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灭明的李自成没有什么出名的手下,而灭秦的刘邦和灭元的朱元璋手下那么多名人?

小小棣


刘邦也好,朱元璋也罢,手下都是能人倍出,猛将如云,韩信、张良、萧何、徐达、常遇春……简直张口就来,可为什么李自成同样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而且也杀入了北京城,过了一把皇帝瘾,建立了大顺政权。

但世人皆知李自成,对其手下将领却一概不知,要知道在明末的众多起义军里头,李自成可谓是最出风头的一支,难道他起义全凭他自己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若李自成真是光杆司令,他绝不可能打入紫禁城,推翻大明朝,他的手下必然有出色的谋士和将领,那么为什么世人对他们都从来没有谈起过呢?

其实也很显然,无论是刘邦建立的汉朝,还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那都是中国历史上正儿八经传承数百年的王朝,期间涌现了无数的风云人物。

而他们曾经的追随者,作为开国功臣,自然会被载入史册,民间为了纪念他们,也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千百年来口口相传,被传颂的多了,知名度自然就高了。

可李自成不同,他虽然推翻了明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他的政权存在的时间太过短暂,甚至都不被承认,就更加不要说传承了。

随着大清铁骑的入关,一个如日中天的枭雄就这样陨落了,此时距离他称帝也不过月余。

作为一个失败者,本身就没有传颂的价值,要知道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古往今来唯一“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只有霸王项羽,李自成显然还不够分量,更何况他手下的那些个大将了,甚至连载入史册的机会都没有,如何还会为人所知。


古今嘚吧嘚


历史是写给胜利者的。

刘邦、朱元璋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都是成功的胜利者,他们的手下肯定也跟着出名了。

李自成虽然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自己又很快被消灭了,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不是最后的胜利者。

后人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他和他的手下都成了反面教材,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手下都不出名的原因了吧!

当然,历史也是公平的,如果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后,放松了自己和对手下人的要求,大肆抢夺,杀人放火,可以说无恶不作。明朝灭亡后,许多地方的官员,仍然手握重兵,例如吴三桂镇守山海关。他们也是在观望,可是李自成不想着怎么收服人心,统一天下,还把吴三桂的小老婆抢了过去,吴三桂能不反抗吗?

历史这是一面镜子,他总会客观的反映出任何事件、人物的真实的面貌,你觉得呢?就像下面这个傻子,再怎么甩锅,也不会改变历史的真实面貌!



北方的铁拳


你的感觉非常正确

李自成能攻进北京城,实不是他的团队有多厉害,而是大明朝烂得实在不能再烂了。

若不是崇祯疑心重,喜欢杀大将,自毁长城的话,李自成根本赢不了

从史料上看,李自成手底下的几个人

没文化的:刘宗敏

刘宗敏,陕西蓝田人,跟李自成是老乡。刘宗敏是打铁出身,身材非常魁梧,打仗从来不怕死。在李自成成功的路上,刘宗敏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李自成在潼关被围的时候,刘宗敏可以说是一直在李自成身边,跟他一起突围。所以,李自成对刘宗敏非常器重,把他看成好兄弟,两人之间更像是兄弟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刘宗敏掌握着大顺军最精锐的部队,在军队中很有号召力,虽然他没什么文化,说话直来直去,但是在军队中他稳坐第二把交椅。

没有文化注定了刘宗敏的能力有天花板。


有一点文化的:李岩、宋献策

宋献策是卜卦人。宋献策身高不满三尺,精通河洛之术

李岩,原名李信,些二人在李自成营中算是有才能的人,比较有远见,但他们的意见早期还能被李自成采纳,后期就不行了。

刚进北京城,李岩便向李自成提出,要严肃军纪,不要扰民、尽快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些重要建议。李自成早就被胜利冲昏头脑,即批“知道了”,但并不采纳,更不执行。


牛金星

牛金星在李自成的队伍里,成为了二号首长。就连最早李自成以“但得宋某一人,免屠城”迫降的宋企郊,虽贵为六尚书之首的吏政府尚书,也屈居下位。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牛金星以左辅兼天祐殿大学士。但他心胸狭窄,又是一个典型的权力控,进北京城后以宰相弄权,每天导演登极礼仪,劝进李自成称帝,却不想办法正确招抚坐拥数十万大军的吴三桂。

