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时候,南美洲的人在干什么?

首席铲史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大话题,简单说说巴西和阿根廷。

战前,巴西和德国的关系不错,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

二战爆发以后,巴西判断局势,不敢公开支持德国,反而和美国逐步靠近。

从1940年开始,美国开始经济援助巴西,希望巴西支持美国。

1941年,巴西表示可以同美国合作,但需要美国经济投资。

美国没有食言,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开始建造大型炼钢厂,巴西开始摆脱农业国。

同时,美国还是提供武器武装巴西军队。

由于美国援助的金额巨大,巴西迅速甩掉德国,成为么过的盟友。

到了1942年,巴西正式向德意宣战,但并没有出兵,只是提供给同盟国大量原材料和资源。

到了1944年,巴西以雇佣军性质参加二战。1944年6月30日,一支由美国训练和装备的26000名巴西远征军陆军部队加入美军第五师,投入意大利战场。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巴西空军共执行了2550次飞行任务,有1889名巴西人阵亡,在前线阵亡的约有650人。

至于阿根廷,同德国关系很好。

阿根廷是单一白人国家,为此受到希特勒的认可,双方合作很多。

在阿根廷国内有数目众多的法西斯团体,比如“民族主义联盟”成员高达30多万。这些法西斯团体得到了德国人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阿根廷同英国有严重的领土纠纷,也试图整英国一下。

即便如此,阿根廷仍然没有疯到加入轴心国。


萨沙


二战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几乎燃遍了世界各个角落。战争造成全球约1亿人的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而在战火之中,我们发现地球的一个角落——南美洲,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安静而和平,那么那个时候的南美洲在干嘛呢?他们的生活,莺歌燕舞吗?

其实,南美洲也并不太平。虽然整体上没有战火纷飞,但是各种力量暗潮涌动。我们可以来看看。

南美一哥“巴西”——前期做生意,后期积极参战。

在南美洲,巴西可是一个重量级的国家,他的一举一动对南美影响深远。在二战初期,巴西跟德国关系良好,德国的很多物资,比如煤、铁矿等资源,很多都从巴西进口,德国25%进口来自巴西。而德国也向巴西出口大量军火。

德国跟巴西的友好,引起美国的警惕。因而,美国迅速调整与巴西的关系,加强与巴西的友好往来。加大对巴西的援助。这使得巴西开始对德国产生离心力。

为了阻止巴西与美国的交往,德国开始攻击巴西的商船。击沉击毁巴西多艘商船。巴西极为愤怒,所以巴西于1942年8月28日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1944年6月30日,26000名巴西远征军陆军部队加入美军第五师,投入意大利战场。成为了南美洲唯一派兵打击法西斯的国家。而且巴西还积极参加大西洋护航的行动。

南美二哥“阿根廷”,南美六哥“智利”——与纳粹德国眉来眼去。

在南美洲,很多国家都在二战后期,或出于正义,或者迫于美国压力,对轴心国宣战。而阿根廷是一个奇葩,他顶住美国压力,和纳粹德国交好,在战后庇护大量的法西斯分子。

原因是阿根廷人大多数为西班牙的后代,而西班牙是亲近德国和意大利的。另外,阿根廷也有很多德国和意大利的后裔。阿根廷总统庇隆也曾在意大利留学。对法西斯政权还是比较崇拜的。反倒是因为马岛的关系,跟英美两国关系不怎么好。

智利跟阿根廷差不多,都是西班牙的后裔,都跟德意两国有扯不清的关系,都在战后大量庇护法西斯分子,唯一不同的是,在美国的压迫下,1945年3月,阿根廷向德国宣战,而智利在1945年对日本宣战(智利只对日本宣战),因而都是同盟国成员。

所以,二战后期大量的法西斯分子逃亡阿根廷,智利。

南美三哥“委内瑞拉”——大发战争财

南美洲国家委内瑞拉,有两个著名的产品——美女和石油。美女嘛,很多内销了。而石油,大多出口。在二战前期。委内瑞拉跟巴西一样,大卖石油给法西斯德国。从而大发战争财。二战后期,在美国拉拢下,委内瑞拉与美国走近,德国也因此袭击委内瑞拉。1942年2月16日清晨,德国潜艇攻击了加勒比海海岸几艘悬挂委内瑞拉国旗的油轮。委内瑞拉向轴心国宣战,但是没有派兵参战。大量卖石油给同盟国。

南美四哥“哥伦比亚”——与圭亚那,苏里南,乌拉圭一起“嗑瓜子”

这些国家,是真正的“嗑瓜子”国家。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没实力,没必要,也没有意愿参加战斗。以至于珍珠港事件后,当时乌拉圭国家党领导人说:“这场战争应该由金黄头发的人和黄种人自己解决。反正这是狮子与狮子为争夺猎物的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南美五哥“秘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941年,秘鲁,厄瓜多尔两个国家因为边界争端爆发战争。7月13日,秘鲁军队运用“闪电战”,还运用伞兵与空降兵,突袭厄瓜多尔(这战术大概跟德国学的吧),实力弱小的厄瓜多尔猝不及防,连连失利。后来经过调停,于1941年7月31日,秘鲁停止进攻,并于1942年和厄瓜多尔签订边界协定,结束了这场“十八日战争”。

