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戀女生怎麼追回?


迴避型人格常常給人若即若離的感覺,在追求的過程中,總是讓人摸不清頭腦,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改退,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對方敏感的小尾巴,然後前功盡棄。

每個迴避型都有一張成熟、獨立、理智、靠譜的面具。在感情中行事果決,擅長處理情緒、更擅長冷戰,跟他們相處過的伴侶幾乎都會給出這樣的評價:冷酷、絕情。有趣的是,這類評價通常由迴避型親口轉述。

我曾聽到一位迴避型朋友,在談起上一段感情時用著很得意的語氣描述如何用冷漠來屏蔽女友求和,後來被女友罵他太絕情。“

有趣的是,他給自己總結:好像每一任都這樣說過我,習慣了!”語氣中仿若驕傲,一種安全感呼之欲出。

“當一段關係遇到問題時,迴避型的人往往會很快責怪他人,這反過來又給他們的伴侶帶來很大的壓力”。

迴避型的人容易把感情問題歸咎於伴侶,往往會找藉口保持情感距離”迴避人格嚴重的人,不用說是正常的親密關係,就連關係比較親密的朋友都很少有。所以到底應該如何來做,才能和迴避型人格的女生拉近關係,讓她們對你敞開心扉呢?

1.迴避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通常回避型人格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父母的影響,過往伴侶的影響,

第一種: 父母的影響

調查者發現,當一個孩子生長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當中時,越是被忽視的那個孩子,成年後約容易成為迴避型人格。

這種被忽略的感受會被TA帶到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當中,雖然因為被對方忽略而感到痛苦,但是也同樣因為被忽視的感覺而感受到舒適。

因為這是他們從小已經習慣的舒適區,在這個舒適區當中,和別人保持距離的慣性讓他們感覺的安全,避免自己因為對對方過度依賴而被傷害——潛意識在尋找與童年相似的被忽視感覺,也稱之為慣性迴避。

舉個例子來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如果大人對孩子的關照無法如期而至,而且不能持續給與孩子熱情的關注,偶爾會出現拒絕或者不耐煩的態度勉強而為之,那麼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靠不住的,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無法對父母表現出親熱的態度,懷疑和不信任這種親密關係的建立。

第二種: 過往伴侶的影響

由於後天親密關係的不成功,所謂遇到了太多“渣男”把自己弄自閉了的女生,也比比皆是。

因為被一段段不靠譜的戀愛傷害,內心下意識產生了為了保護自己,而拒絕迴避別人的想法。和別人保持距離和陌生感,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要想要攻破因為這個原因形成迴避型人格的女生,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很難,具體方法,我們在第三點的討論攻破方式的時候解釋。


迴避型依戀女生怎麼追回?


2.迴避型人格的類型

心理學家Bartholomew指出了成年人在親密關係中的四種依戀模式,分別為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和疏離型。而其中恐懼型和疏離型就是典型的兩種迴避型人格。

所謂恐懼型(Fearful)就是指,因為害怕被拒絕而極力避免和他人發生親密關係。他們的內心是非常矛盾的,既希望有人喜歡自己,但與此同時又擔心自己因此離不開別人。和別人發生親密的接觸使他感到不安,很難完全相信和依賴別人,擔心受傷。通常這種情況都會出現在上述中,因為後期多次親密關係的不成功,而形成迴避型人格特點,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和不信任。

疏離型(Dismissing)則是指,就算是沒有親密關係,也感到非常的安全,對他們而言,獨立和自給自足更加的重要,不喜歡依賴別人更不喜歡別人依賴自己。個性通常都比較獨立冷淡,親密關係對於TA們來說,可有可無。與別人分享情緒無法讓他們感覺舒適,反而容易形成很大的壓力。

他們的核心價值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受束縛的一生”,不接受依賴,認為獨立的狀態是最好的,所以他們會避免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自我責任感比較強。他們非常不擅長與人正面衝擊,所以常常選擇退讓,以求時態平息,也是為了避免衝突帶來的苦惱。

他們也很少對別人流露自己的真實情感,同時也因為害怕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造成失誤,所以久而久之對對方的表達的情緒信息不夠敏感,會被別人認為遲鈍和不解風情。這種情況通常都是出現在,從小受父母影響比較深而形成的迴避型人格特點。傾向於比較獨立自我的人格,認為只能靠自己,對建立親密關係並不熱衷。

這裡要引入一個“依戀類型維度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疏離型和恐懼型的差別:

圖中所示:

迴避親密(avoidance of intimacy)的差異會影響人們接納,互相信賴的親密關係的難度。

憂慮被棄(anxiety about abandonment)的差異會影響到擔心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的價值而離開自己。


迴避型依戀女生怎麼追回?