最后还挑唆李自成杀死了李岩,赶走了宋献策。他应该是李自成兵败的罪魁祸首。


战斗力低下

比如李自成亲率的数十万精锐部队,攻克北京前夜,被周遇吉在宁武关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城中缺粮,其他地方的明军见死不救的话,根本也打不进北京城。李自成军队在最强的时候,战斗力也就是如此水平。

郏县之战初期,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也是被名将孙传庭率领的几万人杀得溃不成军。李自成账下的几位亲信和将领,竟然都想抓李自成向明军投降。

倘若不是崇祯皇帝关键时候瞎指挥,而葬送了大好局面,估计李自成很可能被部下捆了扭送到大明朝。


总而言之,李自成的部队,始终不能称为正规军,最多算是一群合伙的散兵游勇、乌合之众。真的没有什么战斗力,后来被清朝八旗兵追着打,丝毫不奇怪。



没有可执行的政治纲领

所提出了政治口号:“闯王来了不纳粮”,但是粮食从哪来呢?

自己又没有什么什么解决方案,只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吃大户。军队所到之处,专抓豪强、王公、地主,也就是“收其籽粒(家产)来饷军”。


因此,也无法得到中低产阶级的支持,更不要说地主阶级了。


“走一路吃一路”的办法,短期能解决问题,如果不生产,只是搜刮,坐吃山空是迟早的事,人心迟早被“吃尽”。

所以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北京城的百姓不但不支持,反而都行动组织起来,追打大顺国的士兵,那些大顺占领地的老百姓也纷纷响应,把李自成派来的官员杀死赶跑。这就是民心向背,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胜者王侯败者寇

李自成败了,所以他手底下人的名气自然大不到哪去了


国内ERP专题


确实都不出名,除了刘宗敏有点名气(还是因为霸占陈圆圆逼反了吴三桂),别的都不行。简单来说三个字“没人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明粉还是明黑,甚至是教科书,都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宣传李自成手下那些将领。

一、古代

1、李自成的大顺:灭亡太快来不及著书立传


题主说到刘邦、朱元璋手下的将领,那能一样吗?刘邦建立汉朝,西汉东汉加起来三百多年,有《史记》、《汉书》为这些将领立传,自然广为传颂。明朝也有二百多年,也有正史记载。况且明清还是古典小说的巅峰,靠着《大明英烈传》这样的小说,将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等吹得神乎其神。自然为人津津乐道。

再看李自成这边呢,他确实灭了明朝,可正月建立政权,三月打进北京,四月山海关战败,月底匆匆登基,随后落荒而逃,之后一路惨败,到次年五月李自成就在九宫山挂了。之后基本就是流亡状态。这种政权的武将,都没享受过安定的日子就草草收场了,谁给你著书立传?

2、清朝:视李自成等人为贼寇


虽然清朝后来通过李自成的大顺取得了明朝的江山,但清朝显然也没领李自成的情,相反,为了统治的“合法性”,清朝还宣称为明朝“报仇”。将李自成视为贼寇,倒是对明朝皇帝“尊敬有加”。安葬崇祯,康熙还拜谒明孝陵,清朝皇帝也派兵看守十三陵。但李自成、张献忠这种起义军,清朝就是一个字:杀!

也就是说,清朝,即使你可以吹明朝,却不能吹李自成。民间的小说、戏曲、评说,谁敢给李自成的将领编故事?那是要抓起来的。就算有也没人爱听爱看啊。民间只有崇拜封侯拜相的,谁崇拜几个月就死翘翘的?

二、现代

1、明粉:恨他们


现在的历史爱好者,可是有不少明粉,这些人对明朝崇拜有加,自然对灭了明朝的李自成咬牙切齿。毕竟,没有李自成他们瞎捣乱,光靠清朝在关外闹腾,也灭不了明朝。这种政权的将领,明粉怎么可能喜欢呢?

2、明黑:鄙视他们

有粉就有黑。也有人不喜欢明朝,那就会对灭了明朝的李自成他们刮目相看吗?才不是呢。他们就算喜欢清朝也不喜欢李自成的大顺。逻辑很简单啊,他们觉得明朝已经这么烂了,你灭了明朝居然还守不住,倒台这么快,哪里值得人喜欢?