南美七哥“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一样,在医治战争创伤。

1932年,因为与巴拉圭在查科问题上的争执,玻利维亚与巴拉圭爆发“查科战争”,这个时候,两个国家正在医治战争的创伤。

对于南美很多国家来说,二战是几个大人在打麻将,小孩子在旁边吆喝一下还行,没实力也没意愿参与其中。不过,他们也不是无所事事,他们也忙的不亦乐乎。


填哥讲史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全世界的战争,这意味着即使某个国家不是战场,也参与了战争,比如南美洲。

南美洲的国家们那时候在干嘛,其实他们并没有闲着。

巴西

先来说说巴西。

巴西在二战前期,其实一直和德国保持着比较不错的商业关系。

巴西向德国出口铁矿、石油等资源,而作为回报,德国向巴西出口军火,那时候的德国军火可是很棒的。

双方合作的很愉快。

但是后来美国和德国交恶,便有心打破巴西和德国的友好关系。

美国使出了一贯的大招,经济手段。

美国向巴西抛出了橄榄枝,给予巴西经济援助等一系列经济上的好处,时间一长,巴西就尝到了甜头,毕竟那时候德国已经水深火热,没法给巴西太多的优惠。

美国适时地向巴西提出了要求,巴西于是和德国中断了商业往来。

这对德国是很大的打击,德国于是开始袭击巴西的商船,巴西于是也怒了,都说买卖不在仁义在,你不仁我也不义,2万多巴西士兵杀向了战场,目标纳粹德国。

都说“商场如战场”,这两位是直接把商场变成了战场。

阿根廷、智利

再来说说阿根廷和智利。

这两个国家有个共同点,都是西班牙系的国家,因此,在二战前期,这两个国家都倾向于轴心国表示了友好。

即便这样便也罢了,这两个国家在二战快结束的时候,依然对纳粹德国表示出支持,真是奇葩,居然要冒全天下之大不韪,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是,后来迫于各方的压力,阿根廷向德国宣战,智利向日本宣战,两国都只挑了一个国家宣战,而不是向所有轴心国,尤其是智利,跟日本几毛钱关系。

战后,大量的德国和日本战犯逃往了阿根廷和智利,从中可以看出两国的态度。

其实相对于德国,阿根廷在马岛问题上,对美英的不满更多一些。

哥伦比亚、巴拿马

相对于前面这些在二战中插一脚的国家,哥伦比亚、巴拿马就是纯粹的吃瓜群众了。

国家也不大,跟那些牛逼哄哄的国家也没什么商业往来,总之,就是没啥关系。

你们打你们的,我就看看。

其实,正义与邪恶,只是对战争中交战的双方而言,对那些第三方而言,只有利益,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二战时期,整个欧洲和亚洲都打成了一锅粥,唯独南美洲静悄悄,但是有一个国家却参加了战争,

那就是巴西。就是肥罗得故乡。

作为元首得希特勒也表示很愤怒。

在此之前,巴德两方关系一直友好,德国收购巴西的棉花和咖啡,巴西找德国购买军火,而且巴西高层亲德者居多,怎么看他们都不应该是敌对状态,而且巴西对德宣战的时候,最开始连盟军也搞不清状况。

说起出兵原因,其实挺简单,德国军舰曾在巴西近海进行过无差别攻击,导致巴西民众877人的牺牲,让巴西各地人民进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迫使当时的巴西政府对德宣战,并在1944年派出了一支包含陆军、空军和海军人员共2万5000人的远征军抵达欧洲战场。

  

这支远征军由美国提供装备补给,连邮件、津贴都由美军负责,他们奋战了239天,以牺牲450人的代价就俘虏了2万多敌军的战绩,受到了国内群众热烈异常的欢迎。

而且,巴西通过这次实战经验,拉开了与南美其他国家的距离,客观上,成就了巴西在南美各国中的威望。


国师有话说


二战期间南美洲乃至整个拉丁美洲都是在打酱油,这些拉美国家除了智利和阿根廷等少数国家暗中支持纳粹德国外,大部分国家都在美国的压力下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不过无论是支持纳粹德国还是加入反法西斯阵营都基本是口号而已,也就巴西和墨西哥等少数国家派出过少量部队参战。

所以说在整个二战期间拉美国家基本上都是在打酱油中渡过的,由于拉丁美洲远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一开始拉美国家自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不过门罗主义的美国一直将拉丁美洲视为其后院,因此大部分拉美国家都被实力强大的美国逐渐渗透控制了,这样在美国的不断施压下,许多拉美国家为了表忠心就纷纷跟随美国对德意日等法西斯战争宣战了。


只是这些国家一方面并不想为了美国去和强大的德意日法西斯拼命,他们也不认为这是它们的战争,尽管德意日法西斯一旦取胜它们也不会有好下场,当然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其中大部分国家都实力非常有限,因此它们所谓的加入法西斯阵营对德意日宣战,只是一种口号而已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用,而美国也知道它们实力限也就不强逼他们出力了。

但是美国对于巴西和墨西哥等实力较强的拉美国家,还是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出兵帮助同盟国作战的,因此在美国的一再施压下巴西派出了2万多军队搭乘美国战舰出战,只是2万多军队对巴西来说也许很庞大了,但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双方阵营数千万大军来说只不过是毛毛雨而已,因此对于战争结果的影响可以说非常有限,而派出一个飞行中队和少量侦查部队出战的墨西哥只能说是象征性出兵了。


