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如何適應?

吃完午飯,又和兒子一起去河邊上的廣場上打乒乓球。

雖然現在太陽較大,路上的行人還是不少。大多都是邊走邊玩,愜意得很。

河堤邊上種植的成片的二月蘭和秋英,都爭先恐後地開出了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小花朵,生怕錯過了這溫暖的陽光。

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如何適應?


這些可愛的小花吸引了很多孩子,也包括我兒子。他早已把打乒乓球的事忘到九霄雲外了,蹲在那片花海邊上,看看花,又看看那些那些做驚呼狀的家長和孩子們。

離我兒子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兩三歲吧,也蹲在那裡,這朵摸摸,那朵摸摸,很可愛的樣子。

她的奶奶蹲在旁邊,在教她念古詩,可是小女孩的心思全都在這些花上面,對奶奶的詩一點興趣都沒有,讓奶奶有些懊惱。

小女孩沒有興趣,倒是激起了我兒子的表現欲,張口就說出了剛學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小女孩也不示弱,看著我兒子,眼裡充滿了挑釁:“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兒子見有人向他發起挑戰,不好意思了,一邊嘀咕著“還要和我比詩呀”,一邊換了個地方看花去了。

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如何適應?


有幾位家長都聽到了小女孩背的詩,都誇她真聰明。奶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開始陪著小女孩快樂地看花,教她花和顏色的英語單詞。雖然發音不是很標準,但是,那一片苦心真的很讓人感動。

一路上,我們走走玩玩,玩玩走走,那個小女孩時而在我們前面,時而在我們後面,每一次的擦身而過,我都能聽到奶奶在就地取材地向小女孩灌輸知識。因為有剛才的小插曲,我和兒子都對她們祖孫倆有點印象。

打了一會兒乒乓球,兒子累了,我們坐在足球場的草坪上休息。

兒子眼尖,又看到了不遠處在草坪上奔跑的,那個背詩的小女孩。她小臉紅撲撲的,頭髮都汗溼了,隔汗巾上的小白兔在她的背上一跳一跳,怪可愛的。

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如何適應?


奶奶跟在後面,累的氣喘吁吁,不停地交待她“慢點跑,別摔了”。

跑了一會兒,小女孩停下來,喝了一口水,表示肚子餓了。

奶奶一陣狂喜,興奮的說:“你終於餓了?!”然後從包包裡拿出一個白白的饅頭。

奶奶用手隔著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剝下饅頭的皮,把饅頭中間的部分喂到小女孩的嘴裡。說實話,我是第一次看到把饅頭剝了“皮”再吃。

小女孩一邊吃著,一邊盯著周圍,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踢球,有的什麼都沒做,就是在瘋鬧……這一切,都讓她很好奇。

奶奶認真地看著小女孩的嘴,看到她做了一個下嚥的動作,馬上把剝好的饅頭送到她的嘴邊上。

眼看小女孩這一口又要嚥下去了,奶奶馬上不失時機地送上饅頭,不知道是小女孩看到了什麼,一個興奮的轉身,把奶奶手上的饅頭打飛一米開外。

“你真是個小壞蛋。”奶奶笑嘻嘻地嗔怪著,撿起草坪上的饅頭,丟進垃圾桶,“還吃不吃?幸虧奶奶今天帶了兩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