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秦淮河畔一位年逾半百的老者负手而立,只见那老者望着

河边野草,巷角斜阳缓缓吟出那最后一段千古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话罢又低头自嘲道:“我还是中山靖王之后呢,又当如何?”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当年那“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不会知晓,那淝水之战捷报传来,从容落子的谢安石也不会知晓,几百年后王谢家族的辉煌与零落被后世刘郎一言以蔽之。千年前的孟子更不会知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被一首《乌衣巷》诠释的淋漓尽致。

古往今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文人士子车载斗量,愿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壮志男儿更是不计其数,可真正付出行动者寥寥无几。中唐诗人刘禹锡便是一位不仅吐豪言壮志,更是去践行豪言壮志之人。甚至,用其一生来证明什么是拳拳赤子之心。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刘禹锡,字梦得,祖上本是名门,自称汉皇室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但到了刘禹锡这时家道早已中落,但依然不能改变刘禹锡的自我介绍“你好,我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就是刘备的那个祖宗,你懂我意思吧?”没错,我们的大诗豪介绍自己时总会先标榜自己的出身,听他介绍的人也不会去在意一个前朝子嗣众多又毫无作为的闲散王爷,更不会去考证真假。

可刘禹锡却觉得倍有面儿,不仅表明了自己是皇室后裔,还和那蜀汉昭烈帝刘备攀上了亲戚。刘禹锡是不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并不重要,是不是匈奴后代也不重要,起码他确实是名门之后,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大诗豪。可以看出刘禹锡十分在意门第出身就够了。单从自我介绍中还不足以给我们的诗豪内心想法定论,还能从刘禹锡赠予别人的诗句中佐证。从《送李中丞赴楚州》一诗的开头也可以直接看出,刘禹锡对门第的看重和羡慕,此诗表达的正是“太有面儿了”。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姓名。

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安史之乱后,刘禹锡的父亲刘绪为躲避战乱由洛阳迁往江南,在嘉兴担任小吏,刘禹锡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里,受儒学经典和诗赋经文熏陶,一身儒生气息,对作诗情更加有独钟。刘禹锡的诗和那些生于江南,安于江南的士子诗文不同,从始至终他的诗中都没有把眼界局限于江南一隅。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少年时鲜衣怒马横行长安,如今浪子回头钟情于田园的苏州刺史韦应物是当时的江南文坛领军人物。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江南文人士子们对诗的爱好更加如痴如醉,在这种环境下深深影响了少年刘禹锡,又经诗僧皎然、灵澈的指点与熏陶刘禹锡对诗的领悟远超同龄之人。

学优则仕,一心辅助明主中兴大唐的刘禹锡怀着满腹经纶与临云壮志前往长安。在路途中刘禹锡结识了后来二人有‘刘白’并称的白居易。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唐德宗贞元九年,二十一岁的的刘禹锡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接连三科及第,一时间风光无限,春风得意的刘禹锡此刻有吐不完的豪情壮志,仿佛抬手便可握到他胸中的青云之志,唯有用他后来的一篇《赏牡丹》可以表达刘禹锡当时激昂的心情。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贞元十六年,刘禹锡在其父刘绪故交淮南节度使杜佑堂下任节度掌书记。两年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在此期间,刘禹锡结识韩愈和同榜进士也是刘禹锡另一位一生挚友的柳宗元。三人相见恨晚,彻夜长谈,从风花雪月到当今时局,乐时三人扶肩大笑,惆怅时饮酒长叹。韩愈特别喜欢这两位比自己小很多岁的知音,曾经在诗《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中直接明言:“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唐德宗晚年后早就没有了刚登基时的锐气,直到驾崩后都没有改变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朝堂内宦官把持朝政,朝堂外藩镇拥兵自重,大有和朝廷分庭抗礼之势。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终于闭上了他那一生都没有真正睁开过的双眼,太子李诵登基,即唐顺宗,改元永贞。刘禹锡为东宫校书时经常和太子的心腹王叔文打交道,太子继位后王叔文得势,刘禹锡借此机遇,参与唐王朝的财政管理。此时的刘禹锡仿佛看到当年游历过的那座华山,如自己的前程一样,高耸入云,伫立于天地之间。恨不得将自己满腹才华尽情挥洒,在大唐王朝中兴的事业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唐顺宗继位后依然如前几任皇帝一样力图想改变现状,王伾(音同丕)与王叔文上表请求革新,以刘禹锡和柳宗元为代表的进步官员纷纷响应,一时间轰轰烈烈的“永历革新”开始了。革新集团把主要矛头对准宦官集团和藩镇割据势力,唐朝的宦官干政从盛唐玄宗时期开始,后世帝王深知其害却不能改变,只能一代拖一代,藩镇地方长官不仅拥兵自重还和朝堂奸佞互相勾结。所以,树大根深的宦官集团和藩镇势力怎么会被几位刚露苗条的新兴势力撼动这次革新来的快去的也快,刘禹锡的临云壮志终究化为黄粱一梦。永历革新失败,唐顺宗顺利延续了唐王朝“被迫太上皇”的传统,太子李纯继位,即唐宪宗。革新集团中为首的王叔文被害,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除此之外韦执谊、陈谏、韩泰、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也被贬为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这一年是元和元年,未到不惑之年的刘禹锡出师未捷便开始了他的被贬生涯。