不过二战中拉丁美洲也有国家强硬的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其实还有部分国家跟德意日法西斯眉来眼去暗中支持它们,这其实最典型的国家就是阿根廷和智利两个拉丁美洲传统强国了,要知道智利一直都是拉丁美洲的军事强国,而阿根廷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可是号称发达国家,因此美国鉴于它们有一定实力也就没有太过逼迫了,不过鉴于美国的强大它们也不敢公然支持德意日法西斯。

阿根廷和智利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暗中支持德意日法西斯,除了是它们本身有一定实力不太惧怕美国施压之外,还因为它们跟德意日法西斯一直关系非常密切,由于阿根廷和智利都有大量的德国和意大利移民,也和德意日存在密切的经贸关系,它们的政权当时也是效仿德意日法西斯的模式,阿根廷还因为马岛争端跟英国有仇,因此它们自然更亲近德意日法西斯了。


以至于二战结束后大量德国纳粹分子都逃到这两国避难,而阿根廷和智利也对这些纳粹分子大加包庇提供保护,甚至有传闻希特勒其实有儿子并被转移到阿根廷保护,因此世界上经常冒出在阿根廷发现希特勒之子,还有人自称是希特勒之子的消息,不过这些消息真假至今都没有得到证实。


执斧谈史说事


今天就从北往南说一下南美洲各个国家在二战都干嘛(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

墨西哥

墨西哥1920年起进入和平时期。1934年L.卡德纳斯当选总统。他组织资产阶级左翼激进政府,实行社会经济改革,大力推进土改,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比其执政前历届政府20年分配总额还多一倍以上。1937年实行铁路国有化,1938年将外资石油公司全部收归国有,建立石油、铁路等国家资本主义工业部门。这些改革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墨西哥虽然没有大规模卷入二战,但是众所周知墨西哥当时是美国的小弟,完全被美国控制,所以站在同盟国这边,开放了一些港口,也有派兵出战的表现。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在1930年 7月成立哥伦比亚共产党。同年,自由党人E.奥拉亚·埃雷拉当选总统(1930~1934在任)。自由党再度执政后,在人民的压力下实行了一些改革。A.洛佩斯·普马雷霍第一次执政期间,于1936年修改宪法:明确三权分立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废除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规定工人有权罢工,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政府承认农民占领私人荒地的所有权,规定工人的最高工作日和失业补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工业品进口减少,咖啡输出增多,哥伦比亚的工农业都有所发展,国家黄金储备增加,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哥伦比亚与日本断交,1943年11月对德宣战。1946年,保守党人M.奥斯皮纳·佩雷斯在美国支持下当选总统(1946~1950在任)大肆迫害自由党人和劳动人民。1948年 4月,自由党左翼领袖J.E.盖坦被暗杀,导致人民武装起义。1949年保守党人L.E.戈麦斯·卡斯特罗当选总统,执行亲美独裁政策。1950年农民在山区组织游击队,多次击退政府军的围攻。1953年武装部队司令G.罗哈斯·皮尼利亚发动政变上台,1957年被迫下台。同年自由党和保守党达成协议,组成全国阵线,决定从1958年起16年内两党轮流担任总统,共同组阁。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马拉开波湖盆地油田的开发,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随着石油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委内瑞拉工人阶级逐渐形成。1928年 2月,爆发了大规模反独裁政权的群众运动。1935年以后,民主运动再度高涨,国家民主党 (1941年改称民主行动党 )和共产党(1937)等相继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委内瑞拉的食品、纺织、印刷等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一些大庄园逐渐变为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农场。1945年10月,一批青年军官和民主行动党人发动政变,推翻了I.梅迪纳·安加里塔政权,成立革命执政委员会,由民主行动党领袖R.贝坦库尔特任主席。1947年12月举行第一次普选,民主行动党人R.加列戈斯当选总统,次年 2月就职。民主行动党政府宣布实行民主自由,并对外国石油公司增加所得税。1948年11月,美国支持M.佩雷斯·希门尼斯发动政变,建立亲美军事独裁统治。1958年 1月委内瑞拉人民起义推翻了佩雷斯·希门尼斯政权。同年12月举行普选,贝坦库尔特当选总统,次年 3月由民主行动党、民主共和联盟、基督教社会党组成三党联合政府。

圭亚那

圭亚那继续被欧美国家压榨

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站在同盟国一边,自由党总统C.A.阿罗约·德尔里奥将加拉帕戈斯群岛租让给美国作空军基地。1941年厄瓜多尔同秘鲁发生边界武装冲突,结果失败,丧失大片国土。1944年 5月阿罗约·德尔里奥被人民起义推翻,J.M.贝拉斯科·伊瓦拉就任总统(见厄瓜多尔人民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厄瓜多尔民族民主运动高涨。1945年颁布了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同年底,美国被迫撤除设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空军基地。1947年发生军事政变,贝拉斯科·伊瓦拉政府被推翻。1948年自由党人G.普拉萨出任总统,同美国签订双边军事协定。1952年贝拉斯科·伊瓦拉第3次当选总统。同年8月,厄瓜多尔同秘鲁、智利共同签署维护 200海里海洋权的《圣地亚哥宣言》。1956年以后曾多次建立亲美独裁政权。1968年6月贝拉斯科·伊瓦拉第5次当选总统。两年后他解散议会,宣布全国戒严,独揽大权。1971年由于美国渔船不断在厄瓜多尔领海非法捕鱼,厄美关系紧张。

