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拳頭”“鐵手腕”的宋太祖趙匡胤

引言

自秦始皇嬴政起,皇帝正式在中國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了,大一統的觀念也深入到了華夏子民的心中。歷朝歷代的更迭無不是經歷了腥風血雨,基本都是靠鮮血洗刷前朝舊事,靠人頭堆穩了皇權寶座。但歷史上確實有一位比較輕鬆的開國皇帝,一覺醒來黃袍加身成為了皇帝,他就是中國最富有朝代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硬拳頭”“鐵手腕”的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圖片來自網絡

趙匡胤的傳奇故事比較多,流行最廣的當屬《飛龍傳》中靠著一條蟠龍棍,打遍天下不平事的趙公子。趙公子雖然英俊瀟灑,武藝高強,但宋王朝建立後江湖中便沒有了趙公子,卻多了一個趙官家。趙匡胤能夠成為宋太祖,開闢文人遍天下,世界富有的帝國的人必定有其獨到之處,其中勇武無雙的“鐵拳頭”,智慧無敵的“鐵手腕”奠定了趙匡胤天子的基礎。

“硬拳頭”“鐵手腕”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少時勇武非常人

趙匡胤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父親官至都指揮使,爺爺官至州刺史,太爺爺官至御史中丞,再往上在唐朝做過官,世代累積,家蘊頗豐。他的非常之處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顯現。

宋史記載,趙匡胤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趙匡胤出生時有股特殊的香味,所以他的小名叫香孩兒。這個體有金色,其實就是黃色,就是新生兒黃疸,大部分胎兒出生後都會有,可能他的比較嚴重,幸好沒有嚴重的影響智力,要不然就不會有宋太祖了。

少年時學習騎射武藝,一學就會,而且還很出色,很勇猛。一次碰到一匹惡馬,不套馬籠頭就直接騎上去,這馬感受到有人騎上去,就開始上躥下跳,但怎麼也甩不掉身上的少年,就狂奔出去,順著上城牆的斜道就向上奔,結果趙匡胤的頭撞到了門框上,摔了下來。圍觀的群眾以為這個少年要撞破腦袋了,結果他拍拍屁股又站了起來,繼續追上這烈馬,終於將它制服。

“硬拳頭”“鐵手腕”的宋太祖趙匡胤


還有一次和好友韓令坤在一個土房子裡玩,聽到門外有麻雀在打鬧,就爭相的出去捉麻雀,結果把這個土房子給撞塌了,可見趙匡胤少年時力量驚人。

趙匡胤從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常之處,他的“鐵拳頭”也開始嶄露頭角。

從軍後身先士卒屢立戰功

生在亂世的趙匡胤也想獨自闖出一番功業,但現實很殘忍,最後混到沒錢落腳,只好在襄陽的一座寺廟內留宿,在那裡他碰到了為他指點迷津的貴人。

宋史記載:有老僧善術數,顧曰:"吾厚贐汝,北往則有遇矣。"

就這樣趙匡胤向北走,遇到了正在招兵買馬的北周太祖郭威,投到他的賬下,開啟了南征北伐的征戰生涯。

“硬拳頭”“鐵手腕”的宋太祖趙匡胤

公元954年,周世宗柴榮剛繼位,當時北漢來襲,柴榮親自帶兵抵禦,誰知兩軍交接,大將樊愛能臨陣脫逃,連累柴榮,情勢危急,趙匡胤親自率領騎兵衝擊敵軍前鋒,挫敗敵軍銳氣,扭轉戰局,左臂也中了敵軍的弓箭,但仍然追敵不放,一直追到敵軍河東城下,直到柴榮制止才停下攻勢。自此戰後奠定了趙匡胤在後周的軍事地位,也奠定他在柴榮心中的地位。回師後就被封為了殿前都虞候,嚴州刺史,這一年趙匡胤年僅27歲。

公元956年,趙匡胤領兵征討淮南,南唐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率十五萬大軍攔截,由於趙匡胤太猛,敵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帶兵直接衝到了城下,皇甫暉不服,說:“咱倆各為其主,希望能夠兩軍列好,再一決高下。”趙匡胤大笑後,同意了。等敵軍列好,單獨騎馬衝入敵軍,一棒擊中皇甫暉,同時生擒姚鳳。

