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春秋戰國時期,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期,各種思想,百花齊放,互相碰撞,又融會貫通,在歷史的浩瀚的海洋裡,譜寫出磅礴壯麗的詩篇。孔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等等大家的著作,影響至今,無人能夠企及,也無人能夠超越。在讚美他們的同時,也為後世的來者感到悲哀,一代一代人,為什麼就不能有所創新,有所超越!為什麼只剩下淒涼的膜拜!如今專家遍地,大師漫山遍野,如同河蟹橫行霸道,語無倫次,嬉笑怒罵,卻全是忽悠,全是套路。

趙高,趙氏,按照那個時代的民族劃分,他應該是趙國人,傳說趙高是趙國的宗室遠親,在趙國被不可一世的大秦國滅亡之後,趙高的兄弟被處以殘忍的宮刑,其母也受刑戮,然後進入秦宮,也有一種說法是趙高不是宦官,而是秦國的貴族,說趙高是宦官實屬後世誤傳。歷史上關於趙高進入秦宮的說法歷來紛繁複雜,眾說紛紜。歷史是歷史人物寫的,真真假假,虛虛幻幻,無從考證。我們看歷史,也不能完全相信,必須要有獨立思考,自由思辨的能力。

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傳聞趙高最開始只是秦國一個小小的宦官,他的任務是服侍始皇帝。秦始皇臨終時將遺詔交給趙高,說明趙高這個人很聰明,很得始皇帝的信任。趙高並沒有聽從始皇帝的命令,說明趙高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他並不是什麼狗一樣聽話對主人忠心耿耿的奴才,趙高按照自己的想法篡改了始皇帝的命令,遊說秦國心腹大臣李斯,並且將聰明一世狡詐無比的李斯說服,可見趙高不是一般的人。他不但能夠把握歷史趨勢,而且善於洞察人心,知道什麼樣的魚,用什麼樣的餌料,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絕代英雄。

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趙高聯合李斯扶立胡亥為王,胡亥也並不是什麼昏庸無德之人,據史記:七十列傳·李斯列傳中記載:趙高扣留了始皇賜給扶蘇的詔書後,對公子胡亥說:“皇帝去世了,沒有詔書封諸子為王而只賜給長子扶蘇一封詔書。長子到後,就登位作皇帝,而你卻連尺寸的封地也沒有,這怎麼辦呢?”胡亥說:“本來就是這樣。我聽說過,聖明的君主最瞭解臣子,聖明的父親最瞭解兒子。父親臨終既未下命令分封諸子,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趙高說:“並非如此。當今天下的大權,無論誰的生死存亡,都在你、我和李斯手裡掌握著!希望你好好考慮考慮。更何況駕馭群臣和向人稱臣,統治別人和被人統治,難道可以同日而語嗎!”胡亥說:“廢除兄長而立弟弟,這是不義;不服從父親的詔命而懼怕死亡,這是不孝;自己才能淺薄,依靠別人的幫助而勉強登,這是無能: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不服從,我自身遭受禍殃,國家還會滅亡。”趙高說:“我聽說過商湯、周武殺死他們的君主,天下人都稱讚他們行為符合道義,不能算是不忠。衛君殺死他的父親,而衛國人民稱頌他的功德,孔子記載了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更何況辦大事不能拘於小節,行大德也用不著再三謙讓,鄉間的習俗各有所宜,百官的工作方式也各不一樣。所以顧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後必生禍害;關鍵時刻猶豫不決,將來一定要後悔。果斷而大膽地去做,連鬼神都要回避,將來一定會成功。希望你按我說的去做。”胡亥長嘆一聲說道:“現在皇帝去世還未發喪,喪禮也未結束,怎麼好用這件事來求丞相呢?”趙高說:“時光啊時光,短暫得來不及謀劃!我就像攜帶乾糧趕著快馬趕路一樣,唯恐耽誤了時機!”