刘禹锡先是被贬为连州刺史,中途又被贬为朗州司马,在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刘禹锡生活困迫,不免会受到落井下石之人的奚落。

可夜空中的皓月怎会在意萤火散发出的浊光?即使身居寒室刘禹锡依旧放浪高歌,即使在诗作上不能比肩李白,依然要大笑一声“我辈岂是蓬蒿人”。于是乎,一篇名垂千古的骈体铭文诞生。《陋室铭》一出,刘禹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豁然、乐观以及高傲的性格。任你欺我、辱我、笑我,你且看我,依旧放浪高歌,谈笑自若。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刘禹锡生性高傲却不是一个自命不凡的酸腐文人,他可著作孔孟文章,也可欣赏民间曲调。但高傲的性格又让他有些瑕疵,

刘禹锡和后世的苏轼生平有很多相似,却没有苏轼那种上可陪天子同博弈,下可与农夫论古今的胸襟,所以《陋室铭》中有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显得刘禹锡有些美中不足。

刘禹锡好友韩愈在修撰《顺宗实录》时把刘禹锡由杜佑幕下转投王叔文集团的事情毫不避讳的写进史书。刘禹锡并没有为此和韩愈决裂,更没有为自己辩解。因为在当时杜佑一直在明哲保身,任何时候都在扮演自己老好人的角色,血气方刚又满怀报国之志的刘禹锡当然不甘于此。用刘禹锡的为人处世来替他讲便是:“我理亏,不辩解,懂的自然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低落的生涯中刘禹锡虽然没有抱怨,却喜嘲讽,闲来无事便研磨提笔,挥诗一篇拿着庙堂中的高官勋贵调侃,讽刺自己恨的咬牙切齿却又有心无力的权贵。他的诗擅长用一角一隅便可写出古今,写破世事。深夜中,刘禹锡被蚊虫叮咬,起身奋笔,以蚊为题。于是,一篇辛辣讽刺的《聚蚊谣》诞生。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刘禹锡得志不喜自夸,失势不肖于抱怨,但不表明他内心中没有怨气,更不表明他真的会是一个豁达到以德报怨之人,乐观到任何时候都不在意挫折与磨难。但总归要点面子吧?刘禹锡绝对不会放下他的清高,他深知倘若自甘堕落,怨天尤人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会更加得意,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别低头,皇冠会掉,坏人会笑’,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刘禹锡。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上天不是没有给刘禹锡机会,刘禹锡也不是抓不住机会,更不是担当不起大任。元和九年末,刘禹锡回京,这次本可让刘禹锡如谢安石一样东山再起,可“玩世不恭”的刘郎因为一首诗又开始了他的被贬生涯,元和十年,刘禹锡与好友柳宗元等人前往长安玄都观游园看花,情到兴起,诗豪提笔写下《玄都观桃花》一诗又称《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矛头直接对准当时的权相武元衡,满朝新贵也被刘禹锡得罪个遍儿,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如果按照现代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哼,在我刘禹锡面前,你们就是一群弟弟,我当年要不走,哪有你们什么事?”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本来可以再展宏图的刘禹锡因为一时兴起便得罪庙堂上的官宦再度被贬。可是刘禹锡不懂圆滑?可是刘禹锡不懂为人处世的方法?都不是,刘郎高昂的头颅就没有低下过,这才是那个当年在华山写下“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的刘禹锡,他一直没变,依然是那个初心未减半分的赤子。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华山歌》节选

《玄都观桃花》一诗让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当年那未开发的蛮荒之地离京数千里,刘母卢氏年事已高,好友柳宗元不仅没有怪刘禹锡牵连到自己,反而上书唐宪宗请求让他代替刘禹锡前往路途更加遥远的连州担任刺史,刘禹锡前往自己的柳州刺史,怒气未消的唐宪宗自然没有答应。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柳宗元只好与刘禹锡结伴而行,好在路上相互照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总是要分开的。衡阳临别前,二人互相赠诗,柳宗元感慨世事变迁,刘禹锡便安慰好友。只是二人没有想到这一别便是永诀,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用余生之力整理柳宗元遗作,抚养好友的孩子长大成人。柳宗元对得起刘禹锡,他刘禹锡自然不负柳宗元,只是柳宗元的那句“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的愿望永远化为泡影了。

