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7月12日-10月8日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故宫里的海洋世界——海错图》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渐渐成为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


本次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可以分两条线来看,一看海错。古文字记载附以色彩鲜艳的画像,是一本古时的海底动物百科。因为只有画笔描绘,与实物肯定有差距,但是色彩丰富下看起来很有萌感。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人鱼和跨鲨


介绍的片子里说乾隆非常喜欢还《海错图》,经常在茶余饭后翻阅。我好奇乾隆在看海图错是否会有我们看海底总动员的感觉,以及他想象出的鳄鱼跟海图错的鳄鱼相去有多少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海错图》中对鳄鱼的描述:“占城国进贡了鳄鱼三条,每条长两丈,金黄色,身有甲,鳞上有金线三条。口方而阔,四足短而有爪,尾又长又扁。最奇异的是,眼上和腿旁有火焰生成,白底衬红,像画上去的一样。”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观众A和YY


另一条线是《海错图》的作者聂璜。


聂璜是杭州人。一份水土养一方人,出生在海边的孩子对大海更有感情。每天看着海潮起落,捡拾被海浪遗落的贝壳和小生物。在那个以人物花鸟为主流审美对象的年代,聂璜成为了为数极少的以“海错”为“务专”的画家,并留下了这一套属于自己的海洋生物图鉴。


展会现场为聂璜打造了两个人设。一个是冒险家,为了完成这样一部“海错”作品,据说他在康熙年间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每看到一种新的生物,就画下来,并翻书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验证书中记载的真伪——亲眼所见、渔民所获、传闻所说。


因为古时,人们不知有季节迁徙所以认为物种可变幻、人们对自然的力量无从解释所以信奉蛟龙带雨。影片中“现场我们看来不合逻辑的事情,在古时是人们坚信不疑的真理。”——令我印象深刻,我期待我们现在的认识也将被未来的知识不断刷新。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pic by kaimi


另一个人设是吃货。说聂璜乐好“海错”的原因还有因为海鲜很好吃。这个无疑,是真的好吃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好吃了!!!!刺身好吃清蒸好吃爆炒也好吃!!!


现场展厅结合了全面投影、触摸屏互动和提高游客参与的结合游戏。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WULI Kaimi


其中有一个互动是点击触摸屏,可以展示“海错图”、对应实际生物的照片、介绍、及吃法...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旁观了一会儿,发现不管是男女老少在四个选项里第一个都点了,吃法现场还有模拟烹饪台,上前“煮海错”的观展人也络绎不绝。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随手记:

本次《海错图》还有一个感受词:平衡

【大人的平衡】能够在忙碌而平淡的日子,匀出时间同孩子相处的大人值得表扬!据说小朋友一天一个样,如果每天充满干劲努力拼搏,忽略陪伴,将会在无形中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

【人的平衡】技术帮助我们身临其境、实现我们的亲密接触、提高我们的娱乐效率。住在城市里的人们确实有地域gap的限制,往馆里跑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只是科技发展是否有一天真能替代生命、大自然直接给我们震感和美妙?

观「海错图」,一个吃货造作了古代的海底总动员

△日本摄影师有马猛

摄儿子探索之旅照片组名「倾听蝉鸣」


有机会,带着便捷科技亲近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