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胡亥並非什麼昏君,也不是什麼傻子,他知書達理,深明大義,然而他的老師是趙高,老師的話不可能有錯,也不能不聽,自古以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欺師滅祖天打雷劈啊。教育很重要,真的很重要,趙高對胡亥的早期教育也是很好的,要不然胡亥根本說不出那樣的話。胡亥認同老師的話,是很正常的,因為老師一直以來說的教的都是對的,而且趙高此番說的話,也是很有說服力的,胡亥如此這般,並不是什麼大逆不道,而是替天行道。

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趙高搞定了胡亥,然後又搞定了幾乎是秦國最聰明的人丞相李斯,所以趙高絕不是一般的人,他為什麼要立胡亥,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說是報復,有人說是陰謀,有人說是自私,都不得而知,畢竟你永遠都無法走進趙高的內心世界。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大秦的掘墓人,滅亡大秦的第一功臣,非趙高莫屬。

趙高假傳詔書逼死始皇帝最鍾愛的兒子皇長子太子扶蘇之後,又殺死了蒙毅等重要大臣,始皇帝的十個公子在咸陽街頭也被斬首示眾,始皇帝的十二個公主也沒能逃過劫數,也在杜縣被分裂肢體處死,財物沒收歸皇帝所有,連帶一同治罪的不計其數。始皇帝的兒子盡被趙高假借二世之手誅滅,連女子都沒有放過,這使得秦王朝走向萬劫不復的境地。俗話說,借船出海,成功的人都是善於借力的人。

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始皇帝的子女並非無能之輩,忠義仁愛之人也不止扶蘇一個,公子高想外出逃命,怕被滿門抄斬,就上書說:“先帝活著的時候,我進宮就給吃的東西,出宮就讓乘車。皇帝內府中的衣服,先帝賜給我;宮中馬棚裡的寶馬,先帝也賜給我。我本該與先帝一起死去而沒做到,這是我做人子的不孝,做人臣的不忠。而不忠的人沒有理由活在世上,請允許我隨先帝死去,希望能把我埋在驪山腳下。只求皇上哀憐答應我。”此書上奏以後,胡亥非常高興,叫來趙高並把此書指示給他看,說:“這可以說是窘急無奈了吧?”趙高說:“在大臣們整天擔心自己死亡還來不及的時候,怎麼能圖謀造反呢!”胡亥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賜給他十萬錢予以安葬。可見公子高也並非貪生怕死的無能之輩。

趙高,出生年月不詳,嬴姓,趙氏。在秦始皇時期,趙高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深得秦始皇的信任,還讓他做了二世的老師,如果趙高沒有點墨水,怎麼可能成為皇子的老師。在二世時,趙高不但是二世的老師,還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丞相。趙高原本應該是趙國人,從小天資聰慧喜歡讀書,而且傳聞趙高長得儀表堂堂,一表人才。史料記載他體魄高大強壯,武藝非同尋常,才華出眾,書法一流,絕非市井之流,等閒之輩。關於趙高到底是不是宦官太監一事,我們只能看看歷史如何記載,趙高為大秦挖墳掘墓,後世對其褒貶不一,正史野史,有時候你根本無法分辨誰對誰錯,趙高發誓要為自己的兄弟和母親報仇,是一個原因,為趙國報仇,也是一個原因,當然這兩個原因可以合併成一個原因。那麼趙高到底有沒有野心呢,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秦始皇聽聞趙高力氣大,通曉獄法,還長得儀表堂堂,便將他提拔出來,做了中車府令。中車府令應該就是一個管理皇宮馬車的官職,從這小小的官職起步,趙高逐漸開始在秦國大展身手。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形容趙高再好不過。趙高雖然力氣大,有武功,但是他從來不跟秦始皇來硬的,拿雞蛋碰石頭是毫無意義的,他一直在等待機會,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二十年也不晚。他不叫也不罵,因為天天口沫四濺地打嘴炮是毫無意思的,首先要生存下去,然後要有發展,小心地打入內部,一步一步地登上高位,只有深入瞭解秦帝國的核心,掌握秦帝國的大權,才能改變抑或是消滅秦帝國的命脈。

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趙高是一個善於變通,善於察言變色的高人,趙高對始皇帝的性情應該是瞭如指掌,趙高幫助始皇帝處理各種繁雜的事務,這一處理就幹了二十多年,深得始皇帝的信任。趙高從最初的管理車馬的小小官員到後來成為秦宮的最高主管,趙高走到這個位置,走了二十多年,一個人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為復仇做準備,抑或是為了某某野心,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做準備,都不是什麼好玩的事情,都是讓人佩服的事情,關鍵那還是一個聰明絕頂,武功高強的人。

