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糖≠完全不吃糖!這類人群不適宜戒糖

不論是“養生界”還是“減肥黨”,戒糖一說在當中盛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打開社交媒體,關於“抗糖”、“控糖”的相關分享並不罕見。有人聲稱減少糖分吸收能讓肌膚“返老還童”,有的人甚至將“食糖=快樂=上癮=死亡”這一等式奉為“真理”,告誡自己遠離糖分。

  小時候恨不得多吃幾顆糖的你,到今天對糖避而遠之。這不禁讓人發問:糖,究竟為何“淪落”到這個地步?

戒糖≠完全不吃糖!這類人群不適宜戒糖

  總說戒糖,身體到底需要多少糖?

  作為均衡飲食的重要一環,每天攝入的糖分不應超過從食物、飲料獲取總能量的5%。對11歲以上的人來說,每天需要攝入約30克糖。

  而健康中國行動發佈的“減鹽、減油、減糖”倡議,到2030年,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

  總的來看,減糖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糖的存在本不是錯,錯的是嗜糖

  糖,是大多數食物裡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於人體發揮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熱能。而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糖也被添加到許多食物當中,製成加工食品。

  因糖在身體裡會轉化成能量,且攝入糖分過多會導致體重超標、誘發齲齒、促進肌膚老化,這也成了不少人“攻擊”糖的原因所在。

  儘管如此,我們的重點應該放在減少糖攝入超標上,而不是完全不吃糖。事實上,掌握好時機適量攝入糖分,對人體是有益的。

  如疲勞飢餓時,食糖可提高血糖;頭暈噁心時,食糖可恢復血糖穩定情緒。當然,我們更應該做的是:一日三餐規律進食,保持營養均衡,就能維持身體一天所需的糖分,不需要額外攝入糖來充“救急”了。

戒糖≠完全不吃糖!這類人群不適宜戒糖

  戒糖“一刀切”,不一定是好事

  人們對戒糖最常有的誤解,就是把戒糖等同於完全不攝入糖。而這樣的“一刀切”未必都是正確的,也未必適合所有人。

  更科學地抗糖,不妨參照以下幾點。

  一、攝入天然糖分,遠離添加糖

  蔬菜、水果、純牛奶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糖,這類糖作為身體糖分的來源可不戒除。我們真正需要戒除的糖分是飲料、加工食品裡存在的遊離糖。

  二、烹飪時少放糖,清淡飲食

  有些小夥伴喜歡在烹飪時放糖提香,或是加一些醬料。這樣的烹飪方式也容易令糖分超標,建議添加調料時適可而止。

  三、這些食物有更好的選擇

  白米、白麵這類精加工的主食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對血糖影響較大。生活中,我們可以偶爾以粗糧替代精緻碳水主食。

  四、低血糖人群別亂戒糖

  低血糖人群,意味著身體能量不足。此時若因戒糖導致血糖下降、能量不足,身體生理機能就可能受到影響,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