3、吃瓜群众:成王败寇,败军之将何足言勇

对明朝不吹不黑的,也不喜欢李自成他们。毕竟,成王败寇,历史爱好者喜欢秦皇汉武,喜欢唐宗宋祖,谁喜欢几个月就玩完的人?遥想李自成当年……你都吹不出来。

4、教科书:一句农民起义军就概括了


因为某些原因,教科书倒是一度对李自成这种起义军评价不错。但是,教科书一向推崇“人民大众的力量”,记录这种起义军,说个首领李自成的名字就够了,其他的将领,不重要。

所以,不管打了多少胜仗,都要有人吹,有人夸才行。李自成手下这种……得了吧!


伊耆角木


中国农民起义军,反抗封建统治阶级自大泽乡陈胜吴广以降,历朝历代特别是在王超末期多有出现,中国农民自古就比较忠顺,不到万不得已生存不下去他们都坚持守着一亩三分地安贫乐道。

而农民起义军能够成功的却微乎其微,明洪武皇帝以贫民身份成为大明朝太祖皇帝,是上下五千年独一无二的人。当然他的成事,并不完全依靠农民起义军。两百年后,历史就是这么戏剧化,给大明朝掘墓的居然也是一位农民,河南的李闯。

题主提出的问题:同样是覆灭一个王朝,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麾下名将辈出,为何李闯麾下却籍籍无名?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相比于李闯,汉高祖与明太祖,他们都稳住了局面,并使得国祚得以传递几百年,享国已久,他们的军法战策得以印证,并未后被所记录神话,自然广为流传。而李闯攻入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吴三桂引领清军返工,惶惶如丧家之犬,后再也无法再回巅峰,死于九宫山。

其二,领导者个人色彩能力超强。朱元璋与刘邦,更多的是在后方当做用人的领导者,很少亲自冲锋陷阵,而李闯就像项羽一样,带兵打仗本身就是一位军师强人,在如此强大的领导下,麾下那些有军师才能得人,未必有机会展示其才,因为没有机会,所以项羽本队里除了他自己与亚父范增,都是名声不彰,李闯部下刘宗敏与李岩,却也没有什么名气。

刘邦曾谈论他部下与自己人才的比较,曾有一段言论。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此为一道理也。


北望大坡滩


这个就叫幸存者偏差。或者简单来说就是刘邦朱元璋最终胜利了,他的手下也跟着有更多的机会留下名。李自成失败了,自然随风淹没了。

事实上,无论古今,能做出这么一番事业的,哪个不是有牛逼闪闪的过人之处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张定边可能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然而人家基本公认是元末第一猛将,差点弄死朱元璋。但因为它属于失败者陈友谅阵营,所以他的知名度甚至没有胜利者朱元璋手下二流的沐英出名吧。

再举一个例子:刘邦手下你都听说过一些,而项羽手下的人你是不是就很陌生了。

一言以蔽之:幸存者偏差,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在胜利者的语境里,能留下个记录就不错了,你还想出名?


丁强888


李闯手下名人并不少,主要是文人太少,武将多,文武双全的就李信兄弟,文人有牛金星,宋献策,武将刘宗敏,高一功,袁宗第,田见秀,贺锦,刘芳亮,李过,刘体纯,郝摇旗,后来的李来亨。

李自成主要是一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而占领北京后,认为传檄文而定天下,没政治方向,失掉民心,三,败于清军后,没有战略部署,杀害李信兄弟,失掉军心,而丢掉河南这必争之地,失败的太快,所以显不出来有能人,而后期与明朝合作,打击清军也是出了人材的,历史材料不少,但宣传不多。


小辫子强哥


和起心动念有关。刘邦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巡游,当时刘邦就发誓,这才是我向往的,所以刘邦他从内心骨子里就以秦始皇为榜样,做个成功人土,做皇帝.朱元璋是他自己比较喜欢结交有能力的人,而且自己也心狠手辣,就是为了目标,他的手腕比较重。李自成的不能统称为起义军,他的很多人是流寇,而且他的理念和他们两个不同。就好比一个人素质不高,又不善于学习,所以高人就进不到他这个圈子。后来就是进了北京城,他想和崇祯皇帝谈他想作西北王,其实这个时候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面对当时的复杂的社会形势没有充分考虑清楚,所以他只能作为一种昙花一现。


金陵魔王


这真是一种错觉,李自成又不是光杆司令,当时对明朝不满的大有人在,这些人自然而然投奔义军,所以李自成也有谋士武将。

为什么大家感觉没有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自成没能坐稳龙庭。如果他像刘邦、朱元璋一样坐稳了,他的手下也就出名了。