维多利亚

玻利维亚32年才被人胖揍一顿,还没缓过来

智利

智利在1936年,激进党、共产党、社会党、民主党和劳工联盟组成人民阵线。激进党在人民阵线支持下执政,P.A.塞尔达(1938~1942)、J.A.里奥斯·莫拉莱斯(1942~1946)和G.冈萨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继任总统。前两届政府曾大力兴办学校,成立“生产开发公司”,发展民族工业,向农民贷款,发展对外贸易。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更加壮大。1941年国会选举时,有18名工人代表被选入国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4年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945年对轴心国宣战。冈萨雷斯·魏地拉执政初期,曾吸收共产党人入阁。1947年起,关押并流放大批共产党人,镇压罢工工人,并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断交。1948年颁布,宣布共产党为非法。1952年,C.伊瓦涅斯·德尔坎波当选总统后,继续执行对外追随美国、对内压迫人民的政策。由于美国资本的控制,智利民族工业发展非常缓慢;农业亦非常落后,全国70%的可耕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日益发展。

巴拉圭

巴拉圭1936年2月17日,R.弗朗哥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一些政治、经济改革,征收大庄园主部分闲置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1939年 4月,J.F.埃斯蒂加里维亚在自由党支持下当选总统,1940年9月因飞机失事遇难。H.莫里尼戈继任总统后,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948年2月,“红党”把他赶下台,夺取政权,由J.N.冈萨雷斯任总统。此后政局混乱,总统更迭频繁。1954年 5月,A.斯特罗斯纳发动政变,推翻当时的总统F.查韦斯,利用红党和军队维持其统治。他对外依靠美国,对内严厉镇压反对派,执政至今。

乌拉圭

乌拉圭继续安定

阿根廷

阿根廷一直在中立,因为战前阿的政策相当亲德,很晚才对德宣战,而且时任的总统倾向于纳粹制度,战后也很多纳粹逃到阿根廷。

其实在珍珠港事变后,当时乌拉圭国家党领导人的讲话最能代表南美洲国家的心声,他说:“这场战争应该由金黄头发的人和黄种人自己解决。反正这是狮子与狮子为争夺猎物的斗争。”几乎所有南美洲人也抱着这样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因此,绝大数南美洲国家都没有卷入战争。

巴西

巴西是惟一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南美洲国家。二战全面爆发前,巴西与纳粹德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巴西向德国出口商品,德国给巴西提供军火。战争爆发前一年,德国25%的进口来自巴西。同一年,巴西开始从德国大量进口武器。自1930年起,投机分子瓦加斯统治着这个拥有四千五百万人口的南美最大国家,正如其政府成员公开所说,瓦加斯在意识形态上接近德意日轴心国。1937年11月10日,他发动政变废止宪法、禁止一切政党活动,使自己成了所谓的“新国家”的独裁者。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后,美国一边观望“不出手”,一边又督促南美洲各国加入盟国阵营。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美国向巴西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军事、技术和财政援助。1941年2月,巴西总统瓦加斯向美国保证,如果美国受到别国攻击,巴西将全力支持美国。同一年,美国便开始支持巴西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建造大型炼钢厂,这座炼钢厂建成后就成了巴西工业化的象征。巴西在美国的支援下,很快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成为南美洲举足轻重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说:“战争期间,美国把对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军事投资给了巴西。依靠美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巴西在拉丁美洲加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超越了阿根廷。”


狗尾草的故事


二战时的南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心向元首,站队盟国,顺便打打酱油。作为吃瓜群众,南美人早在一战时候就这么干过。

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唯一没有被战火蹂躏的大洲就是南美。鬼子的气球炸弹曾经飘到美国,德国的潜艇曾经袭击过加拿大的港口,所以北美洲也是遭受过战火洗礼。当然,如果把南极洲算上的话就是两个。

宣战时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南美国家开始卷入战争。

巴拿马: 1941年12月7日

哥斯达黎加: 1941年12月8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1年12月8日

萨尔瓦多: 1941年12月8日

海地: 1941年12月8日

洪都拉斯: 1941年12月8日

尼加拉瓜: 1941年12月8日

考虑到美帝是在12月7日珍珠港遇袭,12月8日国会讨论通过向日本宣战,这些国家的行政效率不可谓不高,而且,竟然比蒋委员长领导的中华民国还提前了一天。

危地马拉: 1941年12月9日

古巴: 1941年12月9日

以上是对日宣战,中古人民是好朋友,对日宣战竟然是同一天!12月11日,中美对德、意宣战,之后的南美国家加入战争时宣战对象扩大为轴心国。

墨西哥: 1942年5月22日

巴西: 1942年8月28日

玻利维亚: 1943年4月7日

哥伦比亚: 1943年11月26日

厄瓜多尔: 1945年2月2日

巴拉圭: 1945年2月7日

秘鲁: 1945年2月12日

智利:1945年2月14日

乌拉圭: 1945年2月15日

委内瑞拉: 1945年2月15日

阿根廷 1945年4月30日

考虑到战后阿根廷的行为,可以理解阿根廷在元首自杀时才宣战。不过,总比5月2日才宣战的爱尔兰进步一些。



上帝太远,美国太近

除了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外,南美大部分是西班牙殖民地。南美解放战争后,由于圣马丁和西蒙.玻利瓦尔这两位南美解放者之父早早离世,导致在南美没能像北美那样组成联邦。虽然一百多年来南美未发生什么大的战事,但是由于拉丁人相对比较懒散,南美气候温暖降雨充沛,在那插根铅笔就能长出树叶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不要太安逸了,失去了进取精神。且与北美相比距离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欧罗巴更遥远,因而,南美洲十几个独立国家未能获得大发展,没有出现一个强国。



