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魏蜀吳眾多大臣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人物?

小豬愛吃辣


最喜歡的當屬關羽。

論武藝,武藝絕倫,斬將無數,鼎盛時,曹操幾欲遷都以避其鋒,威震華夏。

論忠義,桃園三結義,為後世楷模,忠於其主,富貴不足以動其心,美色不能移其志。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實堪真英雄也!

讀春秋,曉大義,其夜讀春秋形象深入人心,被後人尊為武聖,實乃千古聖人。

至於其丟荊州,走麥城,正所謂人無完人,大丈夫馬革裹屍,幸也!這一敗績,更將關將軍的形象襯托得有血有肉,試問多少人讀三國讀到這段時會不忍卒讀?

關將軍,武聖,真英雄也!


寒鴉歸寨


蔣幹——三國中最好玩的人物,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明顯是吳冠中有意安排的一個劇中小丑,是嚴肅歷史的調節劑。


金剛7894


我最喜歡的大臣是司馬懿,首先大家一想到司馬懿第一印象應該是,老,辣,狠。其實縱觀司馬懿一生都是深不可測,當然他是三國人物中笑到最後的那一個,我們就一起剖析他起起伏伏的一生。

首先,司馬懿親自輔佐曹丕登上王位並廢掉漢獻帝,曹丕原本不是曹操看中的,因為三公子曹衝更勝一籌,曹衝河水稱象,西城接父等典故廣為流傳,曹丕害死曹衝後,司馬懿給曹丕出謀劃策騙過曹操,順利登上王位,後又輔佐曹丕登上帝位,同時司馬懿也得到重用。

再者,雖然司馬懿受到曹丕重用,但一直不讓他掌兵,只做文官,因為曹操死時告訴曹丕司馬懿不是池中物,一定提防,直到曹丕要討伐東吳,司馬懿阻止兩人矛盾激化,徹底被棄用,曹丕大敗而歸後悔沒聽司馬懿之言。

最後,轉機是在曹丕死後曹叡登基,諸葛亮帥舉國之兵討伐曹叡,大魏岌岌可危,司馬懿終於如願以償有了兵權,因為除了他沒人可以抵擋諸葛孔明,曹氏即怕諸葛亮又怕司馬懿篡權,兩者相害取其輕,最終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又熬死了曹氏三代君王,司馬懿十年磨一劍,揮劍只有一次,249年,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把最大的威脅曹爽誅殺,篡奪大權。

縱觀司馬懿一生可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發動高平陵事件時,司馬昭說父親你不是病了嗎?司馬懿說:“我都病了十幾年啦”他從來沒放棄他的目標,他才是三國最大贏家,所以我最喜歡。






阿強愛混剪


在我12歲第一次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最喜歡的是劉備、張飛,最欣賞的是關羽;因為他一人,在兵力不佔優勢,還沒有什麼大將相助的情況下,全殲了于禁的一軍。

到30歲後,看了《三國志》後,就多喜歡了幾人;荀彧、陳登、張遼、甘寧。

到四十歲後,特別喜歡魏延,覺得魏延不但有五虎的武力(演義中的姜維,憑著數萬大軍,還駐紮在南鄭城裡,就不敢與城外的魏延及他所率的300兵力交戰。勇武、智謀上,姜維已經認慫),還有超過五虎的謀略。正史上諸葛亮的五次北伐,真正的勝仗幾乎都是魏延為主打的;西入羌中大敗郭淮費耀,四伐時諸葛亮派他率高翔、吳班於大路阻擊司馬懿;他卻把司馬懿打得大敗而逃,從此再也不敢出戰。守漢中近十年,建起了穩固的漢中防線,保了蜀漢近四十年的安定。連繼任的王平,也是憑著他的方略,以三萬兵力,大敗曹爽的十餘萬大軍。

另外,翻遍《三國演義》、《三國志》,都沒有關於魏延參與政治的記述。證明他僅是個軍痴,時刻以先主的興復漢室為念,只想著北伐,對政治及治理國家毫無興趣,更不要說他有什麼“野心”了!至於說他“性矜高”,卻肯屢次的接受費褘的勸諫、調解,這不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的行為。關羽就做不到魏延的這樣!證明他僅是情商太低,為人太直,過於憨厚而已!一生對劉備忠心耿耿,卻下場悲哀,令人心生無限的憐憫!


傲視蒼穹39


可能同是隴右人的緣故,三國人物中我最喜歡姜維。姜維起於行伍,憑著個人的努力,走上歷史的舞臺。經過人生的諸多磨難,終於在蜀國找到歸宿,並得到劉備和諸葛孔明的賞識和提拔。諸葛亮死後,他秉承諸葛遺志,雖遭一些大臣反對,他九次領兵伐魏,雖有“黷旅勞民”之嫌疑,仍不失為忠義之士。最後,為了圖謀恢復劉氏蜀國而詐降,事洩被殺,讓人唏噓不已!