這其中,疏離型的人並不擔心被拋棄,但卻非常回避親密關係,由於他們對自我是非常肯定的,認為只有自己可以靠得住,所以對自己並不懷疑,懷疑的只是與別人建立的親密關係;恐懼型的人則是兩方面都表現了極度的不放心,由於擔心自己被拋棄,所以對自己極度的不信任,從而導致了對親密關係的極度不信任。

3.“攻破”迴避型人格的方式

瞭解了不同類型的迴避型人格,接下來我們來分別說一下如何攻破他們的防線,成為他們信賴和依賴的對象。

第一種:攻破恐懼型迴避人格

如同我上述講述的,恐懼型迴避人格的形成通常都是由於,後天多次的,親密關係的不成功而導致的,對親密關係的不信任。

你的主線:主動溝通,推進關係,持之以恆

對於這種後期轉型的迴避人格來說,其實她們內心深處對親密關係是有極度的渴望的,正是因為有這種渴望才會屢屢受傷。所以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就是,主動去溝通!

對方可能開始對你有所拒絕和迴避,回覆冷淡,但其實她們內心是有波瀾的,在開始的時候一定不會像你表現出來。你只有持之以恆的不斷主動去和她溝通交流,建立她對你信任,自然而然她的迴避行為就會慢慢減少。

當然我說的主動溝通不是說你要無時無刻的都在粘著對方,這樣反而效果不佳。你的聊天內容要保持適當的關心,時間上不易太過頻繁。比如發短信,保持在每天3-5條基本的問候,讓對方感覺到恰到好處的溫暖關懷,又能看到你持之以恆的決心,而不是隨便玩玩。短信內容也避免過度暴露需求感,你可以只發送早安,記得吃飯,天冷了多穿點,晚安…諸如此類簡單又關心人的話,不需要試試表達你對對方的愛,一句簡單的關心勝過千言萬語的油膩套路。

切莫操之過急,對於這種被情傷傷狠的女生,堅持不懈是讓她建立,對你有安全感的唯一途徑,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她就會把你畫進她的安全區了。

第二種:攻破疏離型迴避人格

Again, 疏離型迴避人格的形成,多是由於家庭因素以及父母的影響造成的。對親密關係其實沒有什麼實感,可有可無。

你的主線:加強理解,不要強迫他們,持之以恆

疏離型人格的表現就是排斥親密關係,過於理性和不通人情。你需要做的,就是給與他們充分的理解,畢竟這種親密關係的不安全感是從小就形成的,從小沒有得到關注,讓他們習慣於自己保護自己,不信任別人也是自然而然的。

不要過度的表現你的需求感,最好先從朋友做起,讓她首先接受你這個人進入到她的生活當中,因為通常這類人都喜歡獨來獨往,想要成為朋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你可以做的就是給對方適當的關心,比如你們是同學,那麼就可以時不時給她發個消息,主動告訴她學校有什麼活動,老師有什麼安排等等;如果你們是同事,那麼主動觀察和幫助她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麻煩,不要表現的過於殷勤,表現儘量自然,千萬不要讓對方成為群眾的焦點。因為這類人通常非常害怕周圍人的眼光,不喜歡自己成為焦點,也擔心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所以你在相處過程中,一定不要過於顯擺和張揚,以免造成對方的不適,對你的追求不利。

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她充分的獨立空間。因為你越是強迫她,她就會越排斥你的靠近,你越是表達你對她有多痴迷,多愛戀,只會讓她從心底覺得不舒服和反感。不要去幫對方做決定,因為獨來獨往慣了,她們比較相信和喜歡自己做出最後的判斷。

比如遇到她向你詢問建議,千萬不要傻不拉幾的告訴她你覺得什麼好,你只需要對她的選項做出分析,說出各自的好和不好,至於最後選擇什麼,由她自己決定就好,這樣的做法不僅會讓她覺得你很尊重她的想法,與此同時又顯得你很博學,慢慢建立好感,一舉兩得。

和這類人聊天和相處的方法還有很多細節和關鍵,希望你能在追求的過程中,充滿耐心,用你的一片溫情慢慢溫熱這段感情,最後我想說的是,人的個性和情緒總是在千變萬化當中,安全型的人也有可能變成迴避型,而回避型人也有可能變為安全型,但想要改變一個人的個性,走進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持之以恆的追求態度,才能從量變變成質變。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也沒有什麼不可能,既然喜歡,那你就要給足自己信心,去改變對方,給對方幸福,給自己機會。


迴避型依戀女生怎麼追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