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难忍,没想到是洗澡惹的祸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洗澡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现在洗澡不像多年前是一件奢侈的事,天天洗澡大部分的朋友都可以做到,甚至有的人一天洗几次,但是你会发现洗澡越勤,皮肤居然出现瘙痒,越洗越难受...

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皮脂腺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对皮肤起着保护和滋润的作用。

夏天的时候,人体的皮脂腺分泌旺盛,这个时候每天洗澡是没有问题的。

但到了冬天气候比较干燥,人体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会大量减少,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是保持较勤的频率去洗澡,皮肤就会出现瘙痒等问题,届时洗洗更健康就不再适合爱干净的你了。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皮脂腺分泌油脂的量也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对于老年人来说,洗澡更不能频繁。

除了洗澡不能频繁,洗澡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不注意,洗澡可能会影响健康甚至致病,特殊情况下还将危及生命。


皮肤瘙痒难忍,没想到是洗澡惹的祸


1、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澡

经过剧烈的运动后立即就去洗澡,机体会受到热水刺激后,导致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增加,从而造成心脏和脑部等的供血不足,大脑易缺氧;同时会因为出汗增多,有虚脱风险。

因此,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澡,人常会有头晕、眼花和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引起血压下降、虚脱、休克和晕厥。运动完后,最好休息一段时间再洗澡。在洗澡前后和休息时间,可适当补充水分。

2、饱餐后不宜马上洗澡

进食后由于食物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黏膜小血管扩张,血液分布集中在消化系统,而脑组织血流量相对减少,这是人们为何会有饱餐后困倦的原因。

如果这时马上洗澡,热水刺激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向表皮血管分流,一方面使脑组织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可能导致晕厥;另一方面胃肠道血管血流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会导致消化不良而易引起腹胀不适。

3、酒后不宜立即洗澡

对于喜欢喝酒的人,要注意酒后不应该洗澡。乙醇会抑制肝脏的活动,阻碍体内血糖恢复。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此外,因为洗澡时人会出汗,血液中的乙醇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能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可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心脏病或脑中风发作。并且,肝脏活动受酒精抑制,阻碍肝糖原释放,而洗澡会使人体能量和葡萄糖消耗增加,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

4、老年人空腹不宜洗澡

饥饿状态下同样不宜洗澡,这时洗澡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人体出汗过多,容易引起血糖、血压下降,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老年人甚至会引发脑血管意外。

5、高血压者晨起后不宜洗澡


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来说,醒来马上坐起或下床,由于体位的突然改变容易引发头晕等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一旦脑部供血不足,轻则头晕,严重可发生脑血管意外。所以,高血压患者睡醒后建议先继续保持卧床姿势30秒~1分钟,然后缓慢坐起,最好先在床上静坐2分钟,如无不适再缓慢下床。

舒舒服服的洗个澡是很多人工作回家后的一种放松方式,有的人洗一次澡需要经历2、3个小时,总觉得这样才能洗干净,然而洗澡时间太长会对身体造成较强的刺激性,一般而言,每次洗澡30分钟左右即可。

洗澡也是有方法的,靠谱洗澡,注重健康细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