2019年12月,我曾寫有《七律:隴上名將吟之姜維》一詩,今忝列於此,以表心志:

山東出相山西將,

伯約忠貞實棟樑。

志繼孔明攻敵魏,

軍裁文偉絡胡羌。

九經蜀道捐家孝,

孤守劍門成國殤。

黷旅勞民遭訾議,

涼州上士意深長。

(注1、伯約,姜維字。注2、文偉,蜀大臣費禕字。注3、涼州上士,是諸葛亮對年輕姜維的評價。注4、第六句,本句拗救。)


康明源


趙子龍,給人的感覺就是穩重,有馬超的銳不可當,沒有他的驕橫,有黃忠的沉穩沒有他的暮氣,有關羽的武勇沒有他的狂傲,有張飛的悍勇沒有他的莽撞,趙子龍是五虎上將中最完美的一個。

  趙子龍也有不次於馬超的外表,白馬銀槍,明媚少年,就算是“錦馬超”也當退避三舍!趙子龍有可能是三國中最完美的人,長得好,姿顏雄偉,性格好,武力高,忠心事主,幾乎從不犯錯。當陽長坂坡,以一己之力斬殺曹軍大將五十多人,挽救幼主於危難之中,劉備誇他:子龍一身是膽也!

  1.趙雲做人正直。其在投奔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質疑其為何不投靠袁紹而來投自己,趙雲答是因為衝著仁政而非個人親疏遠近來決定的。

  2.英勇無比,常勝將軍。曹操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救出阿斗和甘夫人,連曹操都為之驚歎不已。縱觀趙雲一生戰鬥過程,好像從來沒有敗過。

  3.他的忠心而不貪心。其始終盡職守責,每次不管交辦的什麼任務,趙雲都認真的去完成,而不是辯解和推脫,不分功勞大還是沒有功勞,只要為主公劉備奪天下有好處就去認真的做。

  你說趙雲不貪財不貪色,什麼好他都佔了,壞毛病卻一點沒有,而且不像馬超壯年暴斃,不像關羽張飛黃忠被人所殺,趙子龍一生征戰無數,卻能毫髮無傷,善終。活了七十多歲,在那個時代,絕對的高壽了。


登封網


姜維。危難之中臨危受命,想以自已一已之力挽救將傾的蜀國,但殘醒的現實將他的夢想擊碎,應算一個失敗人物!但從他的失敗中我們讀出了他赤膽忠心的孤獨!


又是春暖花開


曹操:當時的魏蜀吳我覺得最強大就是曹操所在的國家,而且最喜歡的也是曹操,他是一代梟雄,不管他是奸詐也好,能力出眾也好,他的軍事能力是不可以被蔑視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對於曹操的評價,而且曹操在那個時代來說,他做的僅僅是對於一個政治和軍事家最基本的東西,可能很多人覺得曹操太奸詐了,但是很多人最喜歡的就是曹操,曹操他對於祖國的統一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讓人民實現了安居樂業,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政治家。他從基層做起,一直到權利的頂峰,雖然有很多為後世所詬病的地方,但總體來說曹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看看三國時期,各路英雄的部將就知道了。曹能籠絡大批名將,還是比較有智謀滴。三國演義本身就有明顯的抑曹褒劉的手法,曹操還是比較有遠見的軍事家戰略家,還是一個詩人。



槐夏十七


三國演義不是正史,小說也是以漢朝正統視角敘事,所以很多魏吳的很多將領沒獲得太多筆墨青睞,如果以兼聽視角,哪一個到了將軍級別的人物故事不是一部精彩的奮鬥史呢?!

回到話題,單從三國演義來看:

10幾歲時,因為忠義炫酷勇武喜歡關羽;

20幾歲時,因為精忠勇毅瀟灑喜歡趙雲;

現在,30好幾歲,覺得自己更喜歡魏延了,先看看他的履歷————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

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魏延爭鬥落敗,為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

魏延非劉備創業起始原班人馬,但自從跟隨劉備後盡心盡力一路奮進,勇武和謀略兼備,進取心至始至終,有性格,有缺陷,有爭鬥,命運雖可悲可嘆,但作為個人的一部奮鬥史更加真實更加生活,讓人有一定親近感和同情心。

更像現實中與生活職場中奮鬥不止的我們!



真知百曉聲


三國時期的人物,本人最喜歡的也是最佩服的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為了恢復漢室,殫精竭慮,智謀過人,對蜀國忠誠,鞠躬盡瘁,伐兵伐謀。只是天不假年,英年早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