南美未能出现强国的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还在南美进行着独立战争时,刚刚建国47年还不算强国的美利坚在1823年抛出了“门罗主义”,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门罗主义至今是美帝外交的重要部分。

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



门罗主义简单了说就是“美洲是美洲人民的美洲”,美帝高举这一看似高大上的大旗,其把南美当成是自家后院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在当时,美国的制造业不及大英帝国的五分之一,也不如法兰西、俄罗斯、西班牙等欧洲强国,因此,门罗主义在刚刚提出时,列强们嗤之以鼻。

不过,由于列强们互掐,美帝抓住机会强筋健体,1898年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美国向迟暮帝国西班牙发动了战争并战而胜之,夺取了古巴和波多黎各,南美就几乎完全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在经济上就是美国的附庸。英美资本只是把南美作为其原材料的来源地,作为其产品的倾销地,因而并未真心帮助南美工业化。

美帝第32任总统罗斯福



二战爆发前,南美各国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大多与轴心国关系不错,经贸往来频繁。如巴西就是德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德国是巴西棉花最大主顾,咖啡豆、可可第二出口国,德国帮助巴西建设一座大型炼钢厂,也是巴西最主要的武器进口国。纳粹思想在南美传播,纳粹的意识型态在南美有很大市场,同时在南美也有大量的德意日移民,像智利、乌拉圭、阿根廷等等至今军服也与德国军服很像。

国务卿赫尔



不过,在美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下,南美国家虽然心中仰慕元首,但是也没哪一个敢干出点出格的事来。毕竟谁都知道,如果不听话,在德国大军不远万里到来之前,美国大兵的皮靴就会踏进总统府。

参联会主席马歇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自己隔岸观火大发战争财,却以其“睦邻政策”和财政援助敦促南美各国加入盟国阵营。南美各国也不傻,老大不上阵,他们也就继续开矿采油,种咖啡摘香蕉,没事再跟元首眉来眼去一番好提高自己在同盟国的要价。直到珍珠港事件发生,南美才开始逐渐明确跟着老大站队,1942年1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会议上,一致同意与轴心国断绝外交关系。

阿兹特克之鹰

严格意义上墨西哥的地理位置算中美洲,自从被美帝打败失去了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墨西哥就成了美国的小弟。



1942年5月22日,两艘油轮沉没,美国调查后说是被德国潜艇击沉的,之后,墨西哥对轴心国宣战。但此时墨西哥的军事力量尚不足以在战场较量。当年,为缓解战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美国出台了招募外籍劳工的《布拉塞洛计划》,30万墨西哥劳工奔赴美国的工厂和农场,投身战时工农业。与此同时,美国对墨西哥空军远征军的军事训练也在同步进行,到1945年,一支由约300名墨西哥空军士兵组成,装备有25架P47D飞机的部队——第201飞行中队整装完毕,开赴太平洋战场。



从那时起,这支被称为“阿兹特克之鹰”的队伍,先后在菲律宾等地执行了超过90次对日作战任务,5人牺牲。他们主要参加的就是吕宋岛战役,整个吕宋岛战役盟军损失了8000多人,其中就包括201中队这五名飞行员。



他们的战斗能力获得了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的肯定。1945年11月,他们回到墨西哥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除此之外,还有40万人自愿加入到美军中参战,战后大多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

战争期间,墨西哥成了为美国提供战略资源最多的拉美国家,这也使得墨西哥经历了经济和工业的高速发展,这一段时间也被称着墨西哥奇迹时期,短短6年,墨西哥国民收入翻了两番。

叼着烟斗的眼镜蛇

上世纪30年代,巴西也曾是纳粹思想接受度很高国家之一,当时巴西拥有4万纳粹党徒,是欧洲之外人数最多的纳粹党员群体。当时的巴西总统是瓦加斯,他和阿根廷独裁者贝隆一样,都是纳粹的崇拜者和同情者,在意识形态上接近德国。1937年11月10日,他发动政变废止原宪法、禁止一切政党活动,使自己成了所谓的“新国家”的独裁者,而在同一年颁布的新宪法就是以法西斯德国宪法为蓝本的。

在当时巴西有约一百万德国移民,双方军事经贸联系密切。在今天的巴西,仍然有许多当年纳粹活动的遗迹,比如纳粹探险队的墓地、被废弃的纳粹农场等等。

巴西与德国的密切关系令美国十分焦虑,一旦巴西公开与德国结盟,那么美国后院将出现一个强敌,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为了拉拢巴西,美国积极展开了外交活动,派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前去游说,并在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向巴西提供了数额巨大的军事、技术和财政援助。

瓦加斯总统虽然在意识形态上欣赏纳粹,却又是个务实老练的政治家,他更看重巴西的国家利益,见美德两强都有求于他,便采取骑墙政策,两头拿好处。当1940年德军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时,巴西与德国克虏伯公司的大型现代化钢铁厂合作项目一直没有中断,而当1940年下半年,德国在大不列颠战役失利后,他逐渐偏向美国。1941年2月,瓦加斯向美国保证,如果美国受到一个非美洲国家攻击,巴西将按照美洲大陆团结一致的精神支持美国。同一年,美国开始资助巴西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建造大型钢厂,这个钢厂成了巴西工业化的象征。此后,美军援助英国非洲军团的的物资从迈阿密装运起飞,经停巴西纳塔尔加油后再飞往非洲。此外,巴西还积极拥护《大西洋宪章》,宣布与美国进行联合海上巡逻护航。