刘邦有张良、陈平、萧何、韩信,朱元璋有常遇春、徐达、李善长等等,要谋略有谋略,要战力有战力,人才济济。神奇的是,刘邦和朱元璋的心腹干将几乎都是他们的老乡,这让人不得不问一句,莫非李自成的家乡没有能人?当然不是。

李自成也有刘宗敏、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手下。

虽然刘宗敏是个专门坏事的,有勇无谋,居功自傲,李岩却是出色的谋士。正是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为李自成聚拢百万大军,他还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

但这样一位目光长远的有识之士,李自成却防备他,最终在牛金星的撺掇下杀了李岩及其兄弟。

至于牛金星,本事是有的,却心胸狭窄,只因李岩比他有能耐,他就把李岩视为仇敌。而且为人功利,热衷于登极礼仪,不断劝进李自成登基为帝,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制造了借口。后投靠清廷为官。

宋献策本是牛金星推荐入伙的,但他和牛金星不是一路人,反而和李岩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李岩被杀后,宋献策愤而出走,下落不明。

由此可见,李自成军中不是没有能人,而是他不能知人善用。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李自成、刘邦、朱元璋都是出身于草根的起义者,但李自成和刘邦、朱元璋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我们可以从时间、过程、结果来比较。

从时间来看,李自成于崇祯二年起义,崇祯十七年弄垮明朝,用时15年;刘邦公元前209年10月起义,公元前202年2月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称帝,用时不到7年;朱元璋1353年加入义军,1368年称帝,也用了15年时间。

从过程来看,刘邦和朱元璋不管起事时有多么艰难,一旦成了气候,就没有被彻底打下去的时候,李自成则不然,好几次差点被灭,最惨的时候,只剩下17个人。但实际上,刘邦和朱元璋所处的环境,比李自成更为复杂艰难。

大部分时候,李自成只有明军这一个对手,刘邦除了和秦军打,还要对付项羽及其它诸侯;朱元璋也如此,除了剿灭元军,还得和张士诚、陈友谅等“友军”交战,敌人更多;

从结果来看,刘邦打败秦军和项羽,建立强盛的汉朝,使“汉”之名传扬至今;朱元璋打败元军和其他义军,建立传承两百多年的明朝;而李自成虽然覆灭了明朝,却没有主宰天下的实力,很快被清军和吴三桂打败,不知所迹。

总之,李自成无识人用人之能,也缺乏帝王该有的雄才大略,因而失败。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的手下也就不为人所知。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李自成灭明,那是势,并不是真正实力具备了。而且,他手下,确实是有一些能人的,不管是文的、武的,还是文武双全的,都有。

比如,文的有:牛金星、宋献策;武的有刘宗敏、李岩;这四个,都是将相之才。其余没这四个有名的,也有几十余人,李自成的大顺朝,还是有人才的,但为何,李自成的大顺朝,没了呢:

第一,当时明王朝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只是,由于当时实在是天灾太多,又是地震,又是冰雹,又是全国普遍降温,又是蝗灾,简直不要太乱了。

而且,明末代皇帝崇祯帝,虽然勤奋有谋略,但太多疑,不善用人,做事有始无终,这样的君主,太平之时可以,乱世,那就完蛋了。

而且,崇祯帝不善用下,无谋略,缺少军饷,大臣家个个家有千万白银,却一毛不拔。他在乱世没有强硬手段,只能眼看着大明王朝完蛋。

第二,李自成起兵时,遍地是饥民,所以,很多人愿意跟着他一起起兵。而守卫各府的将兵,实力强的,要么直接放他们过,比如大同府;要么实力弱的,被流民冲散了。

这样导致李自成竟然越来越强,兵强马壮,把北京城给占了。

第三,占了北京城后,李自成本来该,一是招揽明朝守边的大将们,一切不变,继续守好边,还要奖赏他们;同时,管理好北京城事务,安抚各府。

但这些,他都没做,只顾着封赏手下,内部开始乱争,还占了不少明朝守边大将的女眷家私,比如陈圆圆。

这些作为,逼着守将们,大开边门,和女真人(也就是后来的清朝)一起把李自成给灭了。

所以,李自成和他的手下,基本上是自己作死的。

没办法,一群平民,夺了天下,没有治天下的意识和能力,确实也坐不稳,为清朝作了嫁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