沙丘政變確定了自己的地位之後,趙高用計幹掉了之前的同謀李斯,以絕後患。為了排除異己,試探人心,趙高開始發威,放出一個大招:指鹿為馬,把那些不聽話的,自以為很正直的所謂的忠臣全部殺掉,留下見風使舵,貪生怕死的,這些人完全可以收買,就是不能收買,也懼怕趙高的威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能就是跟趙高學的,趙高是二世的老師,那是有學生不聽老師的話的道理。

秦國曆代君王花費巨大的軍力物力財力人力建立起來的史無前例的強盛帝國,在趙高的手裡,瞬間化為灰燼。這一切的一切,不過就是一場權力的遊戲。真正的高手,從來不大喊大叫,也不會整天抱怨牢騷,罵這個罵那個,真正的高手,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因為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改變一些東西,比如這個世界。

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二世在上林苑中齋戒,不小心殺了人,趙高就讓他的女婿咸陽令閻樂出面彈劾,說是不知誰殺死了人,把屍體搬進上林苑中。趙高就勸諫二世說“天子無緣無故殺死沒有罪的人,這是上帝所不允許的,鬼神也不會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將會降下災禍,應該遠遠地離去皇宮以祈禱消災。”二世就離開皇宮到望夷宮去居住。

我不知道那時候秦人所信的上帝和今天的上帝有什麼不同,不過他們都有齋戒,祭祀的習慣。秦人對於東方的國家來說,可能也就是那個時代的西方人。無論他們信仰的是什麼上帝,總之,他們是信上帝的。有人說夏商周都是白人政權,可能也並非是空穴來風,秦人完完整整地繼承了周人的衣缽,包括祭祀禮儀。不同的是,周是類似於歐洲的分封制的封建國家,而秦帝國是集權國家。上天將會降下災禍和《聖經》裡上帝將會降下災禍,幾乎就是同樣的表達。天子之上還有上帝,這讓天子行事不能為所欲為,連天子也不能無緣無故殺死沒有罪的人,那是上帝所不允許的,天子也懼怕會被上帝懲罰。然而自大秦以後,就再也沒有懼怕上帝的天子。

如果不是趙高的攪和,大秦不至於那麼快就滅亡,胡亥不是暴君,扶蘇更不是昏君,那麼上帝,就不會那麼早早地被這片大地上的人遺忘。無論那個上帝是什麼樣的上帝,最起碼讓人類百姓還有點畏懼,讓統治者和臣民不敢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

趙高有女婿,說明趙高有女兒,說趙高是太監,有點牽強。

世人只知道趙高的過,卻不知道趙高的功,絕世英雄的人生你不懂~

據史記記載:趙高逼迫二世自殺之後,取過玉璽把它帶在自己身上,可是身邊的文武百官無一人跟從;他登上大殿時,大殿有好幾次都像要坍塌似的。趙高自知上天不給予他皇帝之位,群臣也不會答應,就把秦始皇弟弟的弟弟叫來,把玉璽交給了他。在這裡,你會發現,上帝,上天,還是讓趙高感到畏懼的,如果沒有上帝令趙高感到畏懼,那麼趙高,就不會,也沒有理由把玉璽交出去。他完全可以再次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按趙高的才智,搞一個新的指鹿為馬不是什麼問題,你看看後世的那些心裡沒有上帝的統治者陰謀家為了爭奪權力,六親不認,無惡不作,動不動就大開殺戒,肆無忌憚地屠殺百姓,因為他們無所懼怕,他們心中沒有什麼上帝,也沒什麼上天,他們根本不擔心什麼上帝的懲罰,他們自己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曹操後來始終不放大權的原因,可能就是看見了趙高的遭遇。趙高放權之後,被誅滅三族,曹操也明白,自己要是放權,自己家族的遭遇肯定也是如此。趙高佩戴玉璽,可能就是試探群臣的反應,他可能並不是什麼野心家,他可能就是一個一心想報仇的可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