巴西倒向美国令希特勒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指责巴西是无耻的背叛,“元首的愤怒”导致了残酷报复,1942年2月至8月,德国击沉了近20艘巴西商船,遇难人数超过一千人。

“元首的愤怒”终于引起了巴西人民的愤怒,愤怒的人群袭击了德国领事馆以及德国人开的商店和报社。巴西政府此时对战局有了清醒的认识,预料德国必败,他们对德国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定清晰,同时也为了平息国内局势,瓦加斯政府最终于1942年8月28日对德意宣战。

巴西政府把这场战争看做机遇,认为参战有利于提高巴西在战后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因此下定决心参战,他们准备派出2万人的部队,包括海陆空军,占巴西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一。



但凭巴西的经济、军事、海运能力是无法独立组建一支远征军跨洋作战的,因此就与美国协商,敦请美国帮助他们实现这一壮举。然而美国对此并不热情,美国只需要巴西站队自己一方就可以了,并不希望他们派兵参战,因为巴西那点军力对战局无足轻重,弄不好还会成为盟军的负担。美国之前已经因为同样的原因婉言拒绝了墨西哥的参战请求,理由是海运能力不足,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可是巴西却不放弃,坚决要求参战,考虑到两国关系大局,美国最后同意了。

美国承诺向巴西提供二亿美元的武器和弹药,作为回报,巴西把生产的全部铝土、绿柱石、铁镍矿石、工业钻石、锰、云母、水银、生胶和钛全部卖给北方的“老大哥”。美国在巴西东北部设立军事基地,一年后又减免了巴西的部分债务。

愿望得到满足的巴西非常兴奋,立即紧锣密鼓地筹划组建远征军,他们征调兵员、训练部队、研究欧洲的战场环境,做足了各种准备。



希特勒听说巴西也要派兵参战时,不禁嗤之以鼻,他轻蔑地说:“巴西军队若能渡海远征,除非巴西的蛇开始抽烟斗!”巴西人得知元首的嘲讽后,感觉受到莫大的侮辱,就把远征军臂章图案设计成一条叼着烟斗的眼镜蛇,那条眼镜蛇看起来十分凶猛,而且大烟斗里冒着浓烟。由于希特勒最讨厌抽烟,所以这个图案既是对希特勒言论的回击,也是对他的反讽。

1943年7月2日下午6时30分,巴西远征军第一梯队5000名士兵,登上美国“曼将军”号运输船,奔赴欧洲战场。经过两周航行,“曼将军”号抵达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港。



这支由美国训练和装备的26000名巴西远征军陆军部队加入美军第五集团军,在克拉克将军(就是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并发表了著名感言的那位)指挥下投入意大利战场,虽然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在最早的战斗中发挥不佳,但是在紧张的战斗中他们也学会了本领,逐渐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远征军陆军部队攻破了德军一个师防守的阵地,俘获了一个德军榴弹炮师和三个残破的意大利师。至1945年5月5日,一共俘获了敌方将军2名、军官892名和士兵19679名,其代价是阵亡13名军官444名士兵,2064名战伤,658名事故受伤,被俘1名军官34名士兵,失踪16人。

远征军空军共有48名飞行员执行了445次战斗任务,出击2546架次共计5465飞行小时,投弹约1010吨,击毁了1304辆汽车、12列火车、8台装甲车辆、25座铁路公路桥梁和31个燃料库和弹药库。大队的损失是,飞机被击落22架,飞行员当中5名在防空炮火下阵亡,3名在事故中丧生,3名被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西除了派遣远征军直接赴欧作战,还在空运中转以及大西洋船队的护航中也作出了贡献。虽然没有远征军那么引人注目,但是这些贡献对于保护大西洋航线的畅通、巴拿马运河的防卫、加勒比、南大西洋的反潜作战以及补给运输交通线路的巩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二战中共有1889名巴西人在战争中阵亡,其中75%被潜艇击中身亡,在前线阵亡的约有65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西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源源不断地供应盟军战略物资,派兵作战.积极配合盟军的军事行动,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



参战给巴西带来了军事现代化、使巴西获得了进入工业时代的入场券,在南美洲拥有了更大的实力。通过与美国的深入合作,在巴西国内,瓦加斯总统所期待的经济军事各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参战以前所兴建的钢铁厂就是巴西的工业化所迈出的第一步,这以后,由于美国在巴西军事基地的建设,从客观上,巴西的铁道、机场、道路等交通设施比起战前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同样,由于远征军获得的现代化武器以及在实战中取得的现代作战的经验,巴西的国防力量比起南美各国也有了巨大的差异。无形中,巴西在南美各国中的威望也上升到了不可动摇的高度。



鉴于巴西在二中坚定站在盟国一方,并出兵打击法西斯的贡献,美国在成立联合国时提名巴西担任常任理事国,虽然后来因苏联和英国的反对作罢,可是巴西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切实提高;也因为二战中与美国结下的友谊,巴西得到了西方的大力援助,工业化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先进航空工业的大国,超越了阿根廷,是南美的领头羊。

