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献青春力量!看焦作90后、00后战“疫”的别“Young”风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马愿

“我愿意到第一线工作!”

“面对疫情,我不能退缩!”

“我要为家乡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这些铿锵的宣言,出自焦作一批“90后”“00后”的年轻人,他们是在请战书上坚定地按下红手印的警察,他们是奋战在最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是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学生志愿者……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焦作一大批年轻人挺身而出、担当奉献,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青春力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焦作青年的精神风貌。

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

“我愿意全身心投入到隔离工作第一线”。疫情发生后,焦作市公安局团组建青春战“疫”突击队,谢翼飞主动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并主动申请焦作第一个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站工作。

为了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谢翼飞严格做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

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情绪不稳定,谢翼飞还需要时刻准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2月初,一名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刚刚进入隔离站,就要离开,情绪非常激动。谢翼飞向他讲道理、讲政策、讲危害,经过半个小时的劝说,这位隔离人员最终安心地在隔离站住下直至隔离期满。

为了方便了解隔离人员的生活状态,谢翼飞还利用微信群和隔离人员进行沟通,与隔离人员“拉家常”,鼓励他们乐观面对,安心隔离,早日健康出站。

在抗疫一线,谢翼飞连续工作了44天,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3月10日,因在疫情期间表现突出被焦作市公安局批准火线入党。

遇到困难,绝不退缩

“面对疫情,我不能退缩。”疫情发生后,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组建青春战“疫”突击队,该院感染二科90后医生苏静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

1月24日,除夕,苏静加入抗击“战役”。在疑似病区,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后,热气和汗水每天都会模糊护目镜,更难熬的是转运病人时的“冷热交加”。

在转运病人时,为了防止感染,从运送车辆、医护器材到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消杀。防护服里热气蒸腾,进行消杀时,室外消毒液的喷洒又凉的透心,如果接下来还有病人运送的话,还必须在室外等待车辆消毒通风完毕后才能出发。

“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因为这是我的职责。”苏静说,在疑似病区工作期间,要面对许多问题,这根本不打算什么。看到病人康复,感觉再怎么辛苦都觉得很有意义。

青春的我们,有责任与担当

“我要为家乡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疫情发生后,首都体育学院大一学生、焦作市马村区返乡大学生,“00后”的李艺欣积极响应焦作团市委发出“思源行动·青春战‘疫’”号令,主动号召周边的返乡大学生参加“思源行动·青春战‘疫’突击队”。

从2月10日到3月10日,李艺欣所带领的青春战疫小分队,参加了多个村口的卡点值勤,为村民测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累计服务时长达到5000多个小时。

针对很多学生在家课业无人辅导的问题,李艺欣与返乡大学生招募了60余名大学生,组成了青春战“疫”线上辅导小分队,开设“青春公益微课堂”,线上辅导学生,为了能辅导贫困户家孩子,她们把青春公益微课堂从线上辅导延续到线下。

她们还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中,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李艺欣带领突击队员们第一时间与所在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对接,帮助贫困户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

“我觉得青春要有责任与担当,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返乡大学生加入到‘思源行动’中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我们所热爱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李艺欣说。

在怀川大地上,85支各类青春战“疫”突击队,让青春战“疫”突击队的旗帜在各类疫情防控重点领域高高飘扬;90%以上都是“90后”“00后”的返乡大学生团队,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家乡;3000多青年志愿者,在战“疫”前线筑起青春长城……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90后”“00后”逆行而上、敢打敢拼,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精彩篇章。在经过疫情的洗礼与淬炼后,她们也必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