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在田園詩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陶淵明。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流傳下來無數名作。


提到陶淵明,就會想到“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之地。


今日小覓分享: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譯文】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註釋】

結廬:建造住宅,這裡指居住的意思。

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爾:為什麼能這樣。 爾:如此、這樣。

悠然:自得的樣子。

南山:泛指山峰,一說指廬山。


日夕:傍晚。

相與:相交,結伴。

真意:從大自然裡領會到的人生真諦。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陶淵明,名潛,號“五柳先生”。他的祖輩世代都是名士名將,因此在陶淵明出生時,他的家境還不錯。8歲時,父親去世,才逐漸沒落下來。


雖然出身庶族寒門,但陶淵明想要建功立業,做出一番大作為的理想從未消失。可在當時的那個門閥森嚴的時期,他的這個理想很難實現。


因此陶淵明在29歲時終於入仕為官,但他終其一生所做的都是一些芝麻小官,直到他41歲的時候,他成為了彭澤縣的縣令。


在成為彭澤令的第81天時,發生了一件事,讓陶淵明在官宦生活中掙扎了十餘年的心終於安定了下來,最終選擇歸隱田園。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這天,恰好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而潯陽郡有一督郵劉雲,為人貪婪。以往巡視時都會向轄下縣令索要賄賂,不允,便使計栽贓陷害,直到獲得財物才肯罷休。


而這次來的督郵與劉雲習性相同。他一到彭澤縣,便差縣吏去喚陶淵明來見他,言語粗俗,十分傲慢。


陶淵明雖看不上這種狐假虎威之人,但也只能前去拜見。卻被差吏攔住,說讓他穿上官府,束上大帶才能去拜見,否則有失體統。


本就心灰意冷,看透世間險惡的陶淵明,終於再也忍受不下去了,長嘆一聲:“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便辭官離去,投入到了山水田園的懷抱中。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