《重别梦得》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返回洛阳,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感叹两人数十年来的官场沉浮,溜须拍马之人身居高位,忠君报国吾辈却异乡流离。刘禹锡顿时被悲伤的情绪感染,连连跟着叹息。可酒过三巡,再现刘郎风采。提笔作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便是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笔者写到此处,忍不住赞叹一声“好个刘禹锡,无愧诗豪之名”!我想当时白居易心里当时亦是如此想的吧。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唐文宗大和二年,又是一年春天,刘禹锡被调回京城。途径当年的玄都观,吃一垫长一智这句话和刘禹锡毫不搭边,此时武元衡早已被刺身亡。你看,当年你权倾朝野,如今还不是黄土间埋,想到这里刘禹锡诗兴大发,再次借景叙情写下一首《再游玄都观》。此诗下笔如刀,借玄都观盛衰讽刺当年的达官显贵,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表明了刘禹锡不屈权贵的斗志。此时刘禹锡一定心中大笑着高呼:“我还是我,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刘禹锡写完此诗后好友裴度曾劝诫过刘禹锡,毕竟前车之鉴犹在耳目,刘禹锡不为所动,表示我还是那个不畏强权剑胆琴心的刘禹锡,翻译:‘不要怂,就是干!’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诗所作之时离当年的那首《游玄都观》已经过去十四年,当时的唐宪宗已经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先帝,唐宪宗之后又经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当时在位的是唐文宗李昂,如此高傲自诩的刘禹锡自然被唐文宗所厌弃。诗豪刘禹锡再次远离嘴上不说却一生憧憬的长安前往苏州任刺史。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岁月和挫折可以抹掉很多人的锐气,从刘禹锡前半生中便可以看出我们的诗豪一直都是标新立异,自然不会与大多数人为伍。在他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岁月里,不仅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更忧其民。虽然刘禹锡不愿在乡野中混迹,但不表明他没有记挂着天下苍生。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司空李绅邀请刘禹锡前往李府赴宴,宴会上李司空招来歌妓起舞助兴,刘禹锡望着堂皇华丽的李府,不仅想到了这些年来被贬生涯中见到的世间疾苦,当时的苏州水灾又让当地百姓食不果腹,刘禹锡便写下来《赠李司空妓》一诗来表明自己的心情,同时对李司空进行劝解。一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片语明百意,千百年后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当时的心痛和有心无力。刘禹锡就是这样,看到就要说出来,你听不听是你的事。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一生不畏强权,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笑看庙堂权贵,大半生都在被贬的路途中,之后又历任汝州刺史和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晚年的刘禹锡由好友裴度引荐任太子宾客闲职,分司于东都洛阳,自号庐山人,与好友白居易、裴度为邻。自此诗豪刘禹锡有多了一个雅称“刘宾客”,至于是贬义还是褒义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想那中山靖王后裔得知后定会苦笑三声罢!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刘禹锡去世时年逾古稀,在当时已经是高寿。七十余年,刘禹锡丝毫未变,现在网络上流行的那句“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套用在刘禹锡的生平再为合适不过。正如刘禹锡《浪淘沙》中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样,经过千万遍的过滤,终究会淘出泥沙里的黄金。或许当时刘禹锡写完这句后自诩一下:‘金子怎么会沉沦在泥流中呢?我刘禹锡贵如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可居庙堂之高,可处江湖之远。本是一个乐天派,却也会偶尔抱怨几句。虔诚的信佛,却不迷信,甚至还能衍出唯物主义观点。他重情重义却也会偶尔坑朋友。他一心身居高位,却总是因为自己的性格不能如愿。他性格孤傲,时不时的会自诩两句,却不孤芳自赏。他也懂得攀权附贵,但必须是和他志同道合之人。

刘禹锡: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豁达,我只是不甘心,还有点爱面子

唐会昌二年,洛阳。一片树叶被风吹落,原来是秋天到了。刘禹锡曾说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如此赞美他喜爱的秋天,秋天是否喜爱刘禹锡呢?秋天当然喜爱刘禹锡,所以便“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年秋天,刘禹锡驾着当年笔下的那只白鹤推开云层,寻求他那生前怎么也寻不到的临云壮志去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

随笔

文尽笔落,欲将息,忽见前方一白发老者,负手而立。夜色朦胧,难辨其面,起身忙问:“先生何人?”老者抚须大笑:“中山靖王之后,庐山刘梦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