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II:國產膜電極進擊戰

膜電極是燃料電池中最為核心的部件,被譽為燃料電池芯片,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燃料電池的應用表現。


長期以來,應用於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核心材料膜電極主要依賴進口。國際燃料電池領先企業巴拉德更是憑藉自產膜電極,佔據國內膜電極市場頭把交椅。除了巴拉德,來自英國的莊信萬豐也佔據國內膜電極領域較高的市場份額。


不過,這種局面正在逐漸改觀,隨著國內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產膜電極企業開始湧入行業,國產膜電極的分量正在不斷加重。


“2020年膜電極的國產化佔有率有望突破30%。”國內一家電堆企業高層認為,現階段一些頭部企業的膜電極還主要傾向進口,國產取代進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電堆國產化拉動膜電極需求


國產膜電極份額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電堆自主化程度的提升,特別是2019年,國產自主品牌的電堆實現逆襲。


根據高工產研氫電產業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2019年國內自主技術燃料電池電堆廠家出貨量有了明顯的增長,自主技術電堆功率出貨量佔比58%(統計範圍包含以系統形式出貨電堆數量,直通率以80%計),較2018年增長30.40%。(點擊鏈接查看GGII《中國氫燃料電池電堆行業調研分析報告(2019-2024年)》)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產膜電極也在加緊擴充產能。根據公開的數據,2019年國內共建成膜電極產線5條,總體規劃產能大於35萬平方米/年。截至2019年12月30日,國內在建膜電極產線2條,產能約為15萬平米/年。


“隨著膜電極技術進步,需求量提升,膜電極產線建設數量仍將保持增長。”GGII分析師認為,膜電極產能的擴充主要來自以下三方面:

1、國內新進入者需要建設第一批產線,以拓展市場;

2、國內膜電極生產工藝進步,部分企業需進行產線升級及技術提升,以緊跟市場技術發展進程;

3、下游市場增大,已具備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需擴大產能或提前進行多地佈局,保障後期自身市場競爭力。


從市場規模來看,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膜電極市場銷售規模為2.28億元。GGII預計,到2025年中國車用領域氫燃料電池膜電極市場需求有望達到23億元,在2022年冬奧會後,國內氫燃料電池市場將會在2023年進入調整期,因此膜電極的需求量較2022年將會下降。(點擊鏈接查看GGII《氫燃料電池膜電極生產項目可行性研究》。)


2017-2022年中國車用領域氫燃料電池膜電極市場需求及預測(億元,%)

GGII:國產膜電極進擊戰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

國內膜電極行業競爭加劇


電堆國產化程度提升在增加了國產膜電極需求,即使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情形下,膜電極公司也在進行積極準備。


“如果保持現在疫情病例零新增的狀態,公司4月復工的希望很大。”武漢理工氫電一位高層在接受高工氫電電話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的膜電極產線自春節以來都在停工,目前公司已經積累一批客戶訂單尚未交付,希望疫情能儘快過去。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可以量產交付膜電極的公司,武漢理工氫電進入行業時間更早,有較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和客戶匹配,這也使其在膜電極的出貨量方面一直名列國內前茅。


據瞭解,武漢理工氫電的前身武漢理工新能源成立於2006年,公司從2007年開始將膜電極產品出口到國外。2012年公司在科技部支持下建成國內第一條膜電極自動化產線,2018年在武漢新建產業化基地。


除了武漢理工氫電在為交付訂單準備復工,其它膜電極生產廠商也已經開始加緊備戰。


“擎動從2月就已經開始復工了,疫情沒有影響到公司現有的產能。”蘇州擎動總經理朱威告訴高工氫電,除了計劃擴產的設備交付有所延後,其它方面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作為膜電極領域的後起之秀,蘇州擎動在去年2月首套“卷對卷直接塗布法”膜電極生產線正式投產之後,迅速切入市場,其供應的膜電極已經被國內電堆廠裝堆應用。


隨著國內有越來越多的膜電極生產商開始湧現出來,行業的競爭也開始加劇。


據統計,現階段實現量產供貨的企業除了武漢理工氫電和蘇州擎動,還有美錦能源參股的鴻基創能。而泰極動力、喜瑪拉雅、俊吉科技、亞南電機、江蘇延長桑萊特等公司取得一定進展,在加快進行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電堆廠將產業鏈條延伸到膜電極領域,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膜電極市場的複雜性。


據瞭解,國內老牌的燃料電池廠商新源動力和清能股份都是自產膜電極,而後起之秀愛德曼、明天氫能、東方氫能、南科燃料也建立起生產線,實現膜電極自產。


“不同電堆廠對膜電極尺寸規格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膜電極現階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一家電堆廠負責人認為,並非所有的電堆廠都有實力自己做膜電極,現階段百家爭鳴是好事,未來只有少數專業的膜電極企業能留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