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韓國最缺哪類人才?

境外就業網


解讀:韓國最缺哪類人才?

境外就業網


韓國最缺哪類人才?"急需解決醫生短缺問題"

保健社會研究院"醫療質量惡化"

2020-02-13 12:40:50刊登


有人主張說,由於醫生不足,醫療質量會惡化,因此應該儘快採取適當的供需措施。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保健政策室室長申鉉雄(音譯)在最近發行的保健福利論壇上登載了題為《保健醫療政策現狀和課題:以確保持續性為中心》的報告。他在報告中表示:“醫生人力不足會導致醫生人工費上漲、成本上漲、醫療費負擔增加、醫療質量惡化等各種惡性循環。

根據申室長指出,由於醫生人力供需不均衡,出現了多種問題。


例如,醫生迴避在農漁村中小城市工作,患者偏愛到大城市就醫,導致人力供求和醫療質量同時惡化。在人口平均醫生人數較少的地區,可以治療的患者死亡率顯示出較高的傾向。

如果將每1000人的醫生人數和可治療的患者死亡率進行比較,首爾每1000人的醫生人數為3.0人,可治療的死亡率為44.6%。相反,慶北每1000名人口中有1.3名醫生,可以治療的死亡率為57.8%。


另外,各地區醫生的人工費用存在差距,特別是醫生人力越少,人工費用就越高,醫生人力越多的地區,人工費用就越低。以人口平均醫生人力最多的首爾為例,2017年月均工資為1112萬韓元。而醫生人力較少的全南則達到1683萬韓元,相差1.5倍左右。


申鉉雄表示:“醫生人力不足會引發偏愛醫大的現象,導致醫生的人工費過度增加,這還會引發醫院成本上升及數的上調等,最終導致國民的醫療費負擔和保健醫療持續可能性惡化的惡性循環。”

2017年韓國醫生年人工費用比普通上班族高出6.7倍左右。與OECD國家勞動者工資相比,醫生工資高出英國3.5倍、德國3.5倍、法國2.2倍、芬蘭2.6倍。

對此,申鉉雄提出,為消除醫生人力供需不均衡現象,擴大醫大定員的普遍性,擴大和分配必要領域的定員數,對除醫生以外的其他職業委任業務等,各種代替方案中有醫療空白的必要領域,擴大定員數的方案。

申室長主張說:“有必要成功引入目前正在推進的公共醫療研究生院、公眾保健獎學金制度。”另外,他還補充說:“對地區醫生選拔制度、外傷外科等部分專科,從入學時間開始,可以討論單獨擴大醫學和入學定員的方案。除了融合型醫生科學家培養事業之外,還可以討論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為對象,培養非臨床醫生,並賦予另外醫生執照的基礎醫學和研究生院增設方案。


以上新聞來自金奎哲記者[email protected]

內容整理:境外就業網——韓香女

更多資訊請關注“境外就業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