致。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古窯,54歲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汪申芳正在展示“一筆成圓”的畫坯絕技。畫青花俗稱“畫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繪畫,打青花箍或寫青花字,最後上釉燒成。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古窯,76歲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佔香生正在施釉。施釉俗稱“剎合坯”。它是在器坯內外上一層玻璃質釉、使之光潤。其方法有蘸、澆、吹、蕩、塗等。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2015年7月26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古窯,在古老的坯房內,世界上最古老的流水線上,手工制瓷老藝人們正在曬坯,坯架上放滿了晾曬的瓷坯。


△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古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窯,65歲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國良正在裝坯,小心翼翼地用吊線把瓷坯裝入匣缽。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2011年6月12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古窯,幾位工人正在往葫蘆窯中加松柴進行燒窯。


喜報!瓷都民警獲中宣部表彰!作品講述“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好故事


作者簡介:石衛明,景德鎮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新聞科科長,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三次,全國優秀公安攝影家,攝影作品曾獲國際攝影大賽一等獎,全國公安機關攝影一等獎,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新華社簽約攝影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