纳粹的避难所

战前阿根廷相当亲德,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直到柏林快被攻克了才口头上站队同盟国从而逃脱惩罚。

阿根廷亲近德国,有一个人口上的因素。阿根廷是移民国家,人口多数来自欧洲,除了部分来自德国,大多数是意大利、西班牙后裔。而这几个都是法西斯国家,所以阿根廷的对外态度多少偏向轴心国。

这不是德军,是二战时期的阿根廷陆军



阿根廷是农业大国,产品需要出口,主要市场就在欧洲,二战一开打,这就麻烦了。

以1939年为例,阿根廷种植的农作物中,小麦四成,玉米九成以上,牛羊肉九成以上,羊毛七成以上都卖给了英国。阿根廷是英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欧洲,德国的进口需求同样很大。阿根廷和德国的贸易往来也很多,在三十年代,阿根廷每年都要向德国出口大量粮食和肉类,德国是阿根廷农产品的主要买家之一。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先进,阿根廷没少从德国进口工业产品。



而美国也是农业大国,其农产品与阿根廷是竞争关系。那个时候美国还不像后来那样是超级大国,仅仅只是工农业比较牛逼一点。那时候的强国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苏联和日本。在三四十年代,阿根廷实力比较强,想当南美的老大,可是美利坚却支持宿敌巴西,这让阿根廷很不爽。



二战开始后,德国高奏凯歌,横扫一大片,阿根廷判断德国将取得战争胜利。但是,由于战争原因,欧洲市场对阿根廷贸易的大门缓慢关上了。阿根廷着急了,只好找到美国,美国以为阿根廷弃暗投明了,拨给阿根廷1.1亿美元度过困难期。但让美国没想到的是,阿根廷刚收完钱就翻脸不认账了,拒绝和德国断绝关系。即使是美国拉上一帮美洲小弟围着阿根廷要说法,阿根廷依然不松口。1942年1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会时,美国代表都敲桌子警告阿根廷了,阿根廷还是那句话:“我们保持中立。”



阿根廷心说:你个凯子,咱俩人是竞争关系,格老子这会困难来你这骗点钱花,日后元首控制整个欧洲,俺还得和他做生意呢,想让俺得罪大金主,门都木有。

1943年12月,忍无可忍的美国拉上英国,对与德国眉来眼去的阿根廷实行制裁。此时,德军在欧洲战场败相已露,已无法向阿根廷提供更多支持。到这时,阿根廷才知道自己的麻烦来了,只好向美国服软。

阿根廷最出彩的不是在二战期间而是在二战后。46年上台的庇隆政府收留了大批的德国流亡人士,这些人大大加强了阿根廷的技术力量。

庇隆的父亲是意大利移民,母亲是带印第安血统的西班牙后裔,曾任驻意大利武官,1941年2月从意大利回国后开始投身政治,说他是准法西斯算是客气了,其实庇隆这家伙就是个纳粹。他曾经公开称纽伦堡审判是“一桩无耻行为”和“历史不会饶恕的最可怕的事情”。46年上台后这位独裁者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挽救纳粹分子不让他们受到惩罚。

他计划组织400万欧洲人移民,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革命的梦想。最终有200万人成功移民阿根廷,里面包括了大量的纳粹。同时,阿根廷还帮助德国的工厂转移资产以逃脱盟军的惩罚,甚至整座工厂直接拆迁搬运到阿根廷重新组装。

逃到阿根廷的党卫军头子艾希曼,1960年被以色列情报部门绑架到以色列受审被判处死刑



随着这些移民的涌入,以及阿根廷的洗钱行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工业设备及资金进入阿根廷,这也让阿根廷一跃而为发达国家。

比如阿根廷曾经在德国技术人员的指挥下开发出了箭式战斗机,性能相当不错,其设计师就是 Fw 190/Ta 152 系列战斗机的设计师。与箭式战斗机很像的就是著名的米格15。对比一下那时的新中国工业就可知阿根廷那时技术之先进。

不过,吃够了老本后,在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的时候,阿根廷也努力将自己从一个发达国家发展成一个发展中国家。

阿根廷前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统伊莎贝尔·庇隆(庇隆的第三任妻子,第二任才是阿根廷永不凋谢的玫瑰),在1970年代的一次听证会上似乎做出了纳粹敬礼

其余南美国家

哥伦比亚: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哥伦比亚与日本断交,1943年11月对德宣战。二战时由于工业品进口减少,咖啡输出增多,哥伦比亚的工农业都有所发展,国家黄金储备增加,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战后,美帝支持保守党,左翼的自由党领导山区农民组织游击队,与政府军进行了长期的游击战。

委内瑞拉: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马拉开波湖盆地油田的开发,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随着石油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委内瑞拉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二战期间,委内瑞拉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石油也基本被英美资本控制,闷头干活卖石油给盟国。