宋史記載: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眾號十五萬,塞清流關,擊走之。追至城下,暉曰:"人各為其主,願成列以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入,手刃暉中腦,並姚鳳禽之。

至此,趙匡胤“鐵拳頭”的勇武已經傳遍了諸國。此後南征北戰,以及建立宋朝後結束五代十國的混亂都離不開趙匡胤的武勇。

“硬拳頭”“鐵手腕”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有“鐵拳頭”也有“鐵手腕”

只有一身硬功夫只能成為一個好將軍,成為不了一個好的統帥,更不會平白變成一個君王,這其中更需要有大智慧的“鐵手腕”。

前邊說到趙匡胤的武勇傳遍諸國,其中最讓後唐國主忌憚,當時的大臣給他出了一個離間計,想離間趙匡胤和周世宗柴榮。於是就派人大張旗鼓的給趙匡胤送去了白銀三千兩,當時有眼線發現後報給了周世宗,周世宗也很擔心自己信任的猛將會出賣自己,但也擔心這是離間計,不久趙匡胤就把這些錢送了過來,周世宗一看,心中很是高興。這表明趙匡胤不怕自己知道這件事,說明他仍然忠心自己,至此離間計失敗。

表現最多的就是在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的前後。陳橋兵變的前一年,趙匡胤還不是軍隊的最高統領都點檢,只是副統領,但是很巧的是,當時柴榮重病,民間有傳言“點檢做天子”,當時柴榮很是擔憂,因為自己的兒子才7歲,自己又重病,於是就換了信任的趙匡胤來做軍隊最高統領都點檢。是不是很奇妙。

“硬拳頭”“鐵手腕”的宋太祖趙匡胤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被披上了黃袍,但是仍然推辭不受,並對屬下說:

"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肅隊以入。

這真是一石三鳥之計,自己即做了皇帝,也約束了部下,同時也保全了後周朝的一切,為自己順利坐穩皇位打下基礎。

做了皇帝后,趙匡胤開始鐵腕立規矩了,唐朝開始到五代十國的宰相在於皇帝議政的時候都是坐著。趙匡胤為了顯現皇權,想讓宰相都站著,但不好直說。一次宰相與趙匡胤討論國策,趙匡胤說他眼睛不太好,讓拿近些看,當宰相站起來靠近後,趙匡胤示意內侍撤去宰相的座椅,等宰相回去後沒有了座椅就明白了,以後每次議政都是站著,從此規矩就立了起來。

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趙匡胤派大將郭進攻打北漢,同時派遣幾十個自己的禁衛軍前去歷練,臨行前交待禁衛軍“郭進為將比較嚴苛,一定要聽從軍令”。誰知到了陣前,因為這些禁衛軍屢屢後退,郭進一口氣殺死了十幾個。趙匡胤知道後在宮內禁衛軍面前大怒道:“因為這點小事就殺死了這麼多優秀的戰士,這些可都是從全國精挑細選出來的,培養很不容易。”但在郭進面前卻說:“殺得好,這些人桀驁不馴慣了,該殺殺他們的性子”。

在不同人的面前說不同的話,即讓禁衛軍感到貼心,感覺跟了明主,也讓郭進大為感動,感覺遇到了伯樂,以後征戰更加賣命。

同時,在立國之初也“勒石做戒”,定下鐵規: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三條中不殺士大夫,即不殺文人確實做的很好,很多文人墨客犯了錯只是貶黜,並不殺頭,讓當時的文人盛極一時,致使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獨佔五位。也使得宋朝後期雖然文盛武弱,但國家確實發展的很好,儒家以民為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貫徹,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到當時開封的繁華,這些都是文治的功勞。

“硬拳頭”“鐵手腕”的宋太祖趙匡胤

酒肆林立,遊人如織的開封城

有“硬拳頭”,有“鐵手腕”才奠定了繁盛的大宋朝

擁有“硬拳頭”的趙匡胤,在戰馬上南征北伐,統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國,結束了戰亂,建立的不世武功;有“鐵手腕”大智慧的趙匡胤,收服屬下,改革朝廷官制,改革科舉制度,開創繁華大宋。二者齊備,輕鬆坐上帝位,開創了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