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就是一個生活在所謂 “上層人士” 圈子裡的文人

襄水河畔尋敬梓

文 | 錢聲廣

每次回全椒,我總是要到襄水河畔去走走,總想能尋找一些歷史的傳說。

那天,風和日麗,楊柳依依,桃花點點,正是仲春時節。我從椒陵的襟襄東路上的襄河景觀大道,沿著蒙學文化長廊、太平橋一直往吳敬梓紀念館方向走去。

一路走來,《二十四孝》主題雕塑群,讓我不時的駐足觀看。百善孝為先。這個雕塑群就是以元代郭居敬輯錄的二十四個孝子故事創作的,每個故事都讓我的心底湧出一股感動。

疫情之下,路上少有行人,我在一長廊裡坐下來稍事休息。不遠處有三、五位中老年朋友在二胡的伴奏下,唱著廬劇《張萬郎休丁香》。雖然唱腔有些悽婉,但家鄉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隨口哼上一段。如泣如訴的吟唱,講述的是一則悽美哀怨的深情往事。


吳敬梓就是一個生活在所謂 “上層人士” 圈子裡的文人

善良、賢惠、勤勞的郭丁香被好逸惡勞、已有外心的張萬郎無理休了,被休的丁香無顏見爹孃,無奈之下選擇自盡,恰被忠厚老實的柴夫範士江救起,患難見真情,兩人終結百年之好。多麼膾炙人口的一出揚善懲惡的經典之作,聽得我激動的拍手稱讚。

置身在這史詩一樣的畫卷中,那麼多的歷史文化元素,聚焦了一方水土的典故,讓我這個遊子情不自禁,這裡承載著的是一座古城千年以來留存下的文化傳承和滲透。

我一路走著,一路驚喜。若沒有事先與“吳敬梓紀念館”許立館長的約定,這一組組激動人心的雕塑,這無邊的春色,讓我很難移得了腳步。以前,我只是浮光掠影讀過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對他的生平也只略知大概。這次有時間,我一定要近距離去憑弔一下這位中國古代傑出諷刺小說家。


吳敬梓就是一個生活在所謂 “上層人士” 圈子裡的文人

“吳敬梓紀念館”位於古城的北郊,隔著襄河與其故里“探花地”舊址相望。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因以“文木山房”為書齋名,人稱文木先生,晚年自號“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然而,這位1701年出生於安徽全椒的清代傑出的小說家,在他33歲時移家南京,寓居於秦淮河畔。

現在的這座紀念館及其故居都是後人為他修建的。門額上書的“吳敬梓紀念館”六個大字是老舍先生所書,劉海粟、王鬱昭也曾先後為紀念館題寫過館名。

步入館內,院落曲檻迥廊,盡顯明清風格。院中草色青青,繁花如錦。此時,我無意去賞花觀景,拾階而上,直奔聳立於院正中的吳敬梓銅像而去。我仰望著吳敬梓那身著長衫的高大銅像,像是他用強者的姿態站在歷史洪流中。


吳敬梓就是一個生活在所謂 “上層人士” 圈子裡的文人

我佇立在銅像下,不由得揣度著先生那雙直視前方的眼睛及深鎖的眉間。他在思考什麼?是厭惡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以及禮教的虛偽?還是決心已定,要冒著當朝“文字獄”的風險,把這世間萬象盡收手中緊握的書卷之中警示後人?實際上,後人已從他的書中讀出他的勇氣和良知,胡絜青先生稱之為“椽筆寫春秋,警世傳千古。”

也許是吳敬梓做夢也沒有想過,自己的一部《儒林外史》,竟然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先河,成為國內外眾多人的追捧。

在紀念館裡,我看到了中外諸多大家名流對《儒林外史》的評價。魯迅先生評價為:“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諧,婉而多諷。”陳毅元帥說:“《儒林外史》以諷刺著稱,這一獨特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永垂不朽。”


吳敬梓就是一個生活在所謂 “上層人士” 圈子裡的文人


美國著名學者亨利·韋爾斯稱“《儒林外史》是一部極為出色的著作,足堪躋身世界文學史傑作之林,可與意大利薄伽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或英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抗衡。”是的,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小說中,被魯迅稱之“偉大”的只有兩部,一部是《儒林外史》,另一部就是《紅樓夢》。

當然,坊間也有對吳敬梓說三道四的,說他原本就出生於縉紳世家,卻幾次參加鄉試均榜上無名,其父吳霖起過世後,面對宗族之間爭奪遺產問題,便憤激之餘,不顧禮法,典賣田宅,遇貧則施,寄情風月,揮金如土,不下十年,萬金揮霍殆盡,一時間,“鄉里傳為子弟戒”……


吳敬梓就是一個生活在所謂 “上層人士” 圈子裡的文人

其實,任何對吳敬梓的微辭都顯得多餘,他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他就是一個生活在所謂“上層人士”圈子裡的文人。正是這個圈子,讓他耳濡目染了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紳的武斷鄉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聵,舉業中人的私慾燻心,名士的附庸風雅和清客的招搖撞騙以及那些“上層人士”翻雲覆雨的嘴臉,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成就了一部被胡適稱之為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不朽鉅作。書中近二百號人物,諸色性格之人,如今仍多見於生活。

走出紀念館門外,我站在連接吳敬梓紀念館和其故居的橋上,呼吸著先生早年的空氣,看著這曾經養育過先生的襄河水,依然溫潤清澈滋養著這方熱土。

我想起縣政協副主席、吳敬梓研究會顧問張華曾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吳敬梓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但現在懂得吳敬梓偉大的人的確不是很多,因為很多人不瞭解吳敬梓坎坷的人生,不瞭解他與那個社會抗爭的艱難,不瞭解他要改變那個社會的執著追求。

是的,一部《儒林外史》,體現了吳敬梓對理想的人性、理想的人生、理想的社會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