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寫不完的作業,你看到孩子絕望的眼神了嗎?


面對寫不完的作業,你看到孩子絕望的眼神了嗎?



點擊上方收聽

面對寫不完的作業,你看到孩子絕望的眼神了嗎?


時間都去哪兒了?

親愛的朋友,早上好!

我是Phoenix營長,歡迎來到“小五學堂”!


昨天我們針對孩子磨蹭的第三種類型,“父母包辦型”進行了分析,同時為家長朋友們提供了針對這類型孩子的處理方式。


今天我們來看看第四種類型的孩子——“絕望型”孩子為什麼磨蹭,這種孩子可以說是最為普遍,也是所有磨蹭類型中所佔比例最高的。

面對寫不完的作業,你看到孩子絕望的眼神了嗎?

所謂絕望,有點類似於“無盡任務”,也就是說孩子從早上起床就進入了“戰鬥模式”,早餐、上課、午餐、上課、回家、做作業、睡覺。

然後第二天重複這樣的過程,很多孩子到了晚上12點都做不完作業。換作是成年人像這樣如同機器一樣,恐怕也造就絕望了吧。


之前網上有一則笑話,有一個家長晚上12點打電話給老師,被吵醒的老師很憤怒,就對打電話的家長說:“都那麼晚了你打電話給我,影響我休息,你讓我明天怎麼給孩子們上課?”


家長回道:“老師你休息不好影響明天講課,我的孩子休息不好也會影響明天上課啊,他現在還在做你佈置的作業呢。”


孩子們不止是週一到週五滿負荷,週六、週日同樣沒有休息時間。


面對寫不完的作業,你看到孩子絕望的眼神了嗎?

這就讓孩子絕望了:“反正無論如何我也做不完,看到作業就頭疼。”


孩子便進入一種消極抵抗模式,表現為各種花樣百出的磨蹭,甚至還會出現發呆、發愣,變成“木頭人”等情況。

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過焦慮曲線,他們認為工作處於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佳;工作強度過低時,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工作超過頂峰,工作效率會隨強度的增加而不斷下降。

絕望型孩子的拖延,源於“無盡的任務”,針對這類孩子的磨蹭,家長朋友們可通過適當減輕孩子學習任務,幫孩子進行時間管理,提升學習效率。讓孩子每天有一定的自主時間,週末儘量能夠讓孩子舒緩一下壓力,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時間,這樣才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看到希望。


明天“與熊孩子過招”,我們將說一說“慢性子型”孩子為什麼磨蹭,家長朋友們又該怎樣應對的。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覺得這個課程有價值,也歡迎您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每天早上7點,每天三分鐘,第五教育兒童時間管理與您相約,我們明天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