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面對孤兒寡母的局面 恭親王沒有發動政變奪位?

作為晚清最著名的政治家,洋務運動的倡導者與推動者,恭親王奕忻的才幹與能力與目共睹。據說,道光皇帝在確立皇位繼承人時,曾經在咸豐皇帝與恭親王之間猶豫很久,最終以孝治天下的理念讓道光選擇了咸豐繼承皇位,也造成了歷史的遺憾。

為何面對孤兒寡母的局面 恭親王沒有發動政變奪位?

為何在咸豐皇帝死後,面對孤兒寡母的局面,有能力又有人望的恭親王沒有趁機發動政變奪取皇位呢?

首先,說一說合法性問題。

作為道光皇帝的兒子,在咸豐皇帝已經繼位的情況下,他其實已經被排除在皇位繼承人的範圍之外了,後續的皇帝只能出自咸豐皇帝一脈了。

咸豐皇帝在臨死之前,明確指定了同治皇帝繼位,同時安排了輔政大臣輔助朝政,這已經向天下宣告了同治皇帝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如果恭親王強行奪位,不僅面臨天下人的群起攻之,而且也不合兄弟之情。

恭親王的兵權與支持,說到底是他的身份起了作用,因為他是道光皇帝的兒子,咸豐皇帝的弟弟,同治皇帝的叔叔,在一定程度上是皇權的代理人,所以支持他的人,不僅是支持他這個人,更是支持他背後所代表的皇權!如果恭親王強行奪位,那他就會成為亂臣賊子,他所代表的皇權身份也就消失了,原先支持他的人也會離他而去,那他真的得不償失。

經過辛酉政變,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也展露無遺,如果恭親王敢於奪位,那麼這兩位太后就會成為名正言順的皇權代理人號召天下討之。

其次,說一說天時問題。

為何面對孤兒寡母的局面 恭親王沒有發動政變奪位?

此時的清朝,內有太平天國之亂,外有英法聯軍入侵之禍,正處於內憂外患之時,如果強行奪位,那就更加削弱了清朝力量,那時天下還能不能坐的穩,真的成了問題!

因此,為了清朝的江山穩定,恭親王也不會強行奪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