圭亚那:继续被欧美国家压榨,美国公司跑去那采资源。

厄瓜多尔:将加拉帕戈斯群岛租让给美国作空军基地。1941年厄瓜多尔同秘鲁发生边界武装冲突,结果失败,丧失大片国土。

智利:前期中立,后在45年2月向轴心国宣战。战后,继续执行对外追随美国、对内压迫人民的政策。由于美国资本的控制,智利民族工业发展非常缓慢,农业亦非常落后。

玻利维亚:一战前和智利打仗,输了,丢失大片领土;二战前,1932年,又和巴拉圭打仗,又被人打了,又丧失了大片领土。二战期间就是疗伤。

巴拉圭:平平淡淡过日子。

乌拉圭:“这场战争应该由金黄头发的人和黄种人自己解决。反正这是狮子与狮子为争夺猎物的斗争。”总统都这么说了,可想而知乌拉圭人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关起门来过自个儿的小日子。其实,不仅乌拉圭人这么想,绝大多数的南美人都是这么想的。


我淡如菊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进行的全球规模的战争。主战场在亚洲和欧洲,涵盖非洲、大洋洲、北美洲,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伤亡1亿人,5万多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是多的战争。

二战中,当其它洲打的不可开交时,却不见拉丁美洲的身影,它们似乎在躲猫猫。要说一点都没参战,又有点冤枉它们。我们可以把南美当时的情况分为4种:出兵派、骑墙派、内战派、打酱酒派。

出兵派:巴西、墨西哥

巴西作为重量级国家,和德国一直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从巴西进口农产品和矿业资源,巴西从德国进口军火。

美国一直把拉美当作自己的后院,容不得巴西与德国发展关系。所以美国逐渐对巴西政府施压,要求巴西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施以大量的物资援助,最终导致巴西与德国交恶。德国先用软的说服不见成效,就用武力攻击巴西商船,导致巴西对德宣战,并派出军队加入美军赴欧洲作战,成为南美洲派兵打击法西斯的国家。

墨西哥离美国太近,离上帝太远,美国喊一,不能喊二,只好采取跟随政策,派小股军事力量算是交差。

骑墙派:阿根庭、智利

同是南美国家,阿根廷和智利一直与德国眉来眼去。这两个国家都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面西班牙佛朗哥政府是倒向德国与意大利的。阿根廷总统庇隆曾在意大利留学,非常崇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加再上阿根庭与英国有马岛的分歧,想趁事调戏一下英国。所以阿、智两国,虽然后期被迫宣战,但一直在暗中支持轴心国。特别是在战后,阿根庭、智利庇护大量的法西斯分子,成为法西斯的避难所,成为两国的一个重要污点。

内战派: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拉圭

正当二战正酣、欧亚打成一锅粥时,秘鲁和厄瓜多尔也没闲着,因为边界争端开打。秘鲁陆空结合,闪电突袭,本来实力不占优的厄瓜多尔猝不及防,失利是唯一选择,最终被迫签订边界协定,结束战争,当然二战跟它们没有什么瓜葛。

玻利维亚与巴拉圭曾经因为边界问题爆发“查科战争”,两个国家都打的精疲力尽,还没缓过来,哪有闲工夫去管别人的事,疗伤是第一位的。

打酱油派:其它众多国家

二战期间,拉丁美洲除了巴西、墨西哥派兵支持同盟国,智利、阿根廷暗中支持纳粹德国外,其它国家都是在打酱油。大部分国家都在美国的压力下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对法西斯宣战,基本都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已,不出工更不出力。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没实力、也没有意愿参加大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时乌拉圭领导人说:“这场战争应该由金黄头发的人和黄种人自己解决。反正这是狮子与狮子为争夺猎物的斗争。”当然,他们也不是无所事事,像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有石油,其它国家盛产咖啡、大豆等农产品,两边卖顺便发点战争财。


胡家成hujc


也正是因为南美洲独特的地理优势,让这里的人除了本地人就是殖民者的移民后代,这里地广人稀,他们可以有大量的资源可以挥霍,比如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地方是非常悠闲的,他们的超市早晨开门营业,到了中午就休息了,到下午再开门营业,每周末都会和家人出海旅游。


大部分的南美国家还是该发展经济的发展经济,该在国内争夺政权的争夺政权,基本上没有被卷入战争。南美多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比如英国、西班牙等,欧洲战场跟他们也没多大关系。相反,他们还为战争国家提供物资,虽说军火工业落后,但衣食住行啥的也捞了一笔。所以说,二战,南美还是爽歪歪的。



既然殖民头目打仗去了,那么,被殖民的民族自然会趁机反抗,掀起一系列反抗殖民国家的斗争。也就是说,南美的国家和民族解放战争还是很火热的,因为有了客观条件,大好时机。简单总结,就是搞贸易往来,发展经济,国内政权斗争,解放运动等。比起盟国和法西斯的激烈对抗,死的死,伤的伤,挫败的挫败,南美很稳很赚。

当然以上所说的是除了巴西的,巴西参与了一战二战,并且积极从德国进口军火装备。还有2万多巴西远征军参加意大利战役,其他国家都没有加入这场战争中。


大老二爷


能干什么,忙着发财啊。发其他国家的国难财,毕竟二战的战场在欧洲和亚洲,跟美洲没啥关系。所以美洲也就成了工农业产品的生产集聚地,什么牛啊羊啊各种肉类,小麦啊蔬菜啊各种谷物食品,衣服,罐头,乃至军械都大量生产,自然让他获取了丰收的利润。所以他们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明的不敢说,内心里边估计巴不得希望战争打得久一点,他们赚钱的时光也多一点。那会也是南美洲几个国家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了。在世界前20gdp里面就占了好几个。所以,这也是拉美人的性格,目光短视,善于发国难财。最终养成了不劳而获的性格,国家也始终发展不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