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陈馀本可开创大好河山,只因未遇明主,而是陈胜

机遇时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有时许多人认同的事不一定是对的,只要还有少数人反驳。我们都应该仔细去参考,而不是随波逐流。很明显陈胜没有采取张耳、陈馀意见而是随波逐流,所以陈胜的揭竿起义失败了!

我们来看看张耳、陈馀都是什么样的人。

张耳:

大梁人(今天开封市西北)出生公元前264年,年少时张耳曾经在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手下当过门客。自古有多少豪杰都是门客出名,如毛遂、侯赢等等。而且张耳还能在“信陵君”手下做门客,可见张耳也不是普通之辈。

张耳、陈馀本可开创大好河山,只因未遇明主,而是陈胜

张耳

后来张耳逃亡到了一个外黄地方,娶了富家千金。张耳终于从困顿中走了出来,开始广结好友。其中包括后来汉高祖刘邦也慕名而来,在张耳家里好吃好喝住了几个月才离开。

陈馀:

陈馀也是大梁人是张耳老乡,但是比张耳年龄要小许多。喜欢儒术,曾经数次游历赵国。有一富家翁很是看好陈馀,感觉此子将来一定不简单。于是将自己女儿嫁给了陈馀,此时的陈馀与张耳关系亦师亦友,两人互为刎颈之交。

张耳、陈馀本可开创大好河山,只因未遇明主,而是陈胜

陈馀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举兵以抗王法,老百姓纷纷杀了郡守便是赴义。

陈胜举兵攻打入陈地时,张耳、陈馀求见陈胜。陈胜亦是早已听说这两位名仕贤才之名喜出望外,非常开心接纳了两位名仕。

陈地的许多豪强富绅给陈胜建议:“天下怨秦久矣,将军您率领士兵讨伐暴秦。匡扶楚国江山,这样的功劳在身旁,您应该自立为王。以楚王身份来统领天下将领,一同歼灭暴秦!”

张耳、陈馀本可开创大好河山,只因未遇明主,而是陈胜

陈胜

陈胜听了立马就心痒痒,可还是得问问自己手下意见。于是乎便把此事说与张耳、陈馀想听听两位名仕意见。

两人结合当下时局分析道:“暴秦残忍无道,灭尽他人故土,好大喜功。摧残天下老百姓,将军你,冒着九死一生危险,才出来举兵起义还天下老百姓一个公道,可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却自立门户,天下的老百姓都会看出你的私心的。此时将军你应该,引兵西进,派人立其他六国后人,多树立党羽,亦是给秦国增加敌人。敌人多人,秦国攻击力量也就分散了。只要最后占据咸阳那么将军你的帝王大业可成。可如今在陈地称王,那么百姓凝聚之心就此分散!”

张耳、陈馀本可开创大好河山,只因未遇明主,而是陈胜


思来想去的陈胜最后还是没有听取两位名仕意见,而是陈地自己称王!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失败伏笔。

其结局就是,石打出头鸟。在章邯这位文官带领下秦国官兵打的陈胜士兵四分五裂,在逃亡途中被车夫杀死。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何其霸气,可是却死得如此憋屈。

自古凡是敢出来第一个揭竿起义,还敢第一个自立权力的都是没什么好下场的。所以到了后世有句话特别实在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张耳、陈馀本可开创大好河山,只因未遇明主,而是陈胜


其实意思也特别简单明了,没事就修筑城墙,广收集粮草,待时机成熟称王也不迟。

谁先称王谁就是第一个被火力狙击对象。起义士兵多是农民百姓战斗力低下,需要长时间练习。

起义头领军事素质一般不会太高,有才能之人反而少有起义。

不管在什么时代,有才能之人都会有自己一席之地,只有那些吃不饱穿不暖之人才会迫不得已才会起义。

张耳、陈馀本可开创大好河山,只因未遇明主,而是陈胜


起义事业小成开始乐于享受,却不知道可能也是的享受!

所以一般每个王朝第一批起义之人,都是他人的垫脚石。

先不说张耳、陈馀建议最后能不能成功。但是至少比陈胜自立称王好多了。或许还真的成功了呐?最不济或许还可以保住性命。真理不在人声多,而在于极少数人里。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主要原因还是大局观欠佳,不是每一个起义首领都是刘邦、朱元